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藏族儿童的艺术天赋进行作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歌舞、绘画也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艺术天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熏陶下,使藏族儿童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他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然而,我们学校一千四百多名藏族小学生,平时不会用汉语和家人交谈,再加上他们多半寄宿在学校,生活在强势的藏语氛围之中。汉语的学习和运用,只是局限在汉语课堂之内。如何发倔藏族儿童的艺术天赋进行汉语的写作教学?这将对藏族儿童在欠缺语言环境和大量阅读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学生都喜欢上美术、音乐、体育课。学校少年宫各类兴趣小组中也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些方面,他们表现出了与生俱来的各种天赋。但一提到作文,尤其是汉语作文,听到的是一片“呻吟”声啊!布置作文时,唉声叹气;写作文时,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普遍都是内容简单, 语言表述不清。学生也越写越怕写。为什么会怕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虽然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们对许多有价值的素材熟视无睹,原因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观察力不够,感悟力不够。二是不知道怎样写,缺乏语言积累,心中有感受而表达不出,重点的过程往往是一笔带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以上两点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而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都属于艺术,都需要表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点、看法、感受,都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观察的眼睛,它们的区别只在于表现的方式不同。如果将孩子们的兴趣与作文结合起来,这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指导。为了发掘孩子们的艺术天赋,提高作文能力,我先后通读了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教材,从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观看了很多次学生们的歌舞表演,从学生们投入的表演中寻找作文训练的素材。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陆机曾说,创作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象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材中有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人物的造型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这是一个可以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在学习地过程中需要学生观察、思考,并动手创作。如果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将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对学科来说那是一个提升,对作文教学来说,那是注入了一泓清泉。确定了训练内容后,我和美术老师协商后,开始做准备。在这节课,我对美术老师提出了两点要求:1、尽可能创设情景,如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创作等(为丰富习作内容做准备)。2、师生的语言力求规范(为语言积累做准备)。为着共同的目标,美术老师欣然答应,并做了充分准备。
  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在图形的世界里认识自然、社会,感受色与形的奇妙,发展智力。这节美术课安排在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来到了学生当中听课。或许是老师的精心备课,或许是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感兴趣,或许是学生的相互感染,学生兴趣盎然,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仅观察第二组图中的“小男孩”造型,就兴趣盎然。正放着看,他像在滑冰 、踢球、立定跳远;横放着看,像在睡觉、摔跤;颠倒着看,像在翻跟头、跳水......多有意思的图形,怎能不让学生们遐想连篇?学生们喜欢的东西,才会有兴趣,有兴趣的事,才愿做乐做。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我趁热打铁,以美术课为内容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课始,我让孩子们回顾美术课堂情景,筛选写作素材,不设任何禁区,只要把他们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用心感悟的内容表达出来,我都给以肯定与鼓励。同学们打破了昔日作文课上的沉闷,争相介绍自己的画,叙述自己的绘画过程,畅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生猛然发现,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竟如此流畅。当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这些观察、思考写下来时,学生们欣然动笔,不再唉声叹气。这次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后来交上来的52篇作文,内容没有一个雷同的。单从文题来看,有《难忘的一次绘画》、《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我让‘人物’活起来了》、《我的美术老师》《我班的小画家》、《惊人的想象力》、《老师表扬了我》……看着这一篇篇个性张扬的作文,我感慨万千:这是我和美术老师通力合作的成果;是作文教学走进美术课的胜果!是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在作文课上的再现。我也由衷地总结:这样的习作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以后,我还要让作文教学走进音乐课,体育课,综实课……一定能把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消灭彻底!
  当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不是尽善尽美,仍有不足之处。其一,从学生的习作来看,部分学生的作文仍有内容“空洞”之嫌。追究原因,我想是我美术老师对学生观察指导不够。学生观察图形,局限于感兴趣的部分。写作时只写局部一两点,不写整体,不写事物内在联系,学生的思维留在具体形象的层面。所以,以后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观察有序,作文才有序;观察细致,作文才能具体。其二、教师的语言平淡,并且有时不规范。在作文活动中,老师 免不了要成为学生作文中的角色,免不了描写老师的语言。如果我们老师的语言平淡无味,没有感染力,甚至出现语言错误,写进学生的作文中,那就大煞风景!更不利的是会误导学生。今后,我将与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收稿日期:2013-11-25
其他文献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 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1.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创新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课改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素质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  21世纪,国际的竞争
期刊
教材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教材,教师们所认定的教材一般是指狭义的教材,即师生共用的教科书,也称课本。近代以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学校教学课程也大多以“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材,教师们扮演了“教教材”的教书匠角色。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课程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新课改针对教师运用教材问题,
期刊
【摘 要】根据中学数学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实际,提出了学好数学“六法”,实践表明 “六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路可寻”,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  【关键词】超前预习;有意听课;巧记笔记  在中学,数学的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使不少学生“惧怕”数学。但由于数学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又不得不重视它。于是,“如何学好数学?”,或者“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数学?”等问题成了广大师生、家长经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我认为要采用多种途径进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  1.激发兴趣,注重观察  作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内容,就
期刊
《新课程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阶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阶段称为“习作”;到第四阶段才称为“写作”。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提到:“作文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叶圣陶先生还说
期刊
【摘 要】“人文性”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重要补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括文本的人文内涵、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它要求教师树立“平等对话”的师生观,让语文学科回归生活,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并能结合文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从而使母语教学唤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人文性;平等对话;生活;文本;语文活动;教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期刊
1.基于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为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书法和绘画作为传统的美育载体,对完善教育制度、促进个性发展、优化自然资源、实现终身自我教育等诸多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  2.基于社会、家长们对书画的认识  然而,在全面推进教育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素质提高;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趣”出发,有目的、有
期刊
教师应建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本位,小学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的教育。单纯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高低评价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是不公平的。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手段和评价主体摈弃“唯分数论”。不仅关注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构建体现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