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与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蓬勃发展,将移动终端引入课堂以优化教学成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项目组成员将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成功引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在基于雨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移动终端;雨课堂;c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149-03
  1研究背景
  1.1移动互联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安卓等移动互联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基本普及,大学生基本人手一个,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让学生将智能手机有效利用于学习,而不是在传统授课模式下的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而台下的学生都在玩手机,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成了时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1.2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
  《c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的特点是概念抽象、知识点繁多,而逻辑性又很强,在三本院校的大班模式下,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授课方式单一,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达到一个满意的教学效果。
  1.3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引入
  雨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智慧教学平台,它巧妙融人Power-Point与微信。它可以为所有教学环节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它的优势还体现在它能够全景式采集数据,为教师教学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教学数据分析,比如课前预习、课堂签到、互动、测验,课后作业,每一环节都有有效的数据支撑,这些都将为优化或改革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项目组成员于2019年3月-2019年6月对保定理工学院2018级工程技术系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如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得到一种适用于汁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雨课堂数据采集
  2.1预习数据
  教师在课前将预习课件发布到班级,并设定预习截止时间,在雨课堂平台可以查看到预习情况数据,比如有多少人完成预习,预习时长是多少,有多少人查看了课件,查看了多少页,有多少人未查看过课件,有哪些课件页面多多少人标记不懂,有何问题,学生有什么反馈性问题等,如图1、2所示。
  2.2签到数据
  教师在课上登录雨课堂,生成课堂二维码,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课堂,教师可以实时看到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进行了签到,签到时间,有哪些学生没有进行签到。
  2.3课堂互动数据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良好的师生互动都必不可少,雨课堂平台将教师和学生有效连接,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投票,课堂测试题,并且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跟随老师,将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查看学生有几次投稿,发送几次弹幕,有几次课堂加分,这些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4小测数据
  阶段小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检验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利用雨课堂可以发布阶段测验题目,采集学生的测验情况数据,比如总分分布情况,每道题的正确率,有哪些学生正确,有哪些学生错误等,如图3所示。
  2.5作业数据
  课后,教师可以将作業发布到班级,并可以设定完成时间,随之,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比如哪些学生完成了作业,哪些没有完成,完成的正确率,学生有何反馈信息等。
  2.6课堂反馈数据
  反馈数据基本覆盖整个教学环节,比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互动、答疑和交流。
  3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雨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可以客观、规范、全面的评价教学效果。
  3.1课前预习评价
  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只能是在上一节课的下课前口头布置一下预习作业,学生到底有没有预习,预习的程度,以及有问题,教师则完全不知情,当然更无从谈起如何根据预习情况而安排自己下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现在有了雨课堂平台,教师通过发布预习课件,可以更加全面的、客观的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或优化下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计划等。
  3.2课堂签到评价
  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都是老师口头点名,学生答到的方式,但是对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一般都是大班上课,上课不点名,可能对于一些懒散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去督促和警示,但是如果每堂课都点名,对于本来就课时量有限的课程,这无疑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教学,雨课堂平台能够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只需将课堂二维码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在半分钟内就能完成签到,方便快捷,节省了课堂时间。
  3.3课堂互动评价
  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师生互动也仅仅是一两次的问答,互动略显呆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而雨课堂完全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的呆板模式,它可以实现弹幕、投稿、课堂红包、随机点名等,实现了大班教学环境下,也能够人人发言,人人参与。
  3.4阶段测验评价
  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如果老师想进行一次阶段测验,一般需要将题目打印在纸上,分发给学生,测试完,还要进行人工的判阅,既花费时间和精力,又难以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价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现在借助雨课堂,不需要纸,不需要笔,测试完随之得到测试结果,不需要人工判阅,而且可以客观精准的评价每道题、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些数据除了可以作为教师下阶段调整教学的一个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5教学反馈评价
  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如果学生有问题要寻求老师帮助,或者老师有任务需要布置给学生,可能需要面对面解决,即便是有现在的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师也只能是大范围的在群里通知一下,借助雨课堂,老师发布消息会即时推送到学生的微信,而且可以针对问题实时沟通,有效提高了交流沟通的效率。
  4总结
  在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的班组中,选取作者所在学院的电气专业和物联网专业作为实验班,在对实验班组的课堂授课中采用了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管理,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这种混合式教学比较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校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将本学期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其他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班级相比,平均成绩高出5.5分,学生反映良好。下学期计划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其他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继续探索适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设计基于0.18 y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X波段Butler矩阵芯片。芯片由90。耦合器、移相器、交叉耦合器组成。详细分析了芯片中个单元电路设计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在9.5 -10.5 GHz的设计频段内,可同时输出4个波束,插入损耗小于2.5dB。  关键词:波束形成;片上Butler矩阵;X波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手机游戏不仅成为全民喜爱的一项娱乐休闲方式,更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研究,尤其是视觉元素的设计,很多游戏设计者未能把握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独特性,使游戏界面出现诸多乱象,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游戏行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内大学生对于手机游戏现状调研,对手游界面设计中视觉元素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手机游戏;界面设计;视觉元
摘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培养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了培养目标;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确定能力培养要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指导课程设计。新的培养模式下,全部提升培养质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2-0113-02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所带动的消费领域变革也日新月异,传统消费金融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得到了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应运而生。大学生作为最有潜力的消费人群,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却有着极强的消费欲望,从而造就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大学校园中迅速成长。据调查,截至2019年,全国高校学生人数已达到4000多万人,超过7成的学生有网贷需求,潜在市场规模达到上千亿。因此,大学生群体一定是未来信贷和消费市
摘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最近几年高校校园建设_[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校园服务质量,增强高校校园管理强度的重要途径。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遇到很大冲击和挑战,新时期要想让高校校园变得更加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就必须努力打造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校园。本文将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重点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摘要:该文总结了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联动改革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采用“P-D-C-A”思想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反思四个环节的改革进行阐述。该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反馈良好。  关键词:信息系统设计;联动改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基于移动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借助移动平台打破现有教学模式,实现课前监督,课中解决重点、难点,课后强化练习,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改进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移动学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5-0140-02  1引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摘要:本文使用LoadRunner 对开发的银行系统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从性能需求分析出发,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录制测试脚本并对脚本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实现模拟真实多用户并发操作,设计场景并对场景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对测试运行结果进行整理并分析,得出系统性能指标的满足情况以及系统的瓶颈。  关键词:LoadRunner;脚本;性能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地方性石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石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地域文化的利用与传承,当地石油产业的开发与推广等多方面开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以大庆地域为例的石油地域背景进行分析与探索,提出了地方性特色石油文化数据库的共建理念,为发展石油文化及地域性石油文化提供自己的建议与新想法。  关键词:石油文化;数据库;大庆;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在常规的程序设计教学中,递归算法能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自我调用,能将大问题层层转化为小规模相似问题来进行求解,虽然其理解上抽象难懂但却能够轻巧地解决很多复杂问题,是结构化程序教学上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递归算法原理的分析,提出抓住三个要点及构造递归表达式的学习方法。结合Scratch简洁的编程风格,通过举例提出基于Scratch的递归算法教学引导思路,并分析探讨更有效的递归教学方法。  关键词: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