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角色扮演点亮小学科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重要性的逐渐呈现,教学游戏也逐步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基于沉浸式学习理论的角色扮演则是其中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之一。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巧妙地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认知更多的科学原理变得至关重要。
  RPG(Role-Playing Game)是一種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参与者负责扮演一个或者多个角色,在特定的规则下通过主体行动,使所扮演的情境角色发展。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观察等特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鼓励参与者以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为立足点,在情境化的体验和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在沉浸式的课堂教学中,构建起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这种趣味化的学习模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教”与“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科学课堂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学生被动式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接受灌输式教育,教学原理不是在一个自主参与和研讨的氛围中逐渐呈现出来的,而是老师直接展示出来的,学生失去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而科学课程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导致课堂氛围低沉。
  (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仍然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师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难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没有参与感和控制感也便很难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到的科学道理也是浅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达不到科学课设立的根本目的。
  二、RPG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一)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对新鲜的事物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因此,在常规的科学课程中导人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学课堂的学习和探讨中。RPG角色扮演游戏需要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完成相关的指令和任务,使课本上的抽象内容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角色扮演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对特定情境角色的扮演,有利于其形成对自然事物的关心和感知能力。在扮演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体验到作为另一个属性的状态和感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事物认知能力
  在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氛围里面,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身兼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职,在进行角色扮演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情境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助于完善学生对事物多方位的认知。
  三、角色扮演点亮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置角色扮演的情境
  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老师需要对角色扮演的情境进行合理的设定。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中,教师首先出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在这种天气下人会有什么反应呢?然后请学生上台在表演在某种天气下的状态,台下的同学猜表演者正处于哪种天气中。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参与度极高,纷纷举手上台演示,台下的同学也非常踊跃地猜测这是什么天气。下雨天气的时候,学生很熟悉地展现出躲雨的样子;而在打雷天气的时候,有的学生拿着黑板擦“咯噔”一声拍在黑板上方,模仿雷声;下雪天气竟然还有学生表演踩在雪地里不小心摔跤的样子,极具表演天赋。整个课堂氛围也非常轻松活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逐步能更准确地展示并描述天气了。
  (二)采用竞赛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是贯穿于小学游戏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加入一些竞争的元素,可以明显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深化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设置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角色扮演作为点亮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去,有时会出现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教师设置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正向评价并给小组加分,对表现不太好、扰乱课堂纪律和秩序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或小组减分,如此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
  四、RPG角色扮演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需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只停留在了解上,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灵活性不是很强,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角色扮演时,教师设定的活动要基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
  教师需要注意把控游戏性和教育性之间的平衡,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摒弃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但也不能走进“游戏为主,教学为辅”的误区。
  要注意教师的适当介入。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游戏的中心,而是游戏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RPG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运用游戏的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关爱生命、关注社会、观察大自然的良好素养。对于小学科学教育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其他文献
过去,对建筑设计要求的特殊装饰效果,混凝土工业的传统作法是依靠预制技术来解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预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原料配比,同时设备和生产条件也容易掌握.但近2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
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今教师教学的关注重点。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贴近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融入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让教师的付出开花结果,为小学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学数学教师根据生本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增加了学生的自主体验,锻炼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
国际建材工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取向回顾国际建材工业发展的历史,建筑材料由天然材料(如石材等)向人造材料(如水泥等)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索取型,粗放型,质量效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处2011-2013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