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城镇居民个人社会负担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从字面上来看,所谓个人社会负担是居民个人承担了本应该由社会、政府来承担的一部分负担。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分析,我们从理论上把城镇居民的社会负担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养老负担,抚养子女的负担,购房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衍生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律上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父母又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且父母子女在情感上的付出也是社会不能而且无法取代的。所以这里所说的是一部分负担,并不是全部负担。
1、养老负担
自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中国人口进入“老年化”时代。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为老年型,而且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增强。1964~2004年的40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了1倍以上,而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了3倍。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比例也增加了1倍以上。
从古至今,“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一大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由子女个人来承担的。以现阶段25~5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来说,如果双方父母都在世的话,他们要照顾4位老人。所承担的抚养老人的负担要比前几辈的人大得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生育率下降,使年轻人口比重大幅度减少;二是医疗技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2、抚养子女的负担
按照人口学的观点,“一家只生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明显下降。但这并不表示对于成年人来说抚养子女的数量少了,就意味着负担减少了,这种观点只是注意了抚养子女的量的变化,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成年人在子女的质的方面追加的教育投资在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因素方面的影响。
心理因素:从家长的心理分析上来说,家长会更看重这“一个孩子”,把原本要分给多个孩子的爱都倾注到这“一个孩子”身上,想给孩子最好的健康、教育、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关的服务。这就相当于把原来要抚养几个孩子的精力、金钱全集中到这一个孩子身上。城镇家庭的双职工构成结构决定了对孩子的抚养只能选择育幼院,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育幼院费用的增加及父母照顾子女的机会成本的增加,所需要的花费与原有水平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就是这种心理作用下的有力证明。
社会因素:按照法律规定,在子女18周岁以前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然而我国的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子女上学期间(包括上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的所有花费,包括生活费以及学费甚至找工作期间的花费,均由父母承担。有的甚至在结婚、生育子女问题上也是离不开父母在金钱以及精力方面的帮助,把子女抚养到二十五六岁是很普遍的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注重,中国的老百姓从来都舍得在孩子身上下本钱,尊师重教的传统,也让教育成了中国家庭极为重要的一项开支。从“教育就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到“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我们看到了教育在老百姓意识领域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家庭有能力也有意愿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家庭花费在教育上的投资有逐渐高额化的趋势。
3、购房负担
从1999年国家实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住房价格以高于家庭收入增长的速度在飙升。近几年虽然调控的力度加大了,但房价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在3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深圳、北京位居全国涨幅前两名,分别上涨9.9%和9.7%。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最新“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城镇人口中70%的人买不起房子。城镇中更多的工薪族是以贷款的形式购房,按月还款,如果按照30年按揭,30%首付全部房款,年利率5.3%购买商品房计算,中等收入者每月还款超过了全部收入的50%,流行的说法叫做“房奴”,“奴”的概念就是受压。从2004年以来,随着银行利息的上调,住房支出与家庭收入之比在逐步增加,如果不加以解决,买不起房的人会更多。
4、衍生负担
(1)精神负担
养老负担、抚养子女的负担、购房负担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谈论负担,这只是表层负担,真正给人巨大压力的还有深层的负担——精神负担。一方面,一些深层负担来源于表层负担,也就是说表层的经济负担达到一定程度会在人的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精神负担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为了保证家庭日常支出的需要以及保证自前的生活水平。人们愿意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多且难的工作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岗位竞争等等,而且承受这种压力的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以及承受时间的延长化。
(2)医疗负担
近年来,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医疗服务、医药销售和卫生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再加上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会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出现问题的几率上升,老年人也因为生理以及意外事件的原因导致发病率有所上升,居民的负担越来越重。
综上所述,本文将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社会负担产生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的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激烈的竞争经济导致人们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房地产业的不规范导致的购房支出的增加快于个人收入的增加速度,环境问题导致的大病发生几率的上升以及不健全的医疗体系导致的医疗负担的加重。
二、城镇居民个人社会负担严重产生的后果
1、生活的相对质量下降
所谓生活质量,是指在生活上人们的满意程度,不仅仅包括衣、食、住、行的无忧,还包括身体的健健康康,家庭和睦融洽,有自己可随意安排的时间,精神上的愉悦等等。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就是说。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质量并没有变化,实际上导致生活质量相对下降。
2、出生率下降
我国传统的计划生育更多的是国家政策强制执行,实现对出生率的控制。现在的城镇中,由于抚养子女负担的加重。以及由声誉带来的显性成本及隐性成本的加大,年轻一代人自觉地选择晚婚、晚育,甚至有不要孩子的打算。一些城镇尤其是大城镇出现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甚至负增长。这种情况必然对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以及后续的城镇建设及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遵守社会道德的成本增加,出现赡养问题
赡养老人、扶养儿女、购买房屋等负担一同压在一对夫妇肩上时,当这些负担超过了他们的负荷或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家庭 生活时,会产生希望减轻负担的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房屋作为一种基本生活需要必须满足时,在择其放弃时就会有人选择减轻对老人的照顾。而恰恰这种利己危害社会的做法是违背社会传统的道德要求的,是应该被禁止的。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谴责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是减轻遵守这种道德的成本,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4、增加社会其他人的负担
当个人无法承担其社会负担时,常常会出现寻求社会帮助的现象。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个学生因没钱交学费而面临辍学或老年人无人赡养,好心的人会捐赠钱物来帮助的事情。这种把个人负担转嫁到社会的其他成员的行为,就是一种寻求社会帮助的非经济行为,他所能解决的只是类似问题的万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人有自己所承担的负担,利用他人的同情或是感动帮助一些遇到困难的人并不是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的长久之道。他为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考方向。
5、个人寿命的缩短及危害社会行为的增加
社会压力的增加会导致个人寿命的减少以及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方面,高社会压力导致自杀率及犯罪行为发生率升高。另一方面,经济负担使得家长们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是放在赚钱上,他们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就减少了,忽视了与孩子进行教育及沟通的过程。这种只关注成绩的教育使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犯罪的几率上升。
三、减轻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社会负担的措施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社区发展
社会保障只是从最大范围来保证居民的最低需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个人的社会负担,但是并不能细致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所以在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还应有社区服务的配合。根据城镇居民所承受负担的种类,建议社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①社区养老院——离家近,身边的人熟悉,儿女在道德上更容易接受;②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活动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身体的保健;③幼儿园——减少父母看护孩子的负担,离家近,安全而且节省接送孩子的时间;④社区医院——这是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定点定时医疗,平价医药,定期请社区的医师来义诊。⑤社区心理机构——一方面负责执行社区各项工作的宣传,改变居民对心理医疗的看法,使居民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另一方面负责心理辅导,缓解居民的精神负担。
2、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这是从长期上考虑的措施,人们经历了生育高峰期和计划生育期,看到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加上居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观念在改变:男女平等,所以他们心里知道什么样的生育计划对自己是最优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会走历史上错误的道路。
3、改革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住房公积金的主管部门是建设部,公积金管理机构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部门。公积金每年产生大量的收入盈余,而普通居民却没有钱买房,说明公积金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比如公积金管理部门,将增值收益的部分拿去盖廉租房,这本身就是“以公谋私”。建议尽快将公积金的管理从建设部门分离出来,并成立住宅银行,同时加快建立住宅法的立法工作。
4、规范教育事业,减少教育收费
规范教育事业是减少教育收费的一大前提,现在中小学的课外补课现象严重,各地区也多次清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办补课班的很多都是孩子学校的老师,他们一些人上课并不尽心地把知识明明白白的教给学生,反而在自己办的收费补习班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孩子的家长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补习班或者请家教,虽然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但家长的投入仍然很多。必须规范教育事业,提高老师的责任心,减少乱收费现象。这需要社会所有人的监督。
责任编辑 方 涵
从字面上来看,所谓个人社会负担是居民个人承担了本应该由社会、政府来承担的一部分负担。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分析,我们从理论上把城镇居民的社会负担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养老负担,抚养子女的负担,购房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衍生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律上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父母又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且父母子女在情感上的付出也是社会不能而且无法取代的。所以这里所说的是一部分负担,并不是全部负担。
1、养老负担
自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中国人口进入“老年化”时代。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为老年型,而且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增强。1964~2004年的40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了1倍以上,而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了3倍。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比例也增加了1倍以上。
从古至今,“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一大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由子女个人来承担的。以现阶段25~5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来说,如果双方父母都在世的话,他们要照顾4位老人。所承担的抚养老人的负担要比前几辈的人大得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生育率下降,使年轻人口比重大幅度减少;二是医疗技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2、抚养子女的负担
按照人口学的观点,“一家只生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明显下降。但这并不表示对于成年人来说抚养子女的数量少了,就意味着负担减少了,这种观点只是注意了抚养子女的量的变化,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成年人在子女的质的方面追加的教育投资在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因素方面的影响。
心理因素:从家长的心理分析上来说,家长会更看重这“一个孩子”,把原本要分给多个孩子的爱都倾注到这“一个孩子”身上,想给孩子最好的健康、教育、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关的服务。这就相当于把原来要抚养几个孩子的精力、金钱全集中到这一个孩子身上。城镇家庭的双职工构成结构决定了对孩子的抚养只能选择育幼院,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育幼院费用的增加及父母照顾子女的机会成本的增加,所需要的花费与原有水平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就是这种心理作用下的有力证明。
社会因素:按照法律规定,在子女18周岁以前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然而我国的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子女上学期间(包括上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的所有花费,包括生活费以及学费甚至找工作期间的花费,均由父母承担。有的甚至在结婚、生育子女问题上也是离不开父母在金钱以及精力方面的帮助,把子女抚养到二十五六岁是很普遍的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注重,中国的老百姓从来都舍得在孩子身上下本钱,尊师重教的传统,也让教育成了中国家庭极为重要的一项开支。从“教育就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到“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我们看到了教育在老百姓意识领域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家庭有能力也有意愿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家庭花费在教育上的投资有逐渐高额化的趋势。
3、购房负担
从1999年国家实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住房价格以高于家庭收入增长的速度在飙升。近几年虽然调控的力度加大了,但房价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在3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深圳、北京位居全国涨幅前两名,分别上涨9.9%和9.7%。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最新“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城镇人口中70%的人买不起房子。城镇中更多的工薪族是以贷款的形式购房,按月还款,如果按照30年按揭,30%首付全部房款,年利率5.3%购买商品房计算,中等收入者每月还款超过了全部收入的50%,流行的说法叫做“房奴”,“奴”的概念就是受压。从2004年以来,随着银行利息的上调,住房支出与家庭收入之比在逐步增加,如果不加以解决,买不起房的人会更多。
4、衍生负担
(1)精神负担
养老负担、抚养子女的负担、购房负担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谈论负担,这只是表层负担,真正给人巨大压力的还有深层的负担——精神负担。一方面,一些深层负担来源于表层负担,也就是说表层的经济负担达到一定程度会在人的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精神负担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为了保证家庭日常支出的需要以及保证自前的生活水平。人们愿意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多且难的工作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岗位竞争等等,而且承受这种压力的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以及承受时间的延长化。
(2)医疗负担
近年来,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医疗服务、医药销售和卫生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再加上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会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出现问题的几率上升,老年人也因为生理以及意外事件的原因导致发病率有所上升,居民的负担越来越重。
综上所述,本文将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社会负担产生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的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激烈的竞争经济导致人们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房地产业的不规范导致的购房支出的增加快于个人收入的增加速度,环境问题导致的大病发生几率的上升以及不健全的医疗体系导致的医疗负担的加重。
二、城镇居民个人社会负担严重产生的后果
1、生活的相对质量下降
所谓生活质量,是指在生活上人们的满意程度,不仅仅包括衣、食、住、行的无忧,还包括身体的健健康康,家庭和睦融洽,有自己可随意安排的时间,精神上的愉悦等等。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就是说。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质量并没有变化,实际上导致生活质量相对下降。
2、出生率下降
我国传统的计划生育更多的是国家政策强制执行,实现对出生率的控制。现在的城镇中,由于抚养子女负担的加重。以及由声誉带来的显性成本及隐性成本的加大,年轻一代人自觉地选择晚婚、晚育,甚至有不要孩子的打算。一些城镇尤其是大城镇出现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甚至负增长。这种情况必然对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以及后续的城镇建设及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遵守社会道德的成本增加,出现赡养问题
赡养老人、扶养儿女、购买房屋等负担一同压在一对夫妇肩上时,当这些负担超过了他们的负荷或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家庭 生活时,会产生希望减轻负担的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房屋作为一种基本生活需要必须满足时,在择其放弃时就会有人选择减轻对老人的照顾。而恰恰这种利己危害社会的做法是违背社会传统的道德要求的,是应该被禁止的。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谴责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是减轻遵守这种道德的成本,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4、增加社会其他人的负担
当个人无法承担其社会负担时,常常会出现寻求社会帮助的现象。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个学生因没钱交学费而面临辍学或老年人无人赡养,好心的人会捐赠钱物来帮助的事情。这种把个人负担转嫁到社会的其他成员的行为,就是一种寻求社会帮助的非经济行为,他所能解决的只是类似问题的万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人有自己所承担的负担,利用他人的同情或是感动帮助一些遇到困难的人并不是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的长久之道。他为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考方向。
5、个人寿命的缩短及危害社会行为的增加
社会压力的增加会导致个人寿命的减少以及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方面,高社会压力导致自杀率及犯罪行为发生率升高。另一方面,经济负担使得家长们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是放在赚钱上,他们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就减少了,忽视了与孩子进行教育及沟通的过程。这种只关注成绩的教育使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犯罪的几率上升。
三、减轻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社会负担的措施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社区发展
社会保障只是从最大范围来保证居民的最低需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个人的社会负担,但是并不能细致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所以在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还应有社区服务的配合。根据城镇居民所承受负担的种类,建议社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①社区养老院——离家近,身边的人熟悉,儿女在道德上更容易接受;②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活动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身体的保健;③幼儿园——减少父母看护孩子的负担,离家近,安全而且节省接送孩子的时间;④社区医院——这是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定点定时医疗,平价医药,定期请社区的医师来义诊。⑤社区心理机构——一方面负责执行社区各项工作的宣传,改变居民对心理医疗的看法,使居民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另一方面负责心理辅导,缓解居民的精神负担。
2、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这是从长期上考虑的措施,人们经历了生育高峰期和计划生育期,看到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加上居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观念在改变:男女平等,所以他们心里知道什么样的生育计划对自己是最优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会走历史上错误的道路。
3、改革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住房公积金的主管部门是建设部,公积金管理机构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部门。公积金每年产生大量的收入盈余,而普通居民却没有钱买房,说明公积金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比如公积金管理部门,将增值收益的部分拿去盖廉租房,这本身就是“以公谋私”。建议尽快将公积金的管理从建设部门分离出来,并成立住宅银行,同时加快建立住宅法的立法工作。
4、规范教育事业,减少教育收费
规范教育事业是减少教育收费的一大前提,现在中小学的课外补课现象严重,各地区也多次清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办补课班的很多都是孩子学校的老师,他们一些人上课并不尽心地把知识明明白白的教给学生,反而在自己办的收费补习班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孩子的家长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补习班或者请家教,虽然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但家长的投入仍然很多。必须规范教育事业,提高老师的责任心,减少乱收费现象。这需要社会所有人的监督。
责任编辑 方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