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写作教学,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盲病”写作训练 挖掘教材 阅读 批改 写作能力
  摘要:新教材的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视口语和听力,而不重视读写,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说,不能写,造成英语教学上的“文盲病”。要根治这一疾病,应从思想上重视阅读写作的教学,以教材为根据地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开放性的训练,并改变作文批改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为交际和培养初步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然而,无论老教材还是新教材,在教学上都走了一些弯路,偏离了大纲的要求:老教材的编写以语法为主线,学生在学习了几年英语后,听说能力很差,形成英语教学上的“聋哑病”;而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有的老师却走上了极端,只重视口语和听力,而不重视读写,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说,不能写,造成英语教学上的“文盲病”。作为从事英语教学将近20年的教师,笔者对这两种现象深有体会。下面着重就后一种现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文盲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忽视英语写作的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侧重听、说的训练,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为了赶进度,他们往往将每一单元Main task里的写作练习一带而过,或将之作为课后作业处理。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反正老师不重视,我就马马虎虎应付一下。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得不到训练而受到限制,发散性思维也因此受到制约。
  
  二、教材使用不当,轻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
  初中英语新教材,涉及内容除了广以外,而且量也较大,但很多内容是可以在逐渐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学习能力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的。而很多老师仍然“放心不下”,一定要“越俎代庖”,亲自将这些内容“喂”给学生,这样,不仅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大量时间;加上有很多老师过分偏重教材内容的背诵,要求学生花许多的时间去背单词、词组及课文,并不厌其烦地进行机械性的默写,使学生根本找不到空余的时间去进行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从而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当中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果,他们只会“纸上谈兵”,遇到实际写作时,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
  
  三、作文批改不得力,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英语作文的批改同语文作文一样,是个费时又费力的工程,加上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备课、上课,若想每篇逐一批改,教师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老师常面对收上来的英语作文只能“望洋兴叹”。他们要么抽样批改,要么原封不动地发回给学生。这样做不仅起不到训练写作的效果,还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
  那么,针对以上原因,应如何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根除这一“疾病”呢?
  
  一、转变观念,重视英语写作的教学
  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英语写作的认识,重视英语写作的教学。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发展。而且,书面表达一直是应试的一个重点,它在英语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加上中国日益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要求人们具备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口笔头交流的能力。因此,重视英语写作的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砝码,也是时代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合理地使用教材,使之成为训练写作能力的主阵地
  新教材较之老教材,增添了更多、更新、更符合交际用的词汇,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词汇,即可完成教材规定的交际任务。另外,教材在内容上体现交际功能的同时,每个单元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话题,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呼应,使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有路可循,有据可依,不至于游离于教材内容之外,造成不必要的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拓展教学思路,寻求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合理使用教材,使之成为写作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
  1.重视在语言运用中进行教材词汇的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能不能听懂会说,能不能读懂会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洋洋洒洒,信手拈来。威尔金斯(Wilkins)说:“Provided one knows the appropriate vocabulary,communicat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may not be very difficult, without vocabulary, however,it is next to impossible.”(Wilkins 1992)。无论是会话还是写作,每个人都会遇到“at a loss of words”的尴尬情景。可见词汇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词汇的教学。交际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费思(John firth)说:我们通过一个词和它与别的词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它的意思。Widdowson也强调“Teaching new vocabulary in the context”。因此词汇教学应在语言运用中进行。教师要不断向学生强调通过单词间的关系即“词伙关系(word partner)”来记单词。因为很多学生背单词时只背单词表,虽然很熟练,但到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这些词汇却用不上来,写出来的文章,词汇贫乏,缺乏感染力。因此把单词放在句子中,注意哪些形容词和名词相搭配,哪些动词和副词相搭配,哪些动词和介词相搭配等。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口、笔头写作训练
  (1)改写
  改写是指将教材中某一方面内容换种方式表达。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文中的人称改换成其他人称,以训练学生人称与动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也可以将一段文字改成对话,或将对话改成一段文章。比如,为了巩固第一单元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笔者将7AU3 Reading和7AU4 Reading里的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he”要求学生改写,虽然,有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正确,但对于提高他们这一知识点方面的认识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2)仿写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可供模仿的蓝本。如写“人”的有:7AU1“Writing about yourself”,8BU1“My best friend”以及9AU1“Decribing friends”;写“学校生活”的有:7AU2“School life”和8AU2“School lives”;写“推荐信”的有:7BU5“An award for Daniel”和9AU1“A formal recommendation”;其他的如关于“报告”、“外出”、“事故或自然灾难”等各种题材,不一而足,而且从7A到9B每一个主题都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学生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到初三阶段,写作水平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3)扩写
  扩写是通过扩展、补充而完成短文,是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极好方法。它遵循由词到句再到段的原则,引导学生口头或笔头进行训练,既训练了听、说、读,同时也训练了写作。如教材中填表格或流程图这些简单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方格里的词语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并用适当的关联词将上下文连成段。做这样的训练时,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这样能动的学习活动中,他们既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重点,也为后面的背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开放性写作训练,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如果说以教材为本的写作训练称为“蹒跚学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放手“跑”或“跳”走向“真正的写作”呢?笔者认为,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培养英语语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我单词、课文都背得很熟练了,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也做得很好,为何写出来的作文总觉得不那么地道呢?
  原因在于:学生缺少适量的课外阅读,对一些教材中未出现的词汇、句式及一些固定用语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写作时表达不地道,出现一些“中国式”英语。
  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说的英语必须是听人家说过的东西,你写的英语必须是自己读过的东西,这样你的英语才是地道的,否则,你的英语始终是中国味很浓。而要做到“你写的英语必须是自己读过的东西”,只有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通过多读多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课外读物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或感兴趣的东西。如英文报纸、杂志、广告、海报、简易中英文对照读物。阅读时做“有心人”,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进行摘抄,为写作提供语言、内容和临摹的模板。
  “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生光阅读还不够,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训练,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理性知识和认知知识的堆积,而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中国古代哲人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对于知识的领会、吸收与掌握,没有深刻的体验就不可能积淀并形成一定的经验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作文材料,并适当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引导帮助学生列出提纲,理清思路,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去谋篇布局,充分发挥个体的写作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的灵魂的教育”,“悟出”写作的真谛。
  
  三、重视作文批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作文的批改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弥补对知识掌握的缺陷,而且可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保持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然而,许多老师由于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作文的批改,他们往往拿一篇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集体评讲。因此有很多好学生的作文得不到赏识或指点,差的学生也渐渐产生钻空子心理:反正老师不批改,我即使不写老师也不会发现,到评讲时抄一下范文就行了。因此,学生的写作热情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把快乐和别人分想,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将痛苦与别人分担,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如果我们把批改作文当作“快乐”或“痛苦”,那么,为何不让学生来一起分享这苦与乐?让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他人的佳作时,“润物细无声”地吸取他人的营养;让他们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的短处时,默默告诫自己“前车之鉴”!
  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内驱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活跃性,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兴趣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要根治初中英语教学上的“文盲病”,教师应积极开动脑筋,从多方面考虑,不仅在思想上要重视读写的训练,还应想方设法加强读写的训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的批改,让他们写有所感,改有所得,从而在英语写作的道路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1.《生命与教育》 冯建军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合理应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英语课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
期刊
关于英语语感这个概念,早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或the same of speech。其实,语感作为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对于初学者或异国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更是必须掌握好的心理现象,因为语感高低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应用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出类拔萃。因而作为英语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语
期刊
内容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近几年来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认为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类型是值得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思考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设计类型    前言: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
期刊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两大课题。重温中国近百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客观评价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使我国英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我国英语教学历史的回顾  早在1727年,清政府就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这是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开端。直到1862年,在恭亲王奕沂(1833-1898)的反复奏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怎样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英语教师的“站位”焕发课堂生机  课堂上教师的站位是焕发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是讲解,走到学生中间是交流;定点站位是说教,动态走位是合作。因此,课堂上教师站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师长时间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一部
期刊
摘要:语言习得的顺利进行要依赖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者而言,语言的输入除了语音、语义表层输入以外,还有着更深的层次--文化输入。本文旨在对文化输入分析基础上,揭示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内在机制,从而推动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语言习得,文化输入,英语阅读,    引言  如果英语学习者希望尽快地习得语言,那么他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见Krashen)。语言输入途
期刊
摘 要: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综合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应该以其综合、基础、全面等特点在培养和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将听说训练有机地融入综合课,既能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使“学”与“用”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果,并可以加快学生目的语语感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听说训练;交际能力
期刊
一、would rather意思是“宁愿、宁可、更、最好、还是……为好”,后接动词原形,常省略为’d rather,表示优先选择的一种方式。其否定形式是would rather not do sth.。would rather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所有的人称一律用would rather。  “would rather+动词原形”是英语中常见的一个惯用句式,美国英语中多用had rather。wou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五篇阅读文段,这就要求学生应对语篇的阅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并自觉学习;可促使学生自觉探究阅读技巧,纠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可促使学生在求知,练习基础上形成学习技能。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