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個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青少年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变革加速了学校改革的步伐,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为大学体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机会。大学体育教学是贯彻着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问题渐渐暴露。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提出,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锻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理,对于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在一些难度较大,相对危险的运动中出现一些胆却、害羞的心理现象,而导致完成动作不到位,甚至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在学生中蔓延,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不经意的丧失了学生的自信心理。针对这样的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两大问题,对我国当前来说,无论是促进就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需要作出创新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
【摘要】语文教学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巧妙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拓展阅读面,能够真正做到以读带读、以读促写。  【关键词】阅读教学;适时引导;以读促读;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122-01  【本文著录格式】杨梦.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J].课外语文,2020,19(1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态是不稳定的,心灵是易于产生困惑的。一方面他们会认为自己大了,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话了,可以我行我素了;另一方面,他们在真正遇到某些问题时,又会有迷惑不解的地方,不知道怎样去正确面对和解决。他们是矛盾地、不知所措地,因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其实也就是心灵上的困惑。  一、典型事例  我去年送走的2012级毕业班是一个英语大专班,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刚入学时年龄从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相应变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市场出现震荡,中国房地产开始进入调整期。很多人认为市场前景不明朗,对发展的战略方向感到迷茫。为明确市场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建立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
关键词: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分析  当前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下,企业为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销售量、降低存货管理,不得不采用商业信用或者赊销的方式来销售商品,这就导致企业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甚至会出现呆账、坏账现象。因为债务企业的经营状况良莠不齐,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不尽相同,给应收账款的回收增加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这样就会虚增资产。为真实地反应会计信息,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就应该将坏账损失的风险分散
摘 要: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一所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教师的魅力素质,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等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等教育发展远程化、现代化、一体化的趋势和高校教师的现状,采用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人格魅力培养的方法,为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完成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以下就以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谈谈若干思考:  一、注意表扬性评价与公平性评价的相互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必须客观公平,教师如果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认为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就会发生淡漠感。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