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一、重读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怀,而且会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学了《航天飞机》引导学生写“漫游太空”,学了《海底世界》引导学生写“漫游海底世界”。此时,学生的脑海充满想象,心中萌发探究的欲望,笔下生发丰富的情感。
  
  二、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
  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三、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里,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五、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檫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六、重辩论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心灵的沉睡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如一教师教完《落花生》一文,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两组,各自代表“苹果”、“花生”,然后根据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辩论分为三次,第一次说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讲自己的不足,第三次谈当前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个个小脸涨得通红,答辩精彩,气氛热烈。最终大家统一认识:人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对社会有用。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激活童真、回归自我、学做真人”的目的。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我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有创意、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一定不会没有“活字印刷术”。一个气势恢宏的场面,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一群了不起的演员,奇特地演绎出中国汉字和“字”的变迁,令世界瞩目,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此骄傲和自豪。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汉字文化,让孩子从小热爱汉字、喜欢书写、养成书写汉字的好习惯,教师在写
期刊
有一样东西,能使铁石心肠变得柔软;有一样东西,能让灰暗的人生充满希望;有一样东西,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这就是——爱。爱,美丽了世界;爱,装点了人生。  在我工作的生涯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使我一直难忘,她叫黄爱君。我教她时她上四年级,开学来报名注册时,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保护人陪着,只有她是一个人来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十分深刻,——个子不高、不干不净、面黄肌瘦、满脸忧郁。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就把她找到
期刊
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想,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课文的结构分析模式    “感性认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与“泛读→精读→研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
期刊
体育课的教学同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相比,尽管在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体育教学也同样强调教书育人,强调教学的方法性、艺术性,要想搞好体育课教学,必须要掌握好教学目标和内涵,以及教学的自身特点,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的协调发展,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它有明显的生理负荷
期刊
普及少儿美术教育、提高少儿全面素质是当今教育的重点。而如何普及美术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少儿的全面素质、为祖国的未来造就高素质人才,培养其审美能力、获取美术专业知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激发其学画的内在动力,使美术教育成为孩子主动去获取“美”、追求“美”的实际行动,使美学教育贯穿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对美的要求成为少儿学习生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觉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也就是说,融知识、能力、觉悟为一体,方能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    一、授课之前寓德育于有目的的调查研究之中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期刊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职业中学初中生更为严重。有时上语文课常常能看到学生做数学或其他课程的作业,或根本不听课做其它别的事情,对于语文课好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认为语文课是“老北京的传说”,言下之意就是说语文课无新鲜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种情况:  一是教材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厌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在教材编写上,除编排了记叙文、
期刊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五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
期刊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尤其口语教学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学习语言的最
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熟悉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