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课题。文章阐述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散装水泥使用的施工新技术。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规定:对散装水泥进行优先使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散装水泥具有 很多优点:降低成本、可以方便施工、满足大批量需求、改善环境等,是一项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较高的施工新技术。
2、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应用日益重要。在水利工程中,为了改良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混凝土通常由水、砂、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料等组成。,这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后,可以使水化热降低,对碱骨料反应取到有效地抑制作用,可以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材料成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混凝土中常见掺合料有凝灰岩、硅粉、粉煤灰(也有用作胶凝材料)、金属(非金属)矿渣、氧化镁、陶瓷等。
3、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近年来,混凝土中外加剂技术发展迅速,品种日益丰富,性能日益优化,施工技术日益完善。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现在一般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都必须掺入适量的外加剂。现在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普通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缓凝剂等。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如果掺入外加剂以后,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得到有效地调整,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各项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大大增强了混凝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的应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一是混凝土侧面的永久保温,过去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挂草席和布帘,现在已经改为保温性能较好的化工产品;二是采用拆模后外粘(或外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选用聚乙烯卷材。这些聚乙烯卷材厚度适当,可以通过把彩条布在卷材两面覆上的方法增加卷材的强度;三是采用在立模后内贴聚苯乙烯板材的施工方法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就会留住保温材料;四是在拆模后,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会选用双组份的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五是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和传统保温方法相比而言,具有效果好,工效高,现场美观、无污染的明显优势。
5、其它方面的应用。一是在仓面五小机、陡坡和垂直运输设备等技术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二是在预埋冷却水管的诸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大升层(3m)混凝土浇筑、同一级配的富浆混凝土替代铺砂浆、施工缝面采用低一级配的混凝土等。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孔洞的处理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腔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中混凝土缺少或者蜂窝太大造成的,因为绝大多数孔洞超过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一定不要超过表面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由于孔洞的存在可疑是断面的面积减少,这样就降低了承载能力,当水库蓄水后,容易形成渗漏点。
1、孔洞形成的原因。在混凝土搅拌中,原料没有搅拌均匀,土料还有骨料过于集中造成的,再有就是混凝土摊铺的时候,太后,振动处理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模板的原因就是不严密,产生漏浆等现象。
2、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时,拌和物一定要搅拌均匀,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高,在分层摊铺和振捣以及平仓一定要及时处理,要求做到振捣均匀,绝不漏振,模板缝隙应该密合,还有模板支撑必须牢固结实。
3、处理方法。在混凝土施工中,对于一些面积小、孔洞的深度很浅现象,赢采用蜂窝以及麻面的综合处理方式,具体方法是,将孔洞部位的有松散现象的清理干净,用砂浆或者聚合物砂浆、含有细石混凝土填塞结实处理。但对面积大、深度深的,可以将孔洞彻底凿除,然后打锚筋后,在进行架设钢筋网处理。
三、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露筋现象
在混凝土结构中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架立筋或者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在一些旧建筑物存在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表面腐蚀和浸蚀等原因而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混凝土保护层掉落。露筋如不及时处理,可使钢筋产生锈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结构物受力,进而造成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
1、形成原因。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混凝土保护层没有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钢筋移位,使模板拉筋和结构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有漏振现象,模板施工中严重漏浆现象等。
2、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安装位置一定要准确,钢筋绑扎结实、焊接牢固,在处理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也要牢固,在浇筑中禁止人员随意搬动并踩踏钢筋,还有就是防止机械碰撞,在混凝土施工中防止一侧集中下料致使钢筋挤偏,一定不要存在漏振和漏浆现象。
3、处理方法。凿除漏筋处混凝土,将钢筋捣入混凝土内,留足混凝土保护层,清除干净外露钢筋上的锈斑,冲洗干净后填补砂浆,抹平压光,覆盖养护。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空间或外观的部位,可凿除露筋处混凝土后,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将外露钢筋包裹起来。
四、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
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层的、深层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等,表面的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有的呈放射状、有的呈平行状,深层或贯穿的裂缝有的外宽内窄、有的内宽外窄。按照缝宽、缝深、缝长及裂缝成因,可将裂缝分为不同类型,对大体积混凝土,I类即龟裂或细微裂缝,一般缝宽a≤0.2mm,缝深h≤30cm;II类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a<0.3mm,缝深30cm500cm。
1、形成原因。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在水化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待达到最高温度以后,随着热量向外部介质散发,温度将由最高温度降至一个稳定温度或准稳定温度场,产生一个温差。降温时混凝土将发生体积收缩,在基础部位混凝土收缩受基岩约束,将发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将出现基础贯穿裂缝;在脱离基岩约束部位,如果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外部介质的温差过大,内部热的混凝土约束外部冷混凝土的收缩,即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就可能出现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因此温度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初期,主要是由于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防止温差过大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较冷空气中,也相当于一次气温骤降,因而必须立即保温。养护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措施,在混凝土龄期内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处理方法。裂缝补强处理可分为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锚固处理。表面修补主要是进行缝13封闭,防止渗漏和钢筋锈蚀。处理方法包括缝凿缝嵌缝、贴橡胶皮板和做防渗层、缝1:1涂刷環氧玻璃丝布、高分子聚合物缝口浸渍等。内部处理主要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用于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
五、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和成品保护,凡可饮用的水,均可用来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得使用。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使用掺加较多混合材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复合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养护期内混凝土保持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六、结束语
在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散装水泥使用的施工新技术。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规定:对散装水泥进行优先使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散装水泥具有 很多优点:降低成本、可以方便施工、满足大批量需求、改善环境等,是一项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较高的施工新技术。
2、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应用日益重要。在水利工程中,为了改良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混凝土通常由水、砂、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料等组成。,这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后,可以使水化热降低,对碱骨料反应取到有效地抑制作用,可以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材料成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混凝土中常见掺合料有凝灰岩、硅粉、粉煤灰(也有用作胶凝材料)、金属(非金属)矿渣、氧化镁、陶瓷等。
3、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近年来,混凝土中外加剂技术发展迅速,品种日益丰富,性能日益优化,施工技术日益完善。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现在一般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都必须掺入适量的外加剂。现在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普通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缓凝剂等。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如果掺入外加剂以后,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得到有效地调整,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各项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大大增强了混凝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的应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一是混凝土侧面的永久保温,过去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挂草席和布帘,现在已经改为保温性能较好的化工产品;二是采用拆模后外粘(或外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选用聚乙烯卷材。这些聚乙烯卷材厚度适当,可以通过把彩条布在卷材两面覆上的方法增加卷材的强度;三是采用在立模后内贴聚苯乙烯板材的施工方法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就会留住保温材料;四是在拆模后,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会选用双组份的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五是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和传统保温方法相比而言,具有效果好,工效高,现场美观、无污染的明显优势。
5、其它方面的应用。一是在仓面五小机、陡坡和垂直运输设备等技术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二是在预埋冷却水管的诸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大升层(3m)混凝土浇筑、同一级配的富浆混凝土替代铺砂浆、施工缝面采用低一级配的混凝土等。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孔洞的处理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腔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中混凝土缺少或者蜂窝太大造成的,因为绝大多数孔洞超过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一定不要超过表面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由于孔洞的存在可疑是断面的面积减少,这样就降低了承载能力,当水库蓄水后,容易形成渗漏点。
1、孔洞形成的原因。在混凝土搅拌中,原料没有搅拌均匀,土料还有骨料过于集中造成的,再有就是混凝土摊铺的时候,太后,振动处理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模板的原因就是不严密,产生漏浆等现象。
2、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时,拌和物一定要搅拌均匀,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高,在分层摊铺和振捣以及平仓一定要及时处理,要求做到振捣均匀,绝不漏振,模板缝隙应该密合,还有模板支撑必须牢固结实。
3、处理方法。在混凝土施工中,对于一些面积小、孔洞的深度很浅现象,赢采用蜂窝以及麻面的综合处理方式,具体方法是,将孔洞部位的有松散现象的清理干净,用砂浆或者聚合物砂浆、含有细石混凝土填塞结实处理。但对面积大、深度深的,可以将孔洞彻底凿除,然后打锚筋后,在进行架设钢筋网处理。
三、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露筋现象
在混凝土结构中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架立筋或者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在一些旧建筑物存在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表面腐蚀和浸蚀等原因而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混凝土保护层掉落。露筋如不及时处理,可使钢筋产生锈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结构物受力,进而造成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
1、形成原因。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混凝土保护层没有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钢筋移位,使模板拉筋和结构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有漏振现象,模板施工中严重漏浆现象等。
2、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安装位置一定要准确,钢筋绑扎结实、焊接牢固,在处理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也要牢固,在浇筑中禁止人员随意搬动并踩踏钢筋,还有就是防止机械碰撞,在混凝土施工中防止一侧集中下料致使钢筋挤偏,一定不要存在漏振和漏浆现象。
3、处理方法。凿除漏筋处混凝土,将钢筋捣入混凝土内,留足混凝土保护层,清除干净外露钢筋上的锈斑,冲洗干净后填补砂浆,抹平压光,覆盖养护。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空间或外观的部位,可凿除露筋处混凝土后,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将外露钢筋包裹起来。
四、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
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层的、深层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等,表面的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有的呈放射状、有的呈平行状,深层或贯穿的裂缝有的外宽内窄、有的内宽外窄。按照缝宽、缝深、缝长及裂缝成因,可将裂缝分为不同类型,对大体积混凝土,I类即龟裂或细微裂缝,一般缝宽a≤0.2mm,缝深h≤30cm;II类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a<0.3mm,缝深30cm500cm。
1、形成原因。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在水化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待达到最高温度以后,随着热量向外部介质散发,温度将由最高温度降至一个稳定温度或准稳定温度场,产生一个温差。降温时混凝土将发生体积收缩,在基础部位混凝土收缩受基岩约束,将发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将出现基础贯穿裂缝;在脱离基岩约束部位,如果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外部介质的温差过大,内部热的混凝土约束外部冷混凝土的收缩,即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就可能出现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因此温度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初期,主要是由于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防止温差过大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较冷空气中,也相当于一次气温骤降,因而必须立即保温。养护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措施,在混凝土龄期内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处理方法。裂缝补强处理可分为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锚固处理。表面修补主要是进行缝13封闭,防止渗漏和钢筋锈蚀。处理方法包括缝凿缝嵌缝、贴橡胶皮板和做防渗层、缝1:1涂刷環氧玻璃丝布、高分子聚合物缝口浸渍等。内部处理主要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用于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
五、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和成品保护,凡可饮用的水,均可用来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得使用。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使用掺加较多混合材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复合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养护期内混凝土保持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六、结束语
在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