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片遥远的海疆,从儿时的电影、课文中就出现的美丽海域,终于成为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美景。
经历了往返近48个小时的骇浪颠簸、晕船呕吐,当我庆幸终于离开不停摇动的甲板,踏上陆地时,却发现自己竟然不适应在陆地上行走,深一脚浅一脚,仿佛还停留在船上的状态。
晕船,是必须的
初春的海南已然湿热无比,傍晚吹着微微的海风,晃晃悠悠来到码头,即将搭上出海作业的渔船前往西沙。兴奋、开心、好奇、纠结、忐忑等等一并袭来,组成了一支出发进行曲。等了很长时间,待到涨潮时分,出发了!如果天气一切顺利,将在20个小时后抵达西沙海域。
几乎在所有的影像或文字资料中,海都是唯美和浪漫的代名词。然而当渔船驶出港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渐渐拉开。船长说这次我比较幸运,海况还算不错,寒流刚结束,台风季节还没到,所以没有大的风浪。尽管如此,半夜在深海,浪也达到了1米多高,躺在船顶的甲板上,来回晃悠。
夜深,呼啸的海风夹杂在孤单的马达轰鸣声中,听起来格外恐怖。海浪一声声拍打在甲板、船身上,偶尔还夹杂着雨点飞来。机房飘来的柴油味严重刺激了我的神经,在支离破碎的梦境中晃悠到天明。
晕船,是必须的。出发前为晕船做了充分准备,买了晕船药和晕船贴,不过为了体验晕船的奇妙感受,这些东西都没用上。
海上无风三尺浪,看似平静的海面,船体来回摇晃很厉害,躺在甲板上晕头转向,于是爬到船头去吹海风,等待海上日出。几十吨的渔船在大海中,如同一片树叶,严重的颠簸摧残着我,船体有时候倾斜近20度,晕船再次加重,于是爬到顶层驾驶舱,找船长聊天。驾驶舱位于顶部,摇晃也最厉害。船长说:即使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船员有时候也会晕船,吃了东西,吐了,那就再吃……
船工过来喊我去下层船舱吃饭。一下到底舱,各种机器一同工作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噪音迎面袭来,船上无时无刻不在的噪音就是从这儿发出的,而机舱工作人员却要常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
又挣扎着爬到船舱里,一股刺鼻的柴油味袭来。连滚带爬回到了上层甲板,脑袋伸向大海,眩晕加反胃,呕吐完靠着船舷坐在甲板上,舒服多了。
船上的生活很枯燥,大海中接收不到信号,无法上网,手机也只能用来看时间。钓鱼是船上最普遍的娱乐活动。船工打开船头的照明灯,各种钓具齐出动。有用竿儿的,有用卷筒的,有的直接攥着一根鱼线,都能钓上鱼,钓上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鱼。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已经钓上几十条,生鱼片敞开供应,在甲板上直接加工,很美味,像嫩牛肉一样,入口即化。
在轰鸣的马达和颠簸中又度过整个白天,晕乎乎地躺在甲板上竟然度过了17个小时。天色再次暗下来,远处海平线上隐约露出了一个灯塔,是北礁!激动得差点泪流满面,过了北礁,到西沙就只剩下不到5个小时的航程了!
船体从灯塔旁悄然驶过。航标灯塔在儿时的印象中,就是一位老人孤独地坚守在塔顶,日复一日为过往的船只指引前行的航路。从内陆前往南中国海,第一站是北礁灯塔,这个灯塔作用十分重大,过往船只都要通过它来核对航海参数。塔高23米,顶灯射程能够达到15海里。远航过的人都能理解,在黑夜中的大海上,远方的灯塔就像家一样温暖。
从日出到日落,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划过。从出发到现在,行驶了23个小时后,西沙海域终于抵达了!天黑退潮,附近的岛屿四周都是暗礁,只能明天早上涨潮后登岛。
岛上惊叹
太阳再次升起,美丽的西沙映入眼帘,海面深邃幽蓝,太阳从海中慢慢升起,一会金色的阳光铺满海面,海水也变成了碧绿色。
西沙海域非旅游景区,再加之其地理位置远离陆地,所以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保护,真正体验到了清澈见底、碧波浩渺的小说中的场景。无数次看到马尔代夫、大溪地等著名海滩的图片,也无数次憧憬,来到西沙后,一切憧憬都是神马浮云,惊叹、激动、恍惚……
西沙的很多岛屿上都有常年驻守的渔民,每个岛多则数十人,少则三四人。他们每次出海驻岛作业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捕捞上来的螺、鱼、贝等分类存放在塑料框里,泡在海水中养殖,不定期就会有大型的渔船来西沙收购,纯天然无污染。在这与世隔绝、杳无音讯的海岛上,渔民们白天与大海作伴,夜晚与星月相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枯燥、寂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银屿岛,抵达西沙后见到的第一个岛屿,远远看去就像一道美丽的金黄色线条。这个礁石岛面积只有0.01平方公里,海拔不足2米,涨潮后面积将变得更小,有几位渔民常年驻守在这里捕捞作业。
这些位于大海中的珊瑚岛,四周水很浅,大型渔船无法靠近,只能停泊在深海区域,依靠随船携带的小艇登岛。小艇只有一个小马达,最多能坐6~8人。渔民站在船上疾驶的造型太酷了,可惜我们没有这个平衡能力。
靠近岛岸,从小艇上直接跳进海里,海水暖暖的,双脚浸入其中,心都快化了。面对这样的大海,端着相机的双手都在颤抖,处处是美景,都不知从何处下手。
初次登岛没有太多经验,赤膊上阵,结果强烈的紫外线让我吃尽了苦头,裸露的四肢晒得红通通的,两条大腿似乎套上了性感的红丝袜。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长衣长裤、鞋袜齐全下海,还好保护措施及时补救,才没有晒伤。
傍晚,出海捕鱼的渔民回来了,今天的收成不错,二十多斤重的大红鱼、成堆的海螺,还有很多貌不惊人的石斑鱼。石斑在内地市场的身价动辄几百一斤。但,在西沙,从渔民手中购买,低廉的价格让人惊叹。
傍晚海水退潮速度很快,原本潜水才能看到的海底逐渐抬出海平面,变成了成片的礁盘,夕阳映射在礁盘上,散发出炫目的金光。退潮后的海水似乎也平静了许多,浪花拍打礁石的节奏也很轻柔,海风也平静得恍如催眠。
四周的色彩也由泛黄、金黄、火红、亮紫、暗红在过渡。夕阳悄悄躲进地平线以后,夜空亦非平时所云的点点繁星,那种大小不等、交织相连、层次分明的星云恰似一幅立体的抽象三维图案悬挂在天际。 美,要怎么说才能表达出我的感受,我的心境。
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躺在帐篷里数星星,满天繁星看到晕。
海底之奇幻
面对这样的大海,没有理由拒绝,不管你是否会游泳,都要跳进它的怀抱!碧绿的海水蔚蓝的天空让你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对它的亲近,这里是绝佳的浮潜天堂。
一个猛子扎下海去,各种海洋生物立刻将你拥抱,那些可爱的热带鱼偶尔会调皮地“摩擦和戏弄”你一下,冷不丁也会窜出一条长达1米的不知名海鱼,从身边缓缓游动,擦肩而过时它还痞痞地斜眼藐你。
海螺、贝壳、珊瑚之类的暂且不提,还有更多东西诱惑着你,鲍鱼、八爪鱼、海胆、海参、石斑鱼等等,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曾经见过或初次谋面的,数不胜数,都等着你去零距离地亲密接触。
第一次尝试水下拍摄,水下相机的色彩还原效果特别出色,海面下五彩斑斓的回忆得到了有效的定格。也尝试了用防水袋套着单反拍摄,由于防水袋的塑料折射率较差,拍出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对于珊瑚,大家并不陌生,除了水族馆,大多见到的都是加工过的珊瑚石,这里的海底遍布活珊瑚。软软的珊瑚体,触角还在蠕动,瞬间的震撼只有亲历过才有体会。记得不要带走它们,因为这里才是它们的家。
西沙海域的透明度深达几十米,岛屿周边因为有浅滩,海滩延伸出去50多米,水深大多是齐腰或齐胸,一个人静静地浮潜在这里,大海、鱼儿、珊瑚等做伴,时间和思维都停止了,趴在水面上发呆,体验从未有过的感觉。
没有酒水饮料,没有零食小吃,就这样坐在珊瑚礁上,泡在海水中,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
当了两天的岛民
太阳悄悄从海平线上探出脑袋,一会的功夫就把天空撕开,抛洒出它的热情。新的一天来了!清晨柔软的阳光撒在身上暖暖的,海平面、礁盘、渔船、海滩、云彩,构成一幅简单的画。
乘小艇返回到大船上,开足马力,前往作业区,途中将我放在晋卿岛,两天后来接我。
晋卿岛的面积比较大,而且覆盖了植被,岛上据说还有一口水井,哈,洗澡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没出过海的朋友想象的海上生活是这样的:吃海鲜,吹海风,晒日光浴,天天像在夏威夷度假。而真实的生活常态却是,没有淡水、食物,台风还经常光临。
在岛上的两天,每天的生活出奇的简单,除了早晚拍摄日出日落以及浮潜以外,白天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和炙热的阳光让人无法喘息,只有老老实实坐在渔民的木棚下唠嗑,发呆。等到傍晚退潮时分,才能在岛上四处溜达,走进浅滩寻找漂亮的海螺,或在岛上寻找主权碑。西沙海域中每一座露出海面的岛屿上均设有主权碑,由于风吹日晒,很多无人岛上的碑文涂料已褪色,仔细看上半天,才分辨出碑刻上的说明文字。
驻岛的渔民用柴油机自行发电,每天上午10点之前和晚上6点以后各供电3小时,供电期间可以看看电视,很多渔民带着大量的碟片。除此之外,简单的工具、原始的生存条件构成了他们的全部生活。
白天潜水、发呆、拍照,平时过劳的神经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休憩,思维也在此停滞,美丽的海景以及毫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就像做了一个疗程的SPA,舒缓浑沌而疲惫的身心。
晚上等着出海的渔民归来,一顿丰盛的海鲜宵夜会让一个平时远离大海的内陆人终身难忘。沉浸在夕阳中,看着大海,吃着海鲜,喝着酒,胡吹乱侃,美丽的西沙,就要和你说再见了!
这一夜,大醉!渔民把我扶回海边的帐篷,坐在帐篷里吹海风,半夜才睡去。明天,就要回家了,突然无限的留恋这里……
太阳渐渐升起,到了返航的时间了,接下来面对的依然是长达20多个小时的海上航行,与来时一样的航路和遭遇,不过已然没有来时那般恐惧,对付晕船也只是一笑而过,一睡到靠岸!
靠岸了,再次回望那片遥远寂静的海域,刹那间无数的情绪涌上心头,尽管旅程艰辛,条件艰苦,但转念一想,苦苦寻找的不正是这样的结果吗,随遇而安,面对一切都要微笑!
1 银屿岛驻守的渔民,往返补给船搬运物资只能依靠这种安装了小马达的小船。
2 由于环境恶化、过度捕捞,近海的渔业资源近乎枯竭,对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
3 在西沙海域浮潜,随处可见各种稀奇古怪的热带鱼类!
4 晋卿岛的面积比较大,整片岛屿都覆盖着植被,驻守渔民的幸福指数相对高一些!
5 西沙的海水透明度高达40米,在齐腰深的浅滩上就可以看到珊瑚的活体。
6 西沙是中国的领土,西沙每一个露出海面的岛屿上均有象征主权的界碑。
7 白天这里的海水深达1米,傍晚退潮后,裸露出的珊瑚礁浅滩瞬间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8 傍晚,在夕阳悄悄躲进地平线以后,夜空亦非平时所云的点点繁星,那种大小不等、交织相连、层次分明的星云恰似一幅立体的抽象三维图案悬挂在天际。
9 在大海上,无风三尺浪,看似平静的海面,船体还是来回摇晃。
1 夕阳中的银屿岛如同一根发丝,海浪早已褪去,海风也平静得恍如催眠。
2 枯燥的航海中,钓鱼是最普遍的娱乐活动。航行中,拖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鸭公岛,整座岛屿是由珊瑚碎石堆积而成,驻守渔民在居住的木棚边种植了一些绿植,以寄托对家乡的思恋。
4 没有酒水饮料,没有零食小吃,大家坐在珊瑚礁上,泡在海水中,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
5 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散步,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回忆就这样无限延伸!
TIPS
西沙群岛主要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宣德群岛的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平方公里,它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大群岛的首府所在地。岛上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淡水净化工程结束了岛上依靠大陆来船供给淡水的历史。
永乐群岛位于永兴岛西南约40海里,由金银、甘泉、珊瑚、全富、银屿、晋卿等岛组成。永乐群岛是南海诸岛中的岛屿最多的环礁,大多为无人岛屿。
近年来,不少旅游者开始涉足西沙,但西沙群岛并没有正式开发旅游业务,只能以考察或采访的名义,去西沙考察需要经过西南中沙群岛开发建设总公司或西沙工委的审批,办好上岛证后才能前往。
每个月从文昌的清澜港有西沙群岛的补给船琼沙2号,15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永兴岛。需提前一周向西沙工委申请办理上岛证,没有上岛证无法乘坐补给船。
包当地渔民的渔船去西沙,遇到海上风浪,风险比较大,航行时间也没有准确的预计,而且如果没有上岛证,无法登陆永兴岛,只能到外海的无人岛。住宿、餐食、饮用水、安全等都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出行前要慎重决定。
经历了往返近48个小时的骇浪颠簸、晕船呕吐,当我庆幸终于离开不停摇动的甲板,踏上陆地时,却发现自己竟然不适应在陆地上行走,深一脚浅一脚,仿佛还停留在船上的状态。
晕船,是必须的
初春的海南已然湿热无比,傍晚吹着微微的海风,晃晃悠悠来到码头,即将搭上出海作业的渔船前往西沙。兴奋、开心、好奇、纠结、忐忑等等一并袭来,组成了一支出发进行曲。等了很长时间,待到涨潮时分,出发了!如果天气一切顺利,将在20个小时后抵达西沙海域。
几乎在所有的影像或文字资料中,海都是唯美和浪漫的代名词。然而当渔船驶出港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渐渐拉开。船长说这次我比较幸运,海况还算不错,寒流刚结束,台风季节还没到,所以没有大的风浪。尽管如此,半夜在深海,浪也达到了1米多高,躺在船顶的甲板上,来回晃悠。
夜深,呼啸的海风夹杂在孤单的马达轰鸣声中,听起来格外恐怖。海浪一声声拍打在甲板、船身上,偶尔还夹杂着雨点飞来。机房飘来的柴油味严重刺激了我的神经,在支离破碎的梦境中晃悠到天明。
晕船,是必须的。出发前为晕船做了充分准备,买了晕船药和晕船贴,不过为了体验晕船的奇妙感受,这些东西都没用上。
海上无风三尺浪,看似平静的海面,船体来回摇晃很厉害,躺在甲板上晕头转向,于是爬到船头去吹海风,等待海上日出。几十吨的渔船在大海中,如同一片树叶,严重的颠簸摧残着我,船体有时候倾斜近20度,晕船再次加重,于是爬到顶层驾驶舱,找船长聊天。驾驶舱位于顶部,摇晃也最厉害。船长说:即使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船员有时候也会晕船,吃了东西,吐了,那就再吃……
船工过来喊我去下层船舱吃饭。一下到底舱,各种机器一同工作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噪音迎面袭来,船上无时无刻不在的噪音就是从这儿发出的,而机舱工作人员却要常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
又挣扎着爬到船舱里,一股刺鼻的柴油味袭来。连滚带爬回到了上层甲板,脑袋伸向大海,眩晕加反胃,呕吐完靠着船舷坐在甲板上,舒服多了。
船上的生活很枯燥,大海中接收不到信号,无法上网,手机也只能用来看时间。钓鱼是船上最普遍的娱乐活动。船工打开船头的照明灯,各种钓具齐出动。有用竿儿的,有用卷筒的,有的直接攥着一根鱼线,都能钓上鱼,钓上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鱼。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已经钓上几十条,生鱼片敞开供应,在甲板上直接加工,很美味,像嫩牛肉一样,入口即化。
在轰鸣的马达和颠簸中又度过整个白天,晕乎乎地躺在甲板上竟然度过了17个小时。天色再次暗下来,远处海平线上隐约露出了一个灯塔,是北礁!激动得差点泪流满面,过了北礁,到西沙就只剩下不到5个小时的航程了!
船体从灯塔旁悄然驶过。航标灯塔在儿时的印象中,就是一位老人孤独地坚守在塔顶,日复一日为过往的船只指引前行的航路。从内陆前往南中国海,第一站是北礁灯塔,这个灯塔作用十分重大,过往船只都要通过它来核对航海参数。塔高23米,顶灯射程能够达到15海里。远航过的人都能理解,在黑夜中的大海上,远方的灯塔就像家一样温暖。
从日出到日落,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划过。从出发到现在,行驶了23个小时后,西沙海域终于抵达了!天黑退潮,附近的岛屿四周都是暗礁,只能明天早上涨潮后登岛。
岛上惊叹
太阳再次升起,美丽的西沙映入眼帘,海面深邃幽蓝,太阳从海中慢慢升起,一会金色的阳光铺满海面,海水也变成了碧绿色。
西沙海域非旅游景区,再加之其地理位置远离陆地,所以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保护,真正体验到了清澈见底、碧波浩渺的小说中的场景。无数次看到马尔代夫、大溪地等著名海滩的图片,也无数次憧憬,来到西沙后,一切憧憬都是神马浮云,惊叹、激动、恍惚……
西沙的很多岛屿上都有常年驻守的渔民,每个岛多则数十人,少则三四人。他们每次出海驻岛作业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捕捞上来的螺、鱼、贝等分类存放在塑料框里,泡在海水中养殖,不定期就会有大型的渔船来西沙收购,纯天然无污染。在这与世隔绝、杳无音讯的海岛上,渔民们白天与大海作伴,夜晚与星月相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枯燥、寂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银屿岛,抵达西沙后见到的第一个岛屿,远远看去就像一道美丽的金黄色线条。这个礁石岛面积只有0.01平方公里,海拔不足2米,涨潮后面积将变得更小,有几位渔民常年驻守在这里捕捞作业。
这些位于大海中的珊瑚岛,四周水很浅,大型渔船无法靠近,只能停泊在深海区域,依靠随船携带的小艇登岛。小艇只有一个小马达,最多能坐6~8人。渔民站在船上疾驶的造型太酷了,可惜我们没有这个平衡能力。
靠近岛岸,从小艇上直接跳进海里,海水暖暖的,双脚浸入其中,心都快化了。面对这样的大海,端着相机的双手都在颤抖,处处是美景,都不知从何处下手。
初次登岛没有太多经验,赤膊上阵,结果强烈的紫外线让我吃尽了苦头,裸露的四肢晒得红通通的,两条大腿似乎套上了性感的红丝袜。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长衣长裤、鞋袜齐全下海,还好保护措施及时补救,才没有晒伤。
傍晚,出海捕鱼的渔民回来了,今天的收成不错,二十多斤重的大红鱼、成堆的海螺,还有很多貌不惊人的石斑鱼。石斑在内地市场的身价动辄几百一斤。但,在西沙,从渔民手中购买,低廉的价格让人惊叹。
傍晚海水退潮速度很快,原本潜水才能看到的海底逐渐抬出海平面,变成了成片的礁盘,夕阳映射在礁盘上,散发出炫目的金光。退潮后的海水似乎也平静了许多,浪花拍打礁石的节奏也很轻柔,海风也平静得恍如催眠。
四周的色彩也由泛黄、金黄、火红、亮紫、暗红在过渡。夕阳悄悄躲进地平线以后,夜空亦非平时所云的点点繁星,那种大小不等、交织相连、层次分明的星云恰似一幅立体的抽象三维图案悬挂在天际。 美,要怎么说才能表达出我的感受,我的心境。
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躺在帐篷里数星星,满天繁星看到晕。
海底之奇幻
面对这样的大海,没有理由拒绝,不管你是否会游泳,都要跳进它的怀抱!碧绿的海水蔚蓝的天空让你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对它的亲近,这里是绝佳的浮潜天堂。
一个猛子扎下海去,各种海洋生物立刻将你拥抱,那些可爱的热带鱼偶尔会调皮地“摩擦和戏弄”你一下,冷不丁也会窜出一条长达1米的不知名海鱼,从身边缓缓游动,擦肩而过时它还痞痞地斜眼藐你。
海螺、贝壳、珊瑚之类的暂且不提,还有更多东西诱惑着你,鲍鱼、八爪鱼、海胆、海参、石斑鱼等等,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曾经见过或初次谋面的,数不胜数,都等着你去零距离地亲密接触。
第一次尝试水下拍摄,水下相机的色彩还原效果特别出色,海面下五彩斑斓的回忆得到了有效的定格。也尝试了用防水袋套着单反拍摄,由于防水袋的塑料折射率较差,拍出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对于珊瑚,大家并不陌生,除了水族馆,大多见到的都是加工过的珊瑚石,这里的海底遍布活珊瑚。软软的珊瑚体,触角还在蠕动,瞬间的震撼只有亲历过才有体会。记得不要带走它们,因为这里才是它们的家。
西沙海域的透明度深达几十米,岛屿周边因为有浅滩,海滩延伸出去50多米,水深大多是齐腰或齐胸,一个人静静地浮潜在这里,大海、鱼儿、珊瑚等做伴,时间和思维都停止了,趴在水面上发呆,体验从未有过的感觉。
没有酒水饮料,没有零食小吃,就这样坐在珊瑚礁上,泡在海水中,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
当了两天的岛民
太阳悄悄从海平线上探出脑袋,一会的功夫就把天空撕开,抛洒出它的热情。新的一天来了!清晨柔软的阳光撒在身上暖暖的,海平面、礁盘、渔船、海滩、云彩,构成一幅简单的画。
乘小艇返回到大船上,开足马力,前往作业区,途中将我放在晋卿岛,两天后来接我。
晋卿岛的面积比较大,而且覆盖了植被,岛上据说还有一口水井,哈,洗澡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没出过海的朋友想象的海上生活是这样的:吃海鲜,吹海风,晒日光浴,天天像在夏威夷度假。而真实的生活常态却是,没有淡水、食物,台风还经常光临。
在岛上的两天,每天的生活出奇的简单,除了早晚拍摄日出日落以及浮潜以外,白天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和炙热的阳光让人无法喘息,只有老老实实坐在渔民的木棚下唠嗑,发呆。等到傍晚退潮时分,才能在岛上四处溜达,走进浅滩寻找漂亮的海螺,或在岛上寻找主权碑。西沙海域中每一座露出海面的岛屿上均设有主权碑,由于风吹日晒,很多无人岛上的碑文涂料已褪色,仔细看上半天,才分辨出碑刻上的说明文字。
驻岛的渔民用柴油机自行发电,每天上午10点之前和晚上6点以后各供电3小时,供电期间可以看看电视,很多渔民带着大量的碟片。除此之外,简单的工具、原始的生存条件构成了他们的全部生活。
白天潜水、发呆、拍照,平时过劳的神经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休憩,思维也在此停滞,美丽的海景以及毫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就像做了一个疗程的SPA,舒缓浑沌而疲惫的身心。
晚上等着出海的渔民归来,一顿丰盛的海鲜宵夜会让一个平时远离大海的内陆人终身难忘。沉浸在夕阳中,看着大海,吃着海鲜,喝着酒,胡吹乱侃,美丽的西沙,就要和你说再见了!
这一夜,大醉!渔民把我扶回海边的帐篷,坐在帐篷里吹海风,半夜才睡去。明天,就要回家了,突然无限的留恋这里……
太阳渐渐升起,到了返航的时间了,接下来面对的依然是长达20多个小时的海上航行,与来时一样的航路和遭遇,不过已然没有来时那般恐惧,对付晕船也只是一笑而过,一睡到靠岸!
靠岸了,再次回望那片遥远寂静的海域,刹那间无数的情绪涌上心头,尽管旅程艰辛,条件艰苦,但转念一想,苦苦寻找的不正是这样的结果吗,随遇而安,面对一切都要微笑!
1 银屿岛驻守的渔民,往返补给船搬运物资只能依靠这种安装了小马达的小船。
2 由于环境恶化、过度捕捞,近海的渔业资源近乎枯竭,对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
3 在西沙海域浮潜,随处可见各种稀奇古怪的热带鱼类!
4 晋卿岛的面积比较大,整片岛屿都覆盖着植被,驻守渔民的幸福指数相对高一些!
5 西沙的海水透明度高达40米,在齐腰深的浅滩上就可以看到珊瑚的活体。
6 西沙是中国的领土,西沙每一个露出海面的岛屿上均有象征主权的界碑。
7 白天这里的海水深达1米,傍晚退潮后,裸露出的珊瑚礁浅滩瞬间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8 傍晚,在夕阳悄悄躲进地平线以后,夜空亦非平时所云的点点繁星,那种大小不等、交织相连、层次分明的星云恰似一幅立体的抽象三维图案悬挂在天际。
9 在大海上,无风三尺浪,看似平静的海面,船体还是来回摇晃。
1 夕阳中的银屿岛如同一根发丝,海浪早已褪去,海风也平静得恍如催眠。
2 枯燥的航海中,钓鱼是最普遍的娱乐活动。航行中,拖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鸭公岛,整座岛屿是由珊瑚碎石堆积而成,驻守渔民在居住的木棚边种植了一些绿植,以寄托对家乡的思恋。
4 没有酒水饮料,没有零食小吃,大家坐在珊瑚礁上,泡在海水中,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
5 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散步,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回忆就这样无限延伸!
TIPS
西沙群岛主要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宣德群岛的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平方公里,它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大群岛的首府所在地。岛上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淡水净化工程结束了岛上依靠大陆来船供给淡水的历史。
永乐群岛位于永兴岛西南约40海里,由金银、甘泉、珊瑚、全富、银屿、晋卿等岛组成。永乐群岛是南海诸岛中的岛屿最多的环礁,大多为无人岛屿。
近年来,不少旅游者开始涉足西沙,但西沙群岛并没有正式开发旅游业务,只能以考察或采访的名义,去西沙考察需要经过西南中沙群岛开发建设总公司或西沙工委的审批,办好上岛证后才能前往。
每个月从文昌的清澜港有西沙群岛的补给船琼沙2号,15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永兴岛。需提前一周向西沙工委申请办理上岛证,没有上岛证无法乘坐补给船。
包当地渔民的渔船去西沙,遇到海上风浪,风险比较大,航行时间也没有准确的预计,而且如果没有上岛证,无法登陆永兴岛,只能到外海的无人岛。住宿、餐食、饮用水、安全等都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出行前要慎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