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 关注情感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与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为此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做了一点尝试。
  二、情景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和五壮士的爱国豪情。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感悟,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配合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更大胆地克服女教师羞涩的心理,毅然放弃现成的课文朗读录音,精心准备,在公开课上动情地朗诵这首语调激昂、感情豪迈的诗。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其意蕴情操受到陶冶,从而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朗读教学环节如下:
  1.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读蓄势。)
  2.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1)老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能大声朗读一下。
  (2)学生自由颂读,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语段的选择——全文、一自然段、甚至一两句。语段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读组合,予以鼓励。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提示:①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拖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应读得壮烈豪迈一些。)③最后一段,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我们学这篇课文,要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分别用“我喜欢本文中的______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_______。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并做表情诵读。
  4.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5.颂扬: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说
  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是无所畏惧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三、问题与分析
  这堂课就这样在琅琅读书声中结束了,整节课师生情绪高涨,读书声此起彼伏,连平时极不愿出声的几个学生也能跟着大声朗读,积极回答。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即兴范读和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得到了突破。整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我大胆的激情范读,更是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感觉震撼力很强。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之妙,妙不可言。”《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中的即兴范读,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体会到“朗读之妙,妙不可言”。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
其他文献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
期刊
60年代的人说,当年学习数学时,如果哪个同学手里有本课外教辅资料,大家都争相借来传抄,抄完回家钻研,做出来之后心里那个美呀,那叫一个幸福。这个年代的人,学习时除了课本,很少有其他教辅资料,但是学习热情高涨,能够自主刻苦钻研,学习数学的幸福指数极高。  70年代的人说,他们学习数学时,学校除了发课本也开始有其他教辅资料了,市面上也能买到一些参考书,用不着抄题做,做完老师布置的题目,也能主动找些有挑战
期刊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迈入了快车道,新的教学理念、经验成果异彩纷呈,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增添了强劲动力。但是,在轰轰烈烈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者误区具有清楚的认识,并采取针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富有生活化、极具趣味性、兼顾层次性的数学作业,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作业设计 生活化 趣味性 层次性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
期刊
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个丰盈的生命!这个比喻充分地说明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即把课堂上的“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教学成效的关键取决于学生主体认知的增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唯如此,才能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仍旧举步维艰。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一言以蔽之:优化课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烟台市广大教科研人员和学校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建设思想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探索着,虽然也有些收获,但有时也会隐隐有些茫然。比如:在当今,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在缩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善学?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和谐高效”的课堂?对于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不再是特定数学知识的载体,而是数学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在这样一种新的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夯实 基础  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使数学由传统的“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它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数学课程不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建设现代化素质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同时,深入研究和广泛推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对切实减轻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作业形式 多样化减负 实践反思 质量提高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素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全体学生德、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索实践 生活化数学 情景创设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逐步地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制约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 建模思想 应用  建模思想指的是我们在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主要因素找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