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高效的学习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为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享受语文乐趣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学习情境,建立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积极建构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虽然已经让学生进行了反复诵读,但总觉得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还欠深刻。这时候,我说:“语文课堂与众不同,同学们除了动脑、动口之外,还可以动手、动情。那好,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一起朗诵这首词。为了表达需要,现在每个同学都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你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甚至想流泪时就流泪吧!”经我这么一说,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一阵自由讨论之后,学生声情并茂、“指手画脚”地朗诵起来。完全陶醉在博大精深、奇妙无穷的文学艺术之中。在这一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转换师生角色,构筑民主交流的和谐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师生角色进行转换,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自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而教师的职责则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肯定学生的表现。
  在教学《短论两篇》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我把课堂设计成情景剧表演和辩论赛。“如果生活中碰到你的邻居经常在晚间10点之后声响还很重,严重影响了你正常的休息。今天当你刚刚躺下时,楼上又传来了刺耳的声响。如果你想去劝止你的邻居,你打算跟他怎么说?现在我们隆重请出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评委是同学们,评选的唯一方法就是你们的掌声。”说完,我随机谙了高举双手的齐莉和李剑鹏同学,征得双方的同意后,李剑鹏扮演楼上邻居,齐莉扮演楼下邻居。结果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剑鹏在全班同学面前出语不凡,巧舌如簧,以敏锐的思维和机智的回答,使伶牙俐齿的齐莉被驳得哑口无言。在同学们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李剑鹏当之无愧地成了这一节课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从此,包括李剑鹏在内的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三、改变教学策略。创设开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阅览室、大自然、影视窗、互联网、广告语……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和资源。
  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少女穆然》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影片赏析课,对《少女穆然》这部影片总体上有何评价?这部影片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听说是赏析影片,同学们来劲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齐烨香同学说:“《少女穆然》这部影片当然好了,都吸引了崔永元破例参加演出,看完之后,我可感动了。”吴凡同学说:“我觉得总体上这部影片前后两部分的详略安排欠妥当。既然影片着重要表现的是她与死神抗争的顽强性格,那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穆然初到北京时的生活呢?”江永金同学说:“我认为,穆然在濒临死亡之际用最优美的歌声震撼人们,那样的天籁,超过了世上任何生灵,这就是坚强一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穆然每天笑对生活,她用‘心’去体验生命。这是一种洒脱,一种心灵的快乐。”胡继刚同学说:“我觉得影片中的教师形象塑造得太差了。影片中的这位多次出现的数学教师,当看到穆然在向一位男同学请教数学问题时,就不分青红皂白以为是早恋而横加指责。那位男同学忍无可忍站出来说明真相。我很担心这样一部被大人们誉为有很强教育意义的好影片,会不会因此把这位教师和自己现在的老师联系起来,认为天底下的教师也都这样不做调查研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不理解学生呢?如果这样,那么影片的负面影响可能就要大于正面影响了。”……
  就这样通过观看一场电影,通过一堂影片赏析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怎样写影评,同时,更加深刻理解了写文章要注意诸如详略安排,要有助于突出中心等问题。
  语文是美丽的,只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总能让学生享受着语文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廖淑芳
其他文献
新课程突出了学科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故此,学科教学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训斥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气
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构建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法过程就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明确地界定为“学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求知的最佳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的一种艺术,作文教学表现得尤其突出。文章不是无情物,当作者处在一种强烈的亢奋的情感状态中,兴奋点受到激发,便会文如泉涌,一气呵成,相反,在毫无兴趣的状态下“挤文”,则思路阻塞、语句枯燥、文章呆板,甚至难以写下去。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若能通过某些有效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
语文课仅有情感是不够的,还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才能焕发动人的魅力。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欢乐的学习乐园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进行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
风景写生教学是色彩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自然景色中选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如何进行画面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绘画不同于摄影,一般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自然,又要在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情感。因此必须对描绘对象进行立意、选景、构图。通过对写生景观的精心布局、安排,充分揭示绘画的主题——情感和心境。由此可知,取景构图在风景写生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四边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比如要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一定理,我们同时也要复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些相关定理知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新课程标准强调,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尽可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一、乡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