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硬膜外麻醉在各种术中配合的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该麻醉以及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心里生理特点以及机体的干扰进行分类,对麻醉病人进行了系列护理,使麻醉得以顺利进行,并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护理体会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多的麻醉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就“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护理”进行讨论,以引起护士的重视,提高护士对该麻醉所涉及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对机体的干扰,与麻醉相关的危险因素和若干重要环节的认识。
  1术前准备
  1.1物品齐备是应付意外情况的必要条件
  术前护士要协助医生准备好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及复苏用具,同时也要准备好吸引器,开发静脉通道、并保障畅通。否则,一旦发生意外会措手不及,延误抢救时机。
  1.2心理护理
  通过术前访视病人,调整病人心态,提高术前对其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手术和麻醉均为在创性治疗,常使病人术前生理和心理处于应激状态。加上一些病人与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病,使病人机体生理潜能承受巨大负担,各种心理干扰接踵而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突出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虑。
  1.3排除麻醉干扰的必要准备
  这些生理干扰对阻滞较广的高位硬膜外麻醉,体质差、高龄病人及术前准备不充分的严重失水、低血容量及心功能不全的急诊病人尤为突出。为及时纠正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临床上除输液外,常首选麻黄素和阿托品。
  1.4体位要求
  取侧卧位,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肩关节和髋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头尽量前屈,头下垫枕,双手或单手抱屈膝。
  脊柱的不同节段在生理解剖上有差异,故在摆体位时应予注意:人的脊柱尤颈曲、腰曲向前突,胸曲和骶曲向后突等生理解剖特点,尚有人体脊柱的形态特征;硬脊膜的厚度和硬膜外腔的宽度在不同的脊椎节段有所不同;从颈部至腰部,硬脊膜的厚度逐渐变薄,硬膜外腔的宽度逐渐变大。这些特点决定了:①高位硬膜外麻醉操作难度大,精准度高,风险大,而颈椎的活动最度成为此麻醉的高危因素之一。故要求在摆体位时,嘱病人在可耐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屈颈,重点保护固定头部,操作中禁止莫点头、摇头、转头或仰头:②胸腰段的硬膜外麻醉,重点是使病人脊柱弯曲显弧形,护士一手抱住病人头,另一手按住病人的腿部,严防躯体的移动;③低位硬膜外麻醉,除了使其尽量前屈外,重点放在髋部和腿部,操作时严禁其身体扭动、伸腿、否则会使邻近的椎体受到牵连,极易使穿刺针移位,刺破菲薄的硬脊膜。
  2当穿刺针到位至麻醉完毕这段时间,有2个关键环节应予重视
  一是穿刺成功后至给药前;二是给药后,尤其是给予足量麻醉药时,护士一定不得离开病人,尤其是不太合作、自制力和耐受力较低病人。护士嘱病人此时切忌打喷嚏、咳嗽、大喘气、还要保护病人防止其身体移动或扭动。因为此时无法判断穿刺针在硬膜外腔的精确位置,不能排除其紧贴蛛网膜的可能。给药前一旦为上述因素干扰,可能使穿刺针刺破蛛网膜致麻醉失败。在给药后,这些干扰因素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为上述干扰因素均可使胸腹压升高,使硬膜外腔的间隙相对狭窄,从而出现:①穿刺针划破硬脊膜,大量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麻;②划破硬膜外腔的血管而发生局麻药中毒;③静脉壁发生异常。血管脆性较高者,可因此而致静脉破裂,引起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致其截瘫。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硬膜外腔血肿亦可发生在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中。
  3麻醉时需格外注意的几种情况
  3.1新生儿硬膜外麻醉
  因为新生儿具有体形小的特点,护士用双手就可以将患儿扶持稳定,所以,无论患儿怎样扭动,一般都通达到操作要求。由于新生儿身体,组织柔嫩,而黄韧带富有弹性,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有明显的落空感,穿刺针相对固定而挺直。在穿刺时,随着穿刺的挤压,脊髓向腹侧弯曲,这就需要配合护士在术者穿刺时维持对应的原体位。此时可用扶患儿双膝的手轻轻顶住患儿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儿,也就是体位固定不能移动。并且要等药物全部推完,拔出针后才能将手放松患儿,不要急于贴针孔敷料而使患儿扭动,造成穿刺针脱落。
  3.2对于剖腹产、盆腔或腹腔巨大肿物及肠梗阻、腹水等腹压较高的病人、肥胖病人的麻醉配合需注意:①这些病人身体不能很好弯曲,穿刺间隙显露不良;②腹压高,最终导致硬膜外腔因静脉扩张而变小;③肥胖病人硬膜外腔脂肪较多,使其相对狭窄。这些均对麻醉不利,常常是体位安置好后,不能保持,腿多在滑动,而成为致麻醉失败的又一干扰因素。故这些病人麻醉时,首先要力争一个良好的体位,其次是术中护士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体拦挡病人,双手固定体位,保护病人。
  3.3某些老年人韧带钙化,脊椎有骨质增生,硬膜外间隙缩小,椎间孔狭窄甚至闭锁或其他病变如椎间盘突出、外伤、骨折等。致腰部不能弯曲。这些状态均于麻醉不利。①麻醉操作时间延长,操作过程中常给病人调正体位,对此护士要有准备,有耐心,保护好病人;②要防止位于身体下面的手臂受压过久引起不适,亦防止该部位静脉通路阻塞;③穿刺较困难时,病人身体常随穿刺针而前倾,需护士用手抵住病人前胸,注意不可用力过度,否则会加大穿刺力度致麻醉失败。
  4密观察病人对麻醉或麻醉用药的反应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此麻醉常由于操作技巧欠佳,经验不足及某些因素干扰面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而两者的变化是瞬间发生的。医生位于病人是背侧,所以早期发现多有赖于护士的观察力。发现的早晚是抢救病人成败及预后好坏的关键,故护士要严格区分二者的异同。见下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老年心梗患者多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严重、多变、突变、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故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总结42例老年心梗病人的整体护理体会,有助于临床老年心梗病人护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急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AMI在
期刊
【内容摘要】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复杂,由于受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加之住院期间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添加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程序,因此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感染;风险     1临床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西药对照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采用肌注强痛定100mg。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对减少术后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可比性  1.4盲法实施 由于本试验是对肛门病术后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的研究,因此不可能对患者和进行
期刊
【摘要】钡盐中毒常因患者误食可溶性钡盐污染的食物而引发,在临床上极少见。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心跳停搏和呼吸肌麻痹而迅速死亡。为提高临床护士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对氯化钡中毒患者的护理,现将我院遇到的37例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氯化钡中毒: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病历报道  37例均为男性,年龄19-24岁。食白面馒头1-4个不等,均在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期刊
【摘要】高位截瘫是指颈髓损伤后病人在损伤平面运动、感觉和反射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我科从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高位截瘫患者5例,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岁~53岁,平均35岁,均为外伤引起,有吸烟史1例,均有不同程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骨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将治疗前和治疗20d后病人疼痛程度、晨僵、肿胀、日常步行活动能力以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分级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能够快速缓解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改善步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2例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仅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加强对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针对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进行预防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肺癌;肺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结肠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3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结论 认为术前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术后严密监护造口肠道的血运和排便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大面积深度烧伤微粒皮移植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了解手术全过程,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积极主动密切配合,熟悉手术关键步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果:17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一期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二期修复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微粒皮移植术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手术配合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皮源紧张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将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就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气促、咳嗽缓解情况、治疗依从性、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