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在电力生成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伴有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电力公司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电气安全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阐述了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用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134-0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各行各业中由于用电的广泛性与电气安全技术的复杂性,极容易造成用电使用事故,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正确的观念下引导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并加强电气安全技术的广泛使用,不断更新、改善电气安全技术,不断落实安全工作,切实防止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1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包括电气安全实践、教育与科研,树立了以安全为中心的基本目标,以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为基本理论,以电气为领域切实实现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一方面,电气安全涉及范围广泛,在各种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力,由于电气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力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問题,甚至是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电气安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电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对安全用电的重视程度,从电气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用电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2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技术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防止触电方面,传统的安全措施有接地、间隔和绝缘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漏电保护装置等防止触电事故的新技术。
2.1 隔离带电体的防护措施
2.1.1 绝缘
绝缘的情况指的是通过一些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可以隔离带电体或者是电位不同的导体,这样可以让电流顺着一定的线路进行流通。良好的绝缘性能不仅可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还能够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除了绝缘以外,绝缘材料还能够进行冷却散热、对机械进行固定、支撑和储能,对导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1.2 屏护
屏护指的是通过屏障、遮栏、箱盒等一些物件把带电体与外界进行隔离。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若是不方便通过绝缘包裹或者单靠绝缘层不能确保安全场合足够的安全,可采取屏护的方式进行保护。
2.1.3 间距
间距也叫电气安全距离,它指的是人体、物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体、车辆等物体与带电体碰触或太过接近,防止出现短路、火灾和爆炸等情况。间距的大小主要由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还有安装的方式等因素来综合决定。
2.2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简称为接地,它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当绝缘材料出现损坏的情况后或其他条件下出现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导线和接地体进行可靠连接的一种保护接线的措施。对于保护接地来说,其接地装置是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接地体。接地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第二,接地线。接地线指的是接地体与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连接的部分,它可以分为自然接地线和人工接地线两种;第三,接地装置的安装与连接。在对接地装置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避开人行道与建筑出入口部位。另外,在电气设备中,接地支线要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单独连接,切不可进行串联。
2.3 采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又叫做漏电保护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执行元件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对于漏电保护器来说,选择合适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十分重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发生触电的情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可以进行有选择地动作;另一方面,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动作,以避免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第二,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要躲过低电压电网的正常漏电电流;第三,为了确保多级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使上一级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高于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 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电厂要建立起电气设备采购阶段的信息数据库平台,及时反馈设备的购置情况,推进设备流通效率,在确保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成本投入;其次,采购来的设备还要进行分类划分与分级评估,对运行状态不良的设备进行准确的区分,并对其重点追踪,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缺陷数据;最后,增强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一旦发现电气设备运行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根据指示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3.2 加强人员技术管理
首先,相关的班组人员要注意将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生产的操作当中,定期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技能大赛,激发起员工的安全运行管理积极性,并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分批次培训;其次,严格参照相关的班组考核规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周期计划与起量化的目标值,并跟踪考察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及时记录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再次,构建班组管理平台。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各班组出现安全管理问题,就可以利用班组管理平台来进行协调解决,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另外,班组管理平台还可以促进各班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信息登记制度,以便于设备维护人员对闲置设备和投入使用设备进行分项管理。
3.3 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
要想做好电气安全防范工作,还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运维操作进行相应的规范。当员工使用高于36V的电钻进行生产作业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范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使用绝缘物质。当对一些电线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一些残留的电线进行绝缘化的处理,防止出现漏电的现象。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确保相关的人员配带好安全带,还要避免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高空坠物。另外,高空作业严禁在下雨打雷或大风天气中进行。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生产和使用电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应加大对电气安全技术的研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用电事故发生的几率,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鹏.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20:118-119.
[2] 王伟.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6,32:345.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用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134-0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各行各业中由于用电的广泛性与电气安全技术的复杂性,极容易造成用电使用事故,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正确的观念下引导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并加强电气安全技术的广泛使用,不断更新、改善电气安全技术,不断落实安全工作,切实防止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1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包括电气安全实践、教育与科研,树立了以安全为中心的基本目标,以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为基本理论,以电气为领域切实实现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一方面,电气安全涉及范围广泛,在各种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力,由于电气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力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問题,甚至是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电气安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电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对安全用电的重视程度,从电气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用电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2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技术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防止触电方面,传统的安全措施有接地、间隔和绝缘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漏电保护装置等防止触电事故的新技术。
2.1 隔离带电体的防护措施
2.1.1 绝缘
绝缘的情况指的是通过一些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可以隔离带电体或者是电位不同的导体,这样可以让电流顺着一定的线路进行流通。良好的绝缘性能不仅可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还能够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除了绝缘以外,绝缘材料还能够进行冷却散热、对机械进行固定、支撑和储能,对导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1.2 屏护
屏护指的是通过屏障、遮栏、箱盒等一些物件把带电体与外界进行隔离。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若是不方便通过绝缘包裹或者单靠绝缘层不能确保安全场合足够的安全,可采取屏护的方式进行保护。
2.1.3 间距
间距也叫电气安全距离,它指的是人体、物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体、车辆等物体与带电体碰触或太过接近,防止出现短路、火灾和爆炸等情况。间距的大小主要由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还有安装的方式等因素来综合决定。
2.2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简称为接地,它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当绝缘材料出现损坏的情况后或其他条件下出现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导线和接地体进行可靠连接的一种保护接线的措施。对于保护接地来说,其接地装置是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接地体。接地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第二,接地线。接地线指的是接地体与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连接的部分,它可以分为自然接地线和人工接地线两种;第三,接地装置的安装与连接。在对接地装置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避开人行道与建筑出入口部位。另外,在电气设备中,接地支线要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单独连接,切不可进行串联。
2.3 采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又叫做漏电保护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执行元件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对于漏电保护器来说,选择合适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十分重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发生触电的情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可以进行有选择地动作;另一方面,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动作,以避免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第二,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要躲过低电压电网的正常漏电电流;第三,为了确保多级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使上一级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高于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 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电厂要建立起电气设备采购阶段的信息数据库平台,及时反馈设备的购置情况,推进设备流通效率,在确保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成本投入;其次,采购来的设备还要进行分类划分与分级评估,对运行状态不良的设备进行准确的区分,并对其重点追踪,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缺陷数据;最后,增强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一旦发现电气设备运行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根据指示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3.2 加强人员技术管理
首先,相关的班组人员要注意将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生产的操作当中,定期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技能大赛,激发起员工的安全运行管理积极性,并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分批次培训;其次,严格参照相关的班组考核规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周期计划与起量化的目标值,并跟踪考察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及时记录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再次,构建班组管理平台。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各班组出现安全管理问题,就可以利用班组管理平台来进行协调解决,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另外,班组管理平台还可以促进各班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信息登记制度,以便于设备维护人员对闲置设备和投入使用设备进行分项管理。
3.3 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
要想做好电气安全防范工作,还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运维操作进行相应的规范。当员工使用高于36V的电钻进行生产作业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范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使用绝缘物质。当对一些电线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一些残留的电线进行绝缘化的处理,防止出现漏电的现象。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确保相关的人员配带好安全带,还要避免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高空坠物。另外,高空作业严禁在下雨打雷或大风天气中进行。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生产和使用电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应加大对电气安全技术的研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用电事故发生的几率,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鹏.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20:118-119.
[2] 王伟.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6,3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