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已经在河南巡演百场、观众逾15万人次,但真正让反腐豫剧《全家福》闻名全国的,是2015年4月中旬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两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近2000名干部成为观众。它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则是在中央党校。
“一位来自科技部的女干部红着眼圈表示”、“许多党员领导干部用纸巾擦拭着眼泪”……在河南演出时,曾有处级干部在剧场里失声痛哭。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称:“这场戏比十场报告的意义都大”。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则在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后表示,要在全国推荐推广《全家福》。
这部“不少剧情都由河南真实案例改编而来”的豫剧,三改剧名、十修剧本。
就写一个家庭的毁灭
《全家福》在剧情上并不复杂:就要升任市长的常务副市长韩英杰因经济问题被查处,女儿韩琳琳目睹30年前的“全家福”照片,回溯一个农民家庭两代人的奋斗史,揭示“一个曾经让亲人引以为傲的‘励志明星’和‘成功典范’,却在金钱、女色的诱惑下跌入了贪腐深渊。巨大的震动和落差,引起了韩琳琳痛苦的反思和追寻。”
其结果,则是女儿婚事中止、妻子疯癫、父亲去世等一系列家庭悲剧。
作为《全家福》导演,河南豫剧院艺术总监、艺术发展部主任张平告诉本刊记者,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对于该剧提出的目标——“要让河南科级以上的干部看了一夜睡不着!”
张平是国家一级导演,此前执导的代表剧目有豫剧《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焦裕禄》,京剧《孔雀东南飞》《项羽》,评剧《任长霞》等50余部,曾先后5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
河南豫剧院办公室主任董继武则告诉本刊记者,该剧是尹晋华亲自策划并交给他们的任务,河南省纪委、宣传部和文化厅对此高度重视,3个部门“一把手”都直接参与了创作、修改和演出。
早在2013年9月,尹晋华便向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提出,廉政反腐的工作也要从文化、思想方面来抓,希望创作一台反腐败戏剧精品力作。
除了《全家福》,河南省纪委还牵头摄制了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正在央视热播,亦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肯定。
“按照传统的剧本套路,一般都是写纪检人员身边的人违法犯纪,纪检人员经过思想斗争,最终大义灭亲。”张平说,“我们没有展现主人公犯罪的过程,而是突出了他犯罪以后家庭成员的痛苦。希望这些情节,能像一根针一样扎到一些人心里,看后切身感觉到自己身上疼。”
张平说,“尹书记明确要求,这个戏不写纪检人员,就写一个家庭的毁灭,让大家看了有警示。”
这位2010年上任的河南省纪委书记,2013年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说:每位干部都想飞得早、飞得高、飞得快,但是实际上最应该考虑的是“落得稳”。
不摔下来就是好作品
尹晋华一开始就向创作组提出:“文艺作品要走钢丝,不要走平地。”
“他说,不摔下来就是好作品!”张平回忆,尹晋华提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给自己设置难题、写痛处、写矛盾的激烈程度,才能教育人。
“省纪委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案例,包括官员的忏悔书和纪委工作人员的办案故事。”张平告诉本刊记者,豫剧院领导和创作者阅读案卷、采访办案人员,“但是写落马厅官的家庭故事,河南就这么几个,都知道是谁,谁敢写?”
此前据河南省纪委相关人士对媒体介绍,韩英杰由该省几个“落马贪官”的真实故事集纳改编而成,包括开封市原市长周以忠、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河南省教育厅原助理巡视员靳建禄等。
其中,周以忠在担任南阳市委副书记、开封市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规划出让、拨付经费及人事调整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共非法收受人民币951.5万元,已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张海钦,曾任周口市长、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等职。2008年11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已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靳建禄,1949年出生于新郑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先后任河南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秘书、副处长、处长,直至省教育厅副厅级的助理巡视员。2007年,他因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平说,尹晋华要求创作组“写出人性”。
这位省纪委书记认为,当前多数官员、尤其是80年代初大学生出身者,多从农村一路走来,成长不易。“尹书记说,这些人也许曾是优秀的好干部,但功是功,过是过。人物塑造要有血有肉,多个侧面,不要刻板。”

“要写就写得真实!”正是有了省委常委的支持,剧组开始全力发动。
譬如剧中韩英杰的老领导,市委书记柳淑琴说自己“也是有责任的”,称自己提拔带病干部是失职,作检讨——“尹书记就说这个是真实的,可以演!”
韩琳琳到隔离室看望父亲,创作组的原来想法是女儿给父亲写信——“尹书记就说可以演看望。但看望时旁边得有两个工作人员,避免父女串供!”
同在这一场,柳淑琴到隔离室探望老部下,剧本里原本一上来就是责备,“但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付静加了一段‘ 你瘦了,头发也白了,姐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