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初探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是学生学懂学会概念,熟练掌握概念的应用。
  关键词 化学 概念 教學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造成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比如分子、原子、元素这样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4、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往往使学生感觉到难以接受。
  5、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看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
  此外还有教师的不合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1、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3、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归类总结,使概念系统化。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 探究”、“开放
期刊
摘 要 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一直为许多学生的造成障碍,有效地扩大和巩固词汇量,培养语感,为写出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理解是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是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它要求考生既能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又能掌握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细节;既能理解具体事实,又能理解抽象概念;既能理解字面意思,又能理解深层含义;既能理解单个句段意义,又能理解通篇逻辑关系。  关键词 英语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和经验,简要介绍了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和直觉思维的培养,仅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 直觉思维 培养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一、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項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数学 教学阅读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得先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
期刊
摘 要 备课是教学常规之首。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 教师 备课  一、把握課标与教材内容  1、准确解读新课标。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理念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
期刊
摘 要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途径是:创新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及客户;创新的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产品的营销力度;挖掘金融创新的整合力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创新,已成为一个时代潮流,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以来,得到迅猛的
期刊
摘 要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一节内容包括课前提示与导入、正文、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课外延伸等等,特别是新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故事等,因此,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阅读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阅读的教育功能  1、重视历史阅读有助于历史语言水平的提高及历史交流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历史语言能力是提高历史交流能力
期刊
摘 要 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还要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而且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社会群(团)体活动整合起来,与信息文化整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培养 引导意识 结合  信息技术并不是我们应用信息的全部过
期刊
一、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有多种,无论是普通活性污泥工艺还是SBR工艺,都具有生物脱氮和除磷功能,特别是SBR工艺除磷脱氮效果更佳,因此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当然,对某一项具体的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根据受纳污水水质特征、水量、水温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二、调节气浮工段  1.调节池。分高浓度、低浓度调节池。高浓度高节池调节讨间为4小时,运行时注意隔油池撇油机是否正常工作。并保持机械
期刊
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必考题,对应的能力层级为D,即鉴赏评价。这是一種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的鉴赏活动。它主要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及观点几方面设题。在历年高考中,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往往只凭语感,分析不具体,结果会因要点不全,表达不规范而失分。这样的话,我们更需要探究读文、读题、析题、解题的规范和技巧。  顾名思义,“赏”为“欣赏”,“析”为“分析”,“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