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引入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手段,打造高品质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语文教学的目标。以下是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的几点认识和看法,仅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做好精彩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渲染气氛,营造文本情感基调,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导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幅战争图片,图片主要反应了战争的惨烈,在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如今都生活在无忧无虑、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之中,但是,你们可曾想到在地球另一端却还发生着如此的一幕吗?是战争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幸福,更让人们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丈夫、失去了朋友,战争是这万恶的罪魁祸首。接下来就让学生聆听作者的呼吁,一起走进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的世界,倾听孩子们的呼声。”老师的一番话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主动的拿起课本读了起来,入情入境,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倡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动力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想学,所以,只要学生想去做的,又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桥铺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我们要将“问题——自主探究——全新问题+全新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锻炼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穷人》这节课的时候,抓住文章结尾处的空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抓住机会彰显个性,想象一下“拉开帐子”之后会有哪些事情发生?这样一来,通过认知情感,学生会对邻里情、夫妻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动手操作,营造良好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智慧都体现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说明,经常参与动手操作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起点。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力画出诗中景象,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归类复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相应的手抄报,让学生将课文中所学知识制作成手抄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积累学生的语言词汇。
四、加强审美教育,实现情景交融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将学生引入文章意境,促使学生思想的升华、情感的渲染,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这篇文章融合了自然美、语言美、人情美,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美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養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想象”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悟“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也实现情景交融,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实际,探究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55000)
一、创设教学情境,做好精彩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渲染气氛,营造文本情感基调,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导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幅战争图片,图片主要反应了战争的惨烈,在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如今都生活在无忧无虑、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之中,但是,你们可曾想到在地球另一端却还发生着如此的一幕吗?是战争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幸福,更让人们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丈夫、失去了朋友,战争是这万恶的罪魁祸首。接下来就让学生聆听作者的呼吁,一起走进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的世界,倾听孩子们的呼声。”老师的一番话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主动的拿起课本读了起来,入情入境,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倡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动力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想学,所以,只要学生想去做的,又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桥铺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我们要将“问题——自主探究——全新问题+全新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锻炼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穷人》这节课的时候,抓住文章结尾处的空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抓住机会彰显个性,想象一下“拉开帐子”之后会有哪些事情发生?这样一来,通过认知情感,学生会对邻里情、夫妻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动手操作,营造良好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智慧都体现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说明,经常参与动手操作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起点。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力画出诗中景象,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归类复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相应的手抄报,让学生将课文中所学知识制作成手抄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积累学生的语言词汇。
四、加强审美教育,实现情景交融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将学生引入文章意境,促使学生思想的升华、情感的渲染,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这篇文章融合了自然美、语言美、人情美,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美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養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想象”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悟“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也实现情景交融,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实际,探究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