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癌疗效初探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epwq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TMZ)+全脑放疗(WBRT)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癌(LM)的疗效。

方法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自2007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19例NSCLC-LM患者,其中采用TMZ+WBRT联合治疗者1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者9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

结果

治疗后2周TMZ+WBRT联合治疗组患者中8例缓解,2例稳定,0例进展,缓解率为80.0%。其他治疗方式组患者中5例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缓解率为55.6%。TMZ+WBRT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6.3%,1年生存率为33.8%。其他治疗方式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5.6%,1年生存率为14.8%。

结论

TMZ+WBRT联合治疗可能延长NSCLC-LM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在A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因子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增强β淀粉样蛋白(Aβ)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促进AD发病;抗炎因子则能够下调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并促使受损组织重建。然而,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使得炎性因子对AD发病的影响错综复杂,在不同种群中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并阐明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的关系有助于AD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故本文围绕上述内容
特发性颅高压症(II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头痛、一过性视物模糊及搏动性耳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及耳鼻咽喉科等多个学科。目前因肥胖人群增多,IIH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随着影像学、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经眶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保护视力为目的的支架术应用增多,人们对IIH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修改了诊断标准,且明确了乙酰唑胺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其确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及对海马K+-Cl-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7 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GM1组,各组又依据检测指标的不同分为3 d亚组和21 d亚组,每亚组12只。后2组参考Rice-Vannucci法建立HIBD模型,神经节苷脂GM1组于造模后即刻予神经节苷脂GM1 2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活动特征。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自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外选择同期门诊的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2种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脑默认网络的活动,并分析其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
目的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小脑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采用足垫皮内注射自身免疫性抗原构建大鼠EAE模型),免疫后第12天起持续记录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免疫后第23天取材行HE和坚牢蓝(LFB)染色观察大鼠小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
目的探讨以外泌体为载体将miR-124递送给神经元的可能性及其对轴突再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装载miR-124的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并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鉴定转染效果。从转染了miR-124的HEK293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提取外泌体,应用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qPCR鉴定外泌体及其中是否内含miR-124。将C57BL/6孕鼠胚胎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 d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OGD/R处理)、OGD/R组和OGD/R+LBP 15 μg/mL组、OGD/R+LBP 30 μg/mL组、OGD/R+LBP 60 μg/m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率测定细胞损伤程度,TUNEL染色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5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67例,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38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组比较,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NS-HB)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及家族性与散发性CNS-HB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提取贵州省罗甸县一CNS-HB家系中现存活的42例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对VHL基因外显子1、2、3进行扩增并测序。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该家系中6例家族性CNS-HB患者的肿瘤标本(囊性6枚,实性3枚),以及做对照的9例散发性CNS-HB患者的肿瘤标本(囊性8枚,实
目的研究与热性惊厥相关癫痫中不同临床表型相关的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探讨其剪切模式与临床表型-基因型-遗传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inigene体外剪切分析技术,对来自热性惊厥相关癫痫谱中的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和Dravet综合征(DS)患者的5个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配对分组后进行分子克隆、HENK293细胞体外表达,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