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运用性学习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学习英语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因此,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传输和呈现教学信息。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学媒体创新性地处理教材
  
  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进行词汇学习,如果按照生词表英汉对照学习,教学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不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容易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利用教学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配合下,进行大容量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大脑输入大量的英文信息,形成Brainstorm。如在教授“kid”一词时(kid一词出现在八年级上学期第37课)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孩子”的图片,并在图片下辅以kid, kids, child, children等词汇,同时提问“What’s the kid doing?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Have you done it before? If so,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doing it?”把这些图片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进行练习,学生对这些单词了解更透彻,更敢于开口表达,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客观和真實的事实,使学生获得事实性材料,以便于学生运用和记忆。又如在A Man Who Never Gave Up(JEFC Book 3 Lesson 26)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关于爱迪生的表格,包括他的家庭、爱好及事业发展等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观看传记片《爱迪生》的片段,观后填表。视听材料可使阅读教学情景交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文容量小的不足,从而实现教材与影像的信息互补。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单元整体教学和主题的深化
  
  在学习八年级英语第四册(冀)Unit 8 Save Our World时,我们师生共同搜集了很多图片(大量图片来源于网络),并在图片下面展示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对英语图片进行讨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总结What kinds of pollution and waste are around you? How to stop pollution and save our world?由于我们收集的图片比较全面,学生对环保话题也很熟悉,贴近生活,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积极思考,全面总结,大大超出了课本的信息量。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受到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环境意识得以加强。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以身作则,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周边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实现本单元的德育目标。
  
  三、信息技术是师生运用性学习的助手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因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而使学习受阻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有好处的,从网络中获得知识、资讯,服务于课堂学习,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生活课堂,互相学习的场所,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学生自主运用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在学习Thanksgiving这一话题时,对照我们中国的Mid?鄄Autumn Festival,学生通过网络学会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运用性学习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助手,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信息技术为运用性学习提供了捷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大班教学,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讲究团队精神。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总之,信息技术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信息互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新学期开始,自己从高三老教材走进高一新教材,明显感受到新旧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研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
一次,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发威,一开始就拼命地刮,寒风凛冽刺骨,然而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却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如沐春风,于是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比赛结果是南风获胜。北风固然凶猛,结果却事与愿违;南风虽徐徐,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初看这则寓言,我只是喜欢,并未深究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既有好奇、向上、不甘落后的一面,又有调皮、好动、我行我素的一面。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会使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情趣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一、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学生有了语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一、让学生养成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现在的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否尽量向地道的语言思维靠拢,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就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
作为高考试验田的“语言表达题”,2007年又添新葩,全国Ⅱ卷和江苏卷不约而同地首次将“开场白”引入考卷,让人耳目一新。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往往简洁、新颖、活泼。如何根据特定的场合、目的、情境等适时变换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机智地进行语言表达,得体地完成学习、公关、交际任务,在各种交际现场显得至关重要。      [高考链接]   (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通过作业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
从2006年9月我开始担任062班班主任工作到2009年7月结束。三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我有必要对这三年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  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必须用真诚的师爱唤
“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的策划之路值得骄傲。”说起自己的团队,马黎明总是很自信,为一群了不起的创世人。作为国内策划行业的龙头企业,创世经历了创业阶段最困难的三年后,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壮大,同时也正努力朝着全球领先者的方向发展。马黎明表示:“近几年的发展,脚步虽快,但我们从未忘记创世组建之初的目的与激情,会以策划模式的开创者和策划行业的先锋者的姿态前行。”  深圳创世策划有限公司可谓是策划界的明星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地理学科是着眼于揭示人地关系,剖析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地理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地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
话题作文是一种相对开放、自由的命题形式,由于对作文的限制大大减少,文章写起来容易内容空洞、文意散漫,给人以泛泛而谈之感。如何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准、写实、写细呢?关键一点就是要缩小话题,做到“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话题化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缩小外延使之具体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