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中,人们常提到赏识教育这个理念。但是我却有这样的疑问:赏识教育就是表扬教育吗?赏识教育是缺少不了表扬、鼓励的,但是批评还要不要呢?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从某种角度也是对现今教育的规范与指导。
  赏识教育,其关键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贯彻赏识教育这种新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下面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这真是赏识教育吗?我想这只是表扬教育。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对其只是表面的认同。一些生活在表扬中的学生,一旦受到批评,就很难接受。我们不能因表扬而表扬,而忽视了表扬背后的意义与作用。
  但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通过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找到“我能行”的感觉。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非常渴望教师的关注,但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他们总是教导式的教育,看到的总是他们的缺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身心各方面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坚信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二、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
  赏识教育应该是有原则、有标准、有限度的,如果对学生的缺点、不良行为不做出正确的批评,这样的赏识只会使教育误入歧途,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将来也很难接受批评意见,更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慈母多败儿与严师出高徒也从两方面验证了这一事实。只不过批评要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孩子的尊严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戒应该是明确针对孩子所犯过失,当孩子因为智力问题学习不好时,就不应该用惩戒的方法。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老师和家长如能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孩子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实践证明,表扬是强化、是激励、比批评效果好,但没有批评、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三、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师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师爱是关爱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加困难。师爱必须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认识性理解和感情性理解。前者是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者是指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忧伤,痛苦和实际需要。师爱还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师爱的作用,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总之,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所以老师应从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换个心态,去赏识有缺点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同样可爱;赏识学生,就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婀娜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2]《课堂教学论》 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
有人说,老帅这个职业是一份良心活,无论你付出多少都不多。因此,我们大家总会看到许多老师为了学生累倒在讲台上的画面。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也是我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同时又引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的新问题,如等靠要思想、极端思想、诚信感恩道德意识缺失等等。为此,高校可通过经济资助和励志教育相结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励志教育氛围、建设励志学生社团等方式解决问题,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励志教育  家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逐步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银行价值最大化,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内部审计应顺应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潮流,为实现增加银行价值的目标,及时拓宽审计业务领域,促进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发展。近几年,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网点建设的投入,网点建设项目完成后是否体现银行价值,是否促进业务发展等网点建设投入产出绩效应该是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笔者围绕如何开展网点建设绩效审计进行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当代数学老师所带来的挑战、课程改革实施后对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要求,以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在此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做好基础改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旧的课程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
【摘 要】近年来,据用人单位反馈,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英语技能的实际表现与岗位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仍需大大提高。综合英语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对培养及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综英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作者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综合英语课堂上应该适当减少TTT (教师发言时间)和增加STT(学生发言时间),让学生
本文在阐述转基因产品概况及贸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转基因产品利弊的争论分析,进行了对各地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及其原因的研究,得出了转基因产品争端主要是背后各自经济利益驱
摘要:为了满足企业对营销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方法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来设置。本文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探讨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设计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发展性评价  1 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市场营销工作需要了解市场,了解企业运作,还要能分析市场,搞好客户关系,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该采用怎样的课程评价方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导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生产及管理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文中从几个方面研究了如何加强企业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把中小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走向信息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    0 引言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时代,又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当今全球
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这样才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双边活动和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本文中,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浮力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以便以后寻求适宜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该部分分成两个调查研究,一是对未系统学过浮力知识的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正式学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