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能“求剑”吗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进水里了,于是就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就悠闲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后,他立刻下水在有记号的水下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这位楚国人错在哪里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不了解运动的相对性,误以为落水的剑相对于行船位置不变,从而造成了他“求剑”不得的结果。
  一、了解运动的相对性
  要了解运动的相对性,首先要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例1 如图1,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笔袋。拉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
  (1)若以课桌为参照物,则课本是____的,笔袋是____的。
  (2)若以笔袋为参照物,则课本是____的,课桌是____ 的。
  (3)若以课本为参照物,则笔袋是____的,课桌是____的。
  分析: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和笔袋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均在发生改变,则它们是运动的,以笔袋为参照物,课本相对于笔袋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而课桌相对于笔袋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以课本为参照物,笔袋相对于课本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而课桌相对于课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答案:(1)运动 运动 (2)静止运动 (3)静止运动
  从上例的分析可知,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我们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落水的剑相对于行船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是运动的,但楚国人却以为剑相对于船是静止的,想一想,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在何处作标记,容易找到水中的剑?
  二、运动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的应用
  例2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强大的气流迎面吹来,可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____的,相对于气流是____的。
  分析:固定在风洞中的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不变的,相对于迎面吹来的气流在向前运动,
  答案:静止运动
  例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句诗所描写的运动情况分别以什么作为参照物?若要把这两种运动情况拍摄出来,摄影机的位置如何选择7
  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山”相对于“孤帆”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即以“孤帆”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相对于“岸”或“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即以两岸的“山”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要把“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画面拍摄出来,摄影机应架设在相对于“山”是运动的物体(如“孤帆”)上,对着山进行拍摄;要把“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拍摄出来,摄影机应架设在岸边或山上,对着“孤帆”进行拍摄,
  答案:前一句以“孤帆”为参照物,后一句以“两岸青山”为参照物,摄影机分别架设在行船上和山上。
  例4 如图2所示是收割谷物时在田间行驶的收割机和接收谷物的汽车。它们运动的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等”),运动方向____(填“相同”或“相反”),这样才能保证收割过程中经收割机脱粒好的谷物落人汽车的车厢内,此时,它们处于相对____(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分析:收割谷物时,在田间行驶的收割机和接收谷物的汽车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相同时,相对位置才不发生改变,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与此类似,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答案:相等相同静止
  例5 一只飞鸟将飞机的机头撞坏了,设鸟在空中飞行的速度为2m/s。迎面而来的飞机速度为150m/s,若以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为____m/s,这么大的相对速度足以撞坏飞机。
  分析;当两个物体相向(或反向)运动时,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为两个物体速度大小之和:当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为两个物体速度大小之差,小鸟迎着飞机飞来。小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为2m/s 150m/s=152m/s。
  答案:152
  学即用,练一练: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的,因为小明相对于车厢的位置____;路边的树木是____的,因为树木相对于车厢的位置____。 2.2013年6月11日凌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3所示,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十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3.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东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西运动
  C.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4.房屋上的烟囱冒出的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如图4所示,试讨论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参考答案:
  1_静止不变运动 改变 2.D 3.C 4.甲相对于房子可能静止、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乙相对于房子向左运动(车速大于风速)。
  责任编辑 程哲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培养知识型人才时,教师要制定三维教学目标,以情感目标为教学方向,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思想,教师不仅要将物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蕴涵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教育提出
期刊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将一个学习小组的团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调动了全体组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  小组式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这种形式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分组的要义.首先,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要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学生既要有发散性的思维,还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许多困难,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
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加上学生的个性也越来越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渐出现差距,导致出现分层现象.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一、建立小组,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我们不提倡用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可以利用学习水平把学生的学习差距列出来,利用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并不是说把学生分开来对待,而是在学生差距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提高,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营
同学们,物理世界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欢迎你进入令人惊叹的物理世界畅游,感受物理学的神奇,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  物理世界里面有什么?物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丰富,包括声、光、热、力、电等自然现象,大至日、月、星辰,小到分子、原子、电子;不但研究固体、液体、气体等实物,还要研究电场、磁场等看不见、摸不着的物
摘要: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具体的提问形式和提问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自主提问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小组合作學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程要求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初中物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的目的是获得某物理量的客观值,然而,实际的测量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环境下由某一观测者去完成,由于仪器设备、测量方法、环境条件、观察角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客观条件必然会对测量产生某种影响,使测量无法绝对精确,以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从而形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化学是应用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技能,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一、以教学问题为载体,有目的探究  1.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切领域,在吃穿住行等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