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子梁《评订红楼梦》中与《水浒传》有关的批语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人张子梁,生平不详,所著《评订红楼梦》卷帙浩繁,评点形式借鉴了双清仙馆评本。除却对红楼叙事的精评细批,张子梁还注意到《水浒传》之于《红楼梦》的艺术影响。明确提到《水浒传》的批语虽然仅有四条,却涉及《红楼梦》的语言特点、叙述模式、情节设计、情感表达、叙事技巧等,肯定了《红楼梦》对《水浒传》小说艺术的一些借鉴。而其“才子书”说,明显受到金圣叹评点的启发。在清代诸家《红楼梦》评点的相关论述中,张子梁的理论观点值得注意。
  关键词:张子梁 《评订红楼梦》 《水浒传》 批语
  张子梁《评订红楼梦》,原藏山东省图书馆善本室。先是著名红学家胡文彬最早介绍这部抄本,有文《历下寻梦总关情——张子梁〈评订红楼梦〉》(1999),收在所著《冷眼看红楼》一书。内容包括:《评订红楼梦》概貌特征,《评订红楼梦》底本、读法或问及批语形式,张子梁生平及“评订”时间问题。后有刘继保教授依据胡先生提供的珍贵资料,进一步写就《张子梁〈评订红楼梦〉三题》一文,发表在《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辑。“三题”是指:《评订红楼梦》时间、版本特征与评点动机,与双清仙馆评本的关系以及《评订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探析。除此之外,目前未见另有专文研究。依张子梁《评订红楼梦》之浩繁起见,本文所拈实有避重之考虑。
  据其长《叙》与《读法》,张子梁之于《红楼梦》:“读而爱之,昼则置诸酒馔之旁,夜则携于枕衾之侧,久而心与境会。”待得“始则喜其格局之丰采,继则赏其文章之细致,终则服其旨义之精微”的前后凡二十余年的自读之后,“但觉《红楼梦》一书,既不可复佐酒馔,更不得再辱枕衾,惟有盥手焚香,时捧诸明窗净几之间,偶一读之斯可已”。于是,“即其言情之旨,核其立意之真”,终成六卷《评订红楼梦》,期“与天下慧心才子,同遵为劝善格言也”。综观张子梁《评订红楼梦》,在评析红楼叙事的同时,还提到其他文学作品,诗如《长恨歌》,赋如《洛神》,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等,其中《长恨歌》《洛神赋》各一,《金瓶梅》有三,数《水浒传》最多,也仅有四则,梳理如次。
  第一则:“趣极,大似施耐庵作《水浒传》语。”
  这则评语出自第47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相关的一段情节是:
  湘莲见前面人烟已稀……薛蟠……一言未了,只听“镗”的一声,背后好似铁锤砸下来,只觉得一阵黑,满眼金星乱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湘莲走上来瞧瞧,知道他是个不惯捱打的,只使了三分气力,向他脸上拍了几下,登时便开了子铺。薛蟠先还要扎挣起身,又被湘莲用脚尖点了一点,仍旧跌倒。{1}
  按柳湘莲“素性爽侠,不拘细事”,乃一义侠人物;因稚齿韶秀,“不知他身分的人都误认作优伶一类”(第47回),薛蟠即是如此。他误将湘莲认作风月子弟,在赖大家向“小柳”耍腻,被柳湘莲诓出来苦打了一顿。柳湘莲现出“柳大爷”本色:“拍了几下”,“点了一点”,使出三分气力薛家“大哥”就受不住了。张子梁颇觉有趣,子铺云云“大似施耐庵作《水浒传》语”。此番与“大似”处当是鲁达拳打郑屠一段: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2}
  鲁达为人,热血直喷,拳打郑屠,文情如绮。郑屠鼻子上着了一拳,便似“开了个油酱铺”,眼际着了一拳,也似“开了个彩帛铺”,太阳上着了一拳,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鼻根、眼根、耳根三处,分别以味、色、声形容,一段奇似一段。《红楼梦》中,“小柳”只拍了几下,薛蟠脸上“登时便开了子铺”。虽无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薛蟠脸上被打得青紫红肿,像陈列着五颜六色果品的子铺一般,却是事情如镜的。试想“小柳”若使全力,薛蟠岂是开个子铺了事!此处或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描写脱化而来,其笔意又别出机杼,张子梁拟之以“大似”,强调“语”艺术的借鉴。
  第二则:“太恶作剧矣。大似《水浒传》武松打蒋门神时。”
  这则评语与第一则同出一处,相应的原文紧接其后。柳湘莲苦打薛蟠,薛蟠讨饶不迭:
  湘莲道:“还要说软些才饶你。”薛蟠哼哼的道:“好兄弟。”湘莲便又一拳。薛蟠嗳了一声道:“好哥哥。”湘莲又连两拳。薛蟠忙嗳哟叫道:“好老爷,饶了我这没眼睛的瞎子罢!从今以后我敬你怕你了。”湘莲道:“你把那水喝兩口。”薛蟠一面听了,一面皱眉道:“这水实在腌,怎么喝的下去!”湘莲举拳就打。薛蟠忙道:“我喝,我喝。”说着,只得俯头向苇根下喝了一口,犹未咽下去,只听哇的一声,把方才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湘莲道:“好腌东西!你快吃完了饶你。”
  薛蟠被“小柳”的拳头擂得乱滚乱叫,服低求饶。先叫“好兄弟”,又挨一拳;再叫“好哥哥”,又连两拳——柳湘莲“不许其称兄弟哥哥也”(东观主人第47回批){3}。直待叫出“好老爷”,柳湘莲方才住手。此时薛蟠不堪之至,霸气荡然无存。不想挨拳且住,又换成必喝脏水,“小柳”声称薛蟠吃尽酒后所吐之物才肯饶过。薛蟠央告作三层,文境匪夷所思,“当有若干无赖思集其腕下”(张新之第47回夹批){4};无奈“小柳”硬汉子现身,薛蟠“苦”得淋漓尽致。张子梁认为柳湘莲“太恶作剧”,打薛蟠“大似《水浒传》武松打蒋门神时”。且看《水浒传》第29回,武松施展“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叫饶:
  武松踏住蒋门神在地下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依我三件事便罢。”蒋门神便道:“好汉但说,蒋忠都依。”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伙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   武松义气用事,为施恩痛打蒋门神,拿三件事饶其性命。“三条内有要紧句,三答亦尽慌惧之情”(袁本第29回眉批){5}。蒋门神交割了店肆,离开了孟州。柳湘莲苦打薛蟠,薛蟠央告再三,可憎亦复可怜。柳湘莲“丢下薛蟠”,薛蟠“后悔自己不该误认了人”(第47回)。值得注意的是,柳湘莲打薛蟠与武松打蒋门神,同属“三而一成”的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国叙事艺术最合乎中国人审美理想的造型,同时合乎普遍的美学原理,是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广泛应用的情节模式和一个具体而鲜明的民族特色”{6}。略异的是,从被打者的角度,后者近乎“三复”——始终“依得”,前者近乎“三变”——“哼哼的道”而后“嗳了一声道”而后“忙嗳哟叫道”地渐入央告情景。张子梁注意到了两者之间存在“大似”,却无细分。若论人物塑造,其中第二件陪话之事快绝,“写尽武二胸襟”(金本第29回双行夹批){7},《红楼梦》中则有柳湘莲“爱惜兄弟、哥哥之名称如是”(张新之第47回夹批){8}似之,然张子梁只及柳湘莲“去得飘洒”(第47回夹批)而已。
  第三则:“与《水浒传》李逵不许他人姓宋一样深情。”
  这则评语出自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一时惊厥。人回林之孝家的、单大家的来瞧——
  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这段文字从“林”字生出文义,“写心病人,如画”(东观主人第57回批){9}。宝玉不准林家有人来罢了,还凡姓林的都不准姓林。贾母先说打出去以顺其意,次说此林非彼林以释其疑,再说林家无人以绝其虑——总是仓促安慰小儿情状。薛姨妈则照常论事,说宝玉本来心实,黛玉又是从小儿来的,两个一处长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第57回)殊不知宝玉于黛玉情有独钟,深刻乃尔。这“傻孩子”的想头“实实从心坎中至情流出”(东观主人第57回批){10}。张子梁悟得宝玉深情,云“与《水浒传》李逵不许他人姓宋一样深情”。据《水浒传》会评本(1981)未见“李逵不许他人姓宋”的言说,倒有相类的一段情事,许是张子梁所指,即第75回李逵扯诏骂钦差:
  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11}
  李逵性如烈火,粗俗莽撞,忠于宋江,忠于梁山事业,反对招安。所以听萧让读罢诏书,“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12}。所以才有“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的不平与愤怒。虽是吴用主意,亦见李逵独与宋江的情意。李逵“见当时国号大宋,便误认宋皇帝三字,再折不开”(金本第40回双行夹批){13},个中“妙”“趣”(容本第75回夹批){14}不必多言;然从“宋”字生发而出的“我的哥哥也姓宋……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的妙论,用情堪比“不许他人姓宋”。这种见诸李逵之于宋江的情愫,张子梁类比以宝玉对黛玉的“不许他人姓林”,再有分由“林”字“宋”字激发文义加持,于清代《红楼梦》评点中实为罕见。
  第四则:“正如《水浒传》所谓说什么闲话。”
  这则评语出自第67回“见土物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凤姐得知尤二之事,问讯兴儿:
  兴儿直蹶蹶的跪起来回道:“……就是这一天东府里大老爷送了殡,俞禄往珍大爷庙里去领银子。二爷同着蓉哥儿到了东府里,道儿上爷儿两个说起珍大奶奶那边的二位姨奶奶来。二爷夸他好,蓉哥儿哄着二爷,说把二姨奶奶说给二爷……”凤姐听到这里,使劲啐道:“呸!没脸的忘八蛋!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姨奶奶?”兴儿忙又磕头说:“奴才该死!”往上瞅着,不敢言语。凤姐儿道:“完了吗!怎么不说了?”兴儿方才又回道:“奶奶恕奴才,奴才才敢回。”凤姐啐道:“放你妈的屁!这还什么恕不恕了!你好生给我往下说,好多着呢!”
  贾琏偷娶尤二,凤姐闻得风声,急于知道事情本末。问讯之下,兴儿不敢撒谎,所供句句属实,而凤姐之驳竟成“意外奇文”(姚燮第67回眉批){15},带出兴儿“忙又磕头”求恕,“真是事愈急笔愈闲”(张新之第67回夹批){16}。张子梁认为,由凤姐定性的兴儿的一番“屁话”,恰如《水浒传》中所谓的“说什么闲话”。按《水浒传》中“说甚么闲话”共出现三次,分别是:
  第7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董超、薛霸欲杀林冲,林冲求救:
  “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野猪林烟笼雾锁,“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第7回)。两公人同恶共济,林冲临死求救乃要紧话,董超却谓之闲话。既写尽英雄尽头之时日,亦见恶人杀人之冷酷。
  第36回宋江因罪迭配江州,同兩个公人撞在张艄公(张横)手里,艄公要他们跳江自死。
  宋江答道:“梢公不知,我们也是没奈何,犯下了罪,迭配江州的人,你如何可怜见,饶了我三个!”那梢公喝道:“你说甚么闲话!饶你三个?
  我半个也不饶你!……你便都闭了鸟嘴,快下水里去!”
  浔阳江滔滔滚滚,宋江刚“出一虎机”,又“踏一虎机”(金本第36回眉批){17},临死求饶亦是要紧话,艄公却谓之闲话。险笔至此,直令读者有死之心、无生之气,后来才知艄公乃好汉张横。
其他文献
摘 要: 莫言小说“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其小说创作的民间性、乡土性与历史特征构成了其小说创作主题的突出民族性因素。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莫言小说创作主题的民族性体现。  关键词:莫言小说 创作主题 民族性因素  卢卡契曾指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对别国来说,往往一方面是外来的,一方面又是土生土长的。”a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称其作
摘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体现作者仁者情怀的经典之作,然学界并未切实把握到它的精妙细微之处。其中“彻”当释为结束;“广厦”乃国家朝廷的象征;“安得”则暗示了对国家中兴以及英豪志士的呼唤和期待,而这均需要结合着“风雨飘摇”的文化意义和时代背景来加以理解。作者的屋漏难眠与“安史之乱”下的国家动荡局势何其相似,所以他由一己之痛苦联想到千万家之痛苦,进而愤声疾呼国家的再度强大以庇护天下苍生。  关键
摘 要:本文通过解读拉斯普京的小说《告别马焦拉》和《火灾》这两部作品,重点阐述拉斯普京小说中折射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相悖立的关系,并试图展现作家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的心理图景,以及所呈现的两难选择的态势,最后剖析作家是如何最终把思想感情的天平倾向于坚守住俄罗斯传统文化的。  关键词:拉斯普京 传统 现代 价值取向  如果仔细阅读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家对农村传统生活所
摘 要: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在“我”的叙述中套入老妇人的讲述,这种双重时间叙事方式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次融合起来。同时巧妙的预述、追述和重复等叙述技巧的运用将一个女人的激情、情欲、无意识和可爱、善良与天真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线状的叙事时间挪移了立体的情节时间,增大了叙事容量和阅读的跌宕感。  关键词:茨威格 叙事时间 情爱  文学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正如莱辛所说:“
摘要:在封建正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寄托感情的符号,她们的内心世界不被关注。柳永以平等的视角尊重和肯定女性,关注女性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活动,进入她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现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以自己的作品为女性呼吁,成为她们的代言人。  关键词:柳永 女性 女性观  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文人的写作对象。宋代词人中书写女性生活以及情思的不在少数,但以闺怨和通过女性描写寄托自己抱负
摘 要:文学的力量起源于人类的苦难。我们在人类的苦难中感受属于生活的痛痒,感受悲剧的诞生与死亡。因此,我们开始产生悲悯,开始去思量那些我们自觉无法承受的苦难,我们开始以上帝悲天悯人的视角进行说教。但在渐渐的改变中,笔者发现,这样的一种悲悯于文学或许是“无意义”的,我们极力宣扬的苦难与悲悯其实只是自身内心一种同情感的阐述而并非对于世界、对于人类架构的反思。我们需要的是抛却对个体的悲悯,走向直视众生苦
摘要:海子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反抗和批判的广度、力度与深度,其解构、反讽和超现实艺术手法运用的娴熟与精湛,都足以与西方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和解构大师们相比肩;海子的杰出贡献是在这种爆破的基础之上所显示出来的对创造性“新自我”人格的强烈建构性与生成能力。  关键词:海子 后现代主义 反讽 解构 自我生成  后现代性以它的反结构、反本质、反中心等特质一直十分耀眼地呈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段西方文
摘要:《邶风·雄雉》和《卫风·伯兮》是《诗经》中两首典型的思妇诗,描述了思妇两个方面的强烈心理情感,即自豪之情和忧思之情。跟其他思妇诗基本侧重抒发思念之情相比较,这两首诗表现出思妇二重心理并述的特点。思妇的这种二重心理是真实的,将这种真实的情感状态用诗歌的形式吟咏出来予以审美处理,使《邶风·雄雉》和《卫风·伯兮》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诗经》 思妇 二重心理  在《诗经》
摘 要: 蹇先艾是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通过对贵州风俗、地理、经济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描摹,他的作品传达了启迪民智和反军阀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受时代环境和人生历练的影响,作家的创作思想会随之发生改变。《水葬》是其成名作,通过对1927年初版本和1981年选集本的比较可以看出,两个版本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但又有所不同:前者从启蒙视角批判落后的封建习俗和乡民的愚昧麻木;后者从阶级视角表现农民的觉醒和反
摘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自发表以来便被认为是小说《长恨歌》的姊妹篇,是另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抛开这些标签化的评述,这本小说采用了极其克制的叙述方式,从语言和情境入手,采用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自我写作立场的坚守。  关键词:王安忆 《考工记》 反讽 克制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一唱三叹,《长恨歌》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很显然,这部小说被非常明确地界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