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平台,良好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评价不应作为最终目的,而应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整个过程,成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行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多元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
所谓“多元评价”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建立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各组的小组长、学生自己等。
多元评价在实施上按照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评价,到学期结尾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每个学生的学期总评。其中每周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质疑精神、周测表现四个方面:
①课堂表现是基础,包括课前准备、听讲认真程度、积极回答问题、互助学习、笔记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占的比重最大,为40%,根据每节数学课学生的表现情况,课后进行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由两方面汇总得到每位学生的个人得分。
②作业完成情况占20%,在开学初对班上学生进行分层,每天的作业分层布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做相应难度的作业。收齐作业后,科代表检查是否按时按量完成,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待科代表检查后老师再根据每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认真程度进行加分,两方面得分构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得分。
③质疑精神占20%,“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因为“疑者,觉悟之始也。”世界和社会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发生了。解决新的问题,首先是要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问号。”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学则疑”陶行知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心存疑问。他为此写过二首诗,一首叫“每事问”,一首叫“问到底”。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创新人才就缺少生长的环境与氛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之外,还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出了两份题目——培优题和基础题。培优题主要是对于课本内容的延伸,开放性题目较多,给优生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完成;基础题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巩固和加深理解,给后进生和中下水平的学生完成。不管是培优题还是基础题,都鼓励学生质疑,除了向老师请教之外,还要跟同学讨论,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
④周测表现占20%。年级每周举行一次数学考试,除了每位学生的卷面分数之外,老师再根据成绩评出班级前十名和进步前十名给予附加分,鼓励优秀和进步同时进行。
以上四方面得分汇总之后,科代表进行统计得到班上每位学生的周得分,在周一数学课之前打印好贴在公示栏上并在数学课的前5分钟表扬优秀和进步的同学,课后把表彰的学生名单写到教室后黑板,直到下一周周一更新。
每月得分由四个星期的周得分和月考成绩两方面决定,计算公式为:月得分=四周得分之和*20% 月考成绩*20%。
每学期得分由四个月的月得分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决定,计算公式为:学期得分=四个月得分之和*20% 期末考试成绩*20%。
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多元评价分数评出优秀学生和进步之星。
在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①用表彰代替处罚,增强学生自信。
多元评价承认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通过评价肯定学生各方面的优点,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受到表彰。
②变负担为乐趣,激发学生兴趣。
托乐斯泰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元评价中一定要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把原来枯燥的作业负担变成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同时解答培优题和基础题中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变负担为期待。
③抓住契机,适时评价,客观评价。
数学课堂是一个变化的随机生成的动态过程,学生会出乎意料地表现出来许多新想法、新问题,这便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老师若有机地抓住这一课堂契机,用鼓励性语言,适当地给予评价,用启发性语言加以引导,将会使课堂教学出现精彩的亮点,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新知。
每周的评价要准时客观、及时公布,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徐宝芹;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 金陈秀;安晓慧;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策略[J];中学数学月刊
[3] 王朝晖;数学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方云端;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表现评价方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
[5] 傅钦志;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差异数学教学[J];教育探索
[6] 龚玲梅;数学教育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
关键词:多元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
所谓“多元评价”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建立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各组的小组长、学生自己等。
多元评价在实施上按照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评价,到学期结尾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每个学生的学期总评。其中每周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质疑精神、周测表现四个方面:
①课堂表现是基础,包括课前准备、听讲认真程度、积极回答问题、互助学习、笔记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占的比重最大,为40%,根据每节数学课学生的表现情况,课后进行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由两方面汇总得到每位学生的个人得分。
②作业完成情况占20%,在开学初对班上学生进行分层,每天的作业分层布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做相应难度的作业。收齐作业后,科代表检查是否按时按量完成,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待科代表检查后老师再根据每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认真程度进行加分,两方面得分构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得分。
③质疑精神占20%,“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因为“疑者,觉悟之始也。”世界和社会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发生了。解决新的问题,首先是要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问号。”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学则疑”陶行知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心存疑问。他为此写过二首诗,一首叫“每事问”,一首叫“问到底”。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创新人才就缺少生长的环境与氛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之外,还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出了两份题目——培优题和基础题。培优题主要是对于课本内容的延伸,开放性题目较多,给优生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完成;基础题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巩固和加深理解,给后进生和中下水平的学生完成。不管是培优题还是基础题,都鼓励学生质疑,除了向老师请教之外,还要跟同学讨论,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
④周测表现占20%。年级每周举行一次数学考试,除了每位学生的卷面分数之外,老师再根据成绩评出班级前十名和进步前十名给予附加分,鼓励优秀和进步同时进行。
以上四方面得分汇总之后,科代表进行统计得到班上每位学生的周得分,在周一数学课之前打印好贴在公示栏上并在数学课的前5分钟表扬优秀和进步的同学,课后把表彰的学生名单写到教室后黑板,直到下一周周一更新。
每月得分由四个星期的周得分和月考成绩两方面决定,计算公式为:月得分=四周得分之和*20% 月考成绩*20%。
每学期得分由四个月的月得分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决定,计算公式为:学期得分=四个月得分之和*20% 期末考试成绩*20%。
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多元评价分数评出优秀学生和进步之星。
在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①用表彰代替处罚,增强学生自信。
多元评价承认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通过评价肯定学生各方面的优点,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受到表彰。
②变负担为乐趣,激发学生兴趣。
托乐斯泰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元评价中一定要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把原来枯燥的作业负担变成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同时解答培优题和基础题中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变负担为期待。
③抓住契机,适时评价,客观评价。
数学课堂是一个变化的随机生成的动态过程,学生会出乎意料地表现出来许多新想法、新问题,这便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老师若有机地抓住这一课堂契机,用鼓励性语言,适当地给予评价,用启发性语言加以引导,将会使课堂教学出现精彩的亮点,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新知。
每周的评价要准时客观、及时公布,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徐宝芹;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 金陈秀;安晓慧;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策略[J];中学数学月刊
[3] 王朝晖;数学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方云端;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表现评价方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
[5] 傅钦志;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差异数学教学[J];教育探索
[6] 龚玲梅;数学教育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