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学习英语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因此,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传输和呈现教学信息。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学媒体创新性地处理教材
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进行词汇学习,如果按照生词表英汉对照学习,教学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不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容易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利用教学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配合下,进行大容量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大脑输入大量的英文信息,形成Brainstorm。如在教授“kid”一词时(kid一词出现在八年级上学期第37课)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孩子”的图片,并在图片下辅以kid, kids, child, children等词汇,同时提问“What’s the kid doing?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Have you done it before? If so,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doing it?”把这些图片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进行练习,学生对这些单词了解更透彻,更敢于开口表达,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客观和真實的事实,使学生获得事实性材料,以便于学生运用和记忆。又如在A Man Who Never Gave Up(JEFC Book 3 Lesson 26)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关于爱迪生的表格,包括他的家庭、爱好及事业发展等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观看传记片《爱迪生》的片段,观后填表。视听材料可使阅读教学情景交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文容量小的不足,从而实现教材与影像的信息互补。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单元整体教学和主题的深化
在学习八年级英语第四册(冀)Unit 8 Save Our World时,我们师生共同搜集了很多图片(大量图片来源于网络),并在图片下面展示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对英语图片进行讨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总结What kinds of pollution and waste are around you? How to stop pollution and save our world?由于我们收集的图片比较全面,学生对环保话题也很熟悉,贴近生活,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积极思考,全面总结,大大超出了课本的信息量。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受到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环境意识得以加强。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以身作则,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周边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实现本单元的德育目标。
三、信息技术是师生运用性学习的助手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因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而使学习受阻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有好处的,从网络中获得知识、资讯,服务于课堂学习,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生活课堂,互相学习的场所,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学生自主运用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在学习Thanksgiving这一话题时,对照我们中国的Mid?鄄Autumn Festival,学生通过网络学会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运用性学习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助手,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信息技术为运用性学习提供了捷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大班教学,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讲究团队精神。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总之,信息技术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信息互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学媒体创新性地处理教材
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进行词汇学习,如果按照生词表英汉对照学习,教学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不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容易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利用教学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配合下,进行大容量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大脑输入大量的英文信息,形成Brainstorm。如在教授“kid”一词时(kid一词出现在八年级上学期第37课)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孩子”的图片,并在图片下辅以kid, kids, child, children等词汇,同时提问“What’s the kid doing?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Have you done it before? If so,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doing it?”把这些图片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进行练习,学生对这些单词了解更透彻,更敢于开口表达,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客观和真實的事实,使学生获得事实性材料,以便于学生运用和记忆。又如在A Man Who Never Gave Up(JEFC Book 3 Lesson 26)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关于爱迪生的表格,包括他的家庭、爱好及事业发展等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观看传记片《爱迪生》的片段,观后填表。视听材料可使阅读教学情景交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文容量小的不足,从而实现教材与影像的信息互补。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单元整体教学和主题的深化
在学习八年级英语第四册(冀)Unit 8 Save Our World时,我们师生共同搜集了很多图片(大量图片来源于网络),并在图片下面展示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对英语图片进行讨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总结What kinds of pollution and waste are around you? How to stop pollution and save our world?由于我们收集的图片比较全面,学生对环保话题也很熟悉,贴近生活,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积极思考,全面总结,大大超出了课本的信息量。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受到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环境意识得以加强。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以身作则,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周边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实现本单元的德育目标。
三、信息技术是师生运用性学习的助手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因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而使学习受阻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有好处的,从网络中获得知识、资讯,服务于课堂学习,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生活课堂,互相学习的场所,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学生自主运用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在学习Thanksgiving这一话题时,对照我们中国的Mid?鄄Autumn Festival,学生通过网络学会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运用性学习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助手,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信息技术为运用性学习提供了捷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大班教学,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讲究团队精神。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总之,信息技术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运用性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信息互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