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场景中师生行为的失当与优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生成与获得,还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合作技能的提高。
  
  一、现状:师生合作学习行为的失当
  目前,已有众多教师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但由于理解的肤浅与操作的偏差,课堂上“动辄合作而又浅尝即止”的现象屡见不鲜,“形似而神不似”的合作学习不在少数,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行为存在着种种失当之处。下面让我们从课堂中摄取几个常见场景进行剖析。
  1.形式而非实质,教育性弱
  师:这个问题,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师站在讲台前张望或在行间巡视或在小组旁参与,生叽叽喳喳不知所云)
  师:时间到,请小明来说说。
  生:……
  师:他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研究……。
  把合作学习仅仅理解为座位形式的变化和谈话方式的变更,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合作却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思维,这样的合作根本不具有或很少具有教育性,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他主”而非“自主”,主体性弱
  师:同学们,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生:……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研究……
  师生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成为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程的依据,就连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有能力研究的问题的权利都被教师以“合情合理”的托词所剥夺,合作学习中学习主体性只能被忽视或轻视,甚至于有意无意地限制。更为有害的是,“学生再跳也跳不出老师的手掌心”,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形成对教师的反感。
  3.单一而非多元,交互性弱
  生:……
  师:同学们,他回答得对不对?
  生齐:对!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但我们千万不能被以上场景的“表面繁荣”所迷惑。除去学生确实答得对,全班同学意见一致以外,我们还应该想到,是不是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没能激起高层次的智慧活动,没有激起不同观点间的交锋?
  对于以上概括化的场景中的师生合作行为,我们的态度是:不让学生合作,疏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固然不对,但形似而神不似的“貌似合作行为”,对发挥合作学习有效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应该予以改变。
  
  二、应答:师生合作学习行为的优化
  如果将学生的学习喻成一株植物体的生长,那么学生以及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合作学习的土壤,学生的独立思考就是其适宜的水分,教师的有效调控就是其适宜的温度。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1.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智慧不能发生碰撞,思想不能实现交融。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布置一个任务后,我们要给予比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积极思索。此时教室里相对而言较为平和、安静,但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独立性”,轻松解决了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努力探索了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后面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教学站在新的平台之上。可以说,此时虽静犹胜动。
  2.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进行有效调控
  进入合作阶段,教师一要关注参与面,看一看有没有身体脱离到小组外的“自由人”;二要关注参与度,看一看有没有神游于小组外的“孤独者”。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听清同伴的想法,进一步梳理思路。
  合作学习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应收集各组的疑惑,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并根据情况对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进行有效调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3.合作学习后要重视概括提升
  小组讨论后还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概括提升,以整合思路形成正确的认识。合作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能“勇敢地走出去”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更要求教师能“适时地走进来”进行有效地指导;不仅需要教师“放得开”,更要求教师“收得拢”。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可能是“形散而神不散”,“有形又有义”,合作学习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武器”。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课堂教学尤其如此。让我们遵循合作学习自身特有的规定性、规范性,品味其独有的内涵、真义,正确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让合作学习真正走入课堂,焕发其巨大的迷人的魅力。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4月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设计的因子。备受国际设计界瞩目的米兰设计周如期开幕,又完美落幕。这个舞台就如同百花盛开的花园,各国设计争奇斗艳。那么中国设计力量,在今年呈现着怎样的风采?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大中国的味道”。这个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与“世界看见”亲善行动联合主办、共同发起的主题展,是在“中国设计·世界看见”的大主题下的当代民艺设计特展。作为“北京一米兰姊妹设计周互访活动”的重头戏,展览集结了中
最近连续听了3节校级语文教研课,听后感觉教师们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都日趋有效,但也感觉到有的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认识肤浅,感到茫然。以下是两位教师在执教《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所作的知识拓展:  1.a教师  师: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让世界充满爱》音乐起)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
每个小学生都思考,但思考的品质却有区别。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思维决定其一生。”因此,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高品质的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
一、品读文字——感受语言之美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呈现的作品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以古诗为甚。古诗短小精悍的篇幅、生动凝练的语言、巧妙优美的韵律、博大深远的意境对学生文字驾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品读这些作品,能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教师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细细体味作品的优美韵律和独特节奏。  如杜甫的《绝句》用清新的语言和工整
在卫生陶瓷实际生产中,一些开发成功的以坐便器为代表的新产品,当进行生产中试或大生产时,出现的问题很多,不能按期达产达效,由此影响产品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错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