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塑造一个成功的室内空间关键在于建筑空间、室内陈设、色彩效果、光效果等因素的完美组合。其中体现光效果的照明设计在逐渐成为室内装饰其中的一门新学科,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通过巧妙地布置、选择和控制不同的照明设施,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微妙、有吸引力,更具有艺术性的空间氛围。
  【关键词】:光的作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自然光人造光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光显示出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光明、舒适、绚丽。创造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光使建筑的实存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弱发生了变化,建筑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人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光影变化,反映着光与建筑的完美交融。
  一、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建筑光环境设计在建筑节能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要有效利用它。如果自然光能进入到某一空间,那电光源就只能算是一个补充光源,进行定点照明,平衡一些亮度而已。
  二、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光对建筑中的造型应用
  光与影对建筑整体的体量和细节装饰都有塑造作用,建筑的生命是光线赋予的,光在物体表面,光影交合,勾勒出它们凹凸起伏的轮廓,在物体后面聚集阴影,给予它们深度。光可以使建筑显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人们感知的建筑通常是光与实体共同作用形成的,光的强弱也会给人不同的感知体验,能显出强烈、柔和、明暗、波动、流动等状态,随着光源的移动使空间产生流动变化。也可以使静止的实体空间形成动态空间。
  2、光在建筑中的渲染应用
  晴空万里,细雨连绵,不同的环境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弱发生了变化,人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所以,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通过“十”字形状的空间射入,如同神灵之光一般,充分渲染了教堂神圣的氛围,洗涤了人们的灵魂。
  3、光在建筑中的装饰应用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光不再仅仅是照明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气氛的要求越来越高,光所具有的装饰效果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所运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颜色,经过“裁剪”有形状,光与其他材质配合可共同演绎动人的场景效果。光是一种空间创作的材料,但是光更能揭示或改变构成实体空间的各种材料的肌理、表情,从而影响空间的表情,起到装饰作用。粗糙的毛石、光滑的玻璃、柔和的木质、流动的水体都可以通过光加以表现和修饰,所以说建筑师是用光来“装饰”建筑的表情的。如抛光的金属板对光就非常敏感,它随着光源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并伶俐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映。金属的反射與映射、眩光与泛光交汇在一起,给人虚幻缭乱及迷离的超现实效果。所以,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为了提高空间的品质要特别注重光对材料肌理、表情的装饰作用。所以,当把光作为一种有效的材料来配合,光使建筑的材料尽显本色或更加艺术化的改变质感,则材料会具有超过其材料本身的有效价值,使空间的目的的意义能够得到升华。
  4、光在建筑空间中的情感创造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情感的空间就不存在艺术价值。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与空间进行交流,艺术设计者所要创造的“景”,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空间,情感空间的创造才是艺术的创造。而光又是创造情感空间、表现特殊情感的强有力的语言,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经常需要庄重崇高、清新安详、欢快奔放的各种情感空间。
  光是一切视觉感情之源,光影结合使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情感魅力。运用光使空间建立起节奏和美的构图、限定空间领域、增加空间层次、强调趣味中心、明确空间向导、营造空间的情感和意境。我们必须用光与建筑空间的文化情感和艺术情感相整合的观念,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光影,积极有效地运用光的情感价值。
  三、人造光在建筑中的应用
  灯泡的出现打破了人类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律,人造光填满了入夜之后的世界。建筑师开始意识到建筑夜晚的视觉效果也同样不容忽视。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主角被灯光替代。此时的建筑不再借助于体量、材质、色彩等元素来传达,而是靠人造照明设备了。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造光不再仅仅是照明作用,它所具有的装饰效果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所运用。光的冷暖颜色,光与其他材质的配合,可以使建筑与环境效果达到和谐。用照度适宜的中性白光照射白色的墙面,会出现清洁、宽敞、明亮的效果。而照度不足的彩光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效果。另外照明效果直接受到建筑立面的材料材质的影响,不同颜色的墙面配合灯光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某些投射光也可以对建筑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自然光在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与自然光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建筑空间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采光的实用性需求。随着建筑设计手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它有新的诠释。可以通过对窗体的设计将自然光的运动与建筑空间有效结合,自然、纯粹、朴素、时间与空间共同营造出一种淳朴、回归之美。
  在建筑空间中,引入光主要通过采光口,通过光线反射或折射到墙面和地面上。如柯布西耶的廊香教堂就是将自然光作为最直接、最便利的光源引入建筑的典范。所以,光的艺术效果是由采光口的大小、位置、形式以及构造做法来决定的。运用自然采光的时候,应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并可设置反射阳光板;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和空间氛围需求,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一般建筑采光设计都是假设是阴天,不考虑直射阳光。这样的采光设计就防止采光不稳定,过热、眩光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创造了空间亮度,亮度给予空间活力,赋予空间立体界面。同时,空间亮度在建筑中需要正确的使用,即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合理搭配。光的运用关系到建筑空间形体特征的直接表现,而建筑空间的结构又能够影响到光的实际作用。它们互相牵扯,互相依托而又不能分开,所以无论当今建筑空问发展状况还是未来的建筑空间发展趋势都需要将光与建筑空间用整体的眼光去考虑,才能达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光在居室设计中的运用,令古今中外的很多设计师不断探索其神奇的魅力,当光被设计师们更好地利用并展现其魔力时,我们的生活空间将会创造得更美。
  参考文献:
  [1]王俊,陈柳.浅谈光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山西建筑.2004
  [2]滕宏伟.论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低温建筑技术.2009
  [3]郑时龄.黑川纪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李文涛.浅论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专业设计.中国建筑艺术.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工程市场上,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索赔不可避免,索赔作为一种重要的合同行为,对合同的履行结果影响巨大。索赔不仅可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必须谨慎处理,本文对建筑索赔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施工索赔;索赔管理;索赔程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工程施工中的索賠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幕墙工程因质量差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对幕墻工程加强管理,并对其设计、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然后再切实有效地推行建设监理制度,幕墙工程的质量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幕墙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提高幕墙施工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幕墙质量控制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幕墙是高层建筑墙体
期刊
推行建设监理制,是水电工程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监理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水电工程质量、保障工期、控制投资和增进效益,满足了投资者对水电工程技术
期刊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工程建筑在施工中,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在其产品上的质量要求,同时也在是施工上尽快的提高其作业的速度,在工期上也是向着短工期上的方向发展。但是现在随着工程的不断建设而起,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裂缝的问题较为严重,裂缝的形成虽然对施工的选择上起到了阻碍效果,但是经过经过其的后浇带的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防止混凝土结构引发裂缝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  中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现场绑扎与浇捣,一般需要采用脚手架操作系统。随着国内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建筑及市政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体型变化越来越多,传统的落地脚手架、层层悬挑脚手架以及多层一挑脚手架系统施工工艺已经难以适应,若依靠起重吊装设备(如塔吊等)来完成脚手操作架的提升在施工速度和辐射范围上也都相当困难和不太现实。故各类爬升或自升式脚手架体系的施工工艺相继出现并得以发展。本文就主要探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