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环境 烘托语境 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牛津英语教学实际案例,通过课堂实践,从借用学校环境、结合中西节日、融合校本特色三个方面论述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借用环境 烘托语境,使教学情境具有现场感而走向高品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使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环境;语境;课堂实效;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浦盈艳,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上海市小学英语从改变教学方式出发,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从语段和语境的整体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用情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朱浦,2009)。而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就是语境的创设,即语境带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语境的创设进行英语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很多教师常常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影片、动画等教学资源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很多时候,学生们如同观众,处于教学情境的外围。她们或观赏一个个画面,或倾听教师的一段段解释,或谈论一个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却没有能真正融入相关的教学情境中。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能使学生对相关的画面或者主题产生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和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不仅要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语境,还要借用环境烘托语境,通过其他途径来提升教学情境的现场感,使学生能自然融入相关的教学情境中,与教学情境中的诸多元素产生互动,从而以更加积极投入的心态开展语言学习活动,实现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借用教室环境,烘托真实有效的语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在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时,除了利用好教材本身的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环境的主体。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借用学校环境,烘托真实有效的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感覺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3AM3U2Shopping一单元时,笔者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迷你水果超市,事先准备好一些水果,将学生带入一角进行现场购物。由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完成购买水果的对话。教学实施过程如下:学生们四人一组先讨论列出购买水果清单,然后分工合作,一个扮演家长,一个扮演售货员,两个扮演孩子,最后在真实场景中运用目标句型体验购物过程Can I help you? May I have some…,please? How many…? How much…? Here you are. Thank you。“迷你水果超市”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在真实语境中购买水果,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学习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对话表演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中西节日,烘托富有文化特征的语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在牛津教材中,有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富有人文素养和文化特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涵,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等主题,通过实物摆放、环境布置、活动体验、文化对比等方式烘托具有文化特征的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化语境中,使学生在真实的文化语境中感悟语言,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4BM4U2Festivals in China一单元时,单元的主题内容为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以及这些节日涉及的衣食住行等主要习俗,处处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教学侧重于对中国节日文化的传递和学生对其的认知和体验。通过四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为感受和了解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的习俗,第二课时为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第三课时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第四课时为通过对比,感受中西方重要节日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差异。本课时为第四课时, 如果在教学时只是单纯的通过多媒体语境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媒体的内容一闪而过,学生没有办法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不能产生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不能较好的感受和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时,笔者在教学春节和圣诞节文化差异时,将教室分成两个区域,一个为春节区域,一个为圣诞节区域,当说到春节的习俗时,在春节区域放或贴上春节的东西,如红包,唐装,窗花,红辣椒,鞭炮(装饰的),饺子(图片实物)、春卷(图片实物)等,当说到圣诞节习俗时,在圣诞节区域放或贴上圣诞的东西,如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帽子,星星,彩带,雪人,火鸡(图片)等,学生通过现场区域的对比,运用所学语言来表达中西节日的习俗,这样的区域设计,场景布置,提升了语境表达的现场感,烘托了具有文化特征的语境,学生们的思维被有效激发,提高了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对中国节日文化的情感。

三、融合校本特色,烘托富有主题特色的语境


  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为充分达成学生学以致用、学而能用的目标,我们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善于融合校本特色,烘托富有主题特色的语境,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更好的置身于主题特色语境中,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表达自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4BM2U1Sports一单元中,单元主题为运动,主要内容为一些球类名称和询问对方所喜爱的运动。教材的主题情境为Peter和Danny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俱乐部,了解同伴所喜欢的运动,一起去参加喜欢的俱乐部。根据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第一课时为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第二课时为同伴所喜欢的运动,第三课时为邀请同伴参加学校的俱乐部活动,第四课时为一些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个主题情境下,我校周三有快乐活动日,学校为学生们开设了丰富的特色课程,有各种各样的球类俱乐部和校本课程特色社团,那么在教学这一主题情景时,教师就结合学校的球类俱乐部和校本课程特色社团,整合校本资源,创设更加丰富的语境,烘托富有主题特色的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俱乐部,如ping-pong club, badminton club, football club, swimming club, basketball club, singing club, dancing club, art club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校园生活中学习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doing…?Does she/he like doing…?Would you like join us?...让学生有言有语,可言可语,会言会语。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特色语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表达自我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借用环境烘托语境,使教学情境具有现场感而走向高品质。教师可以借用教室环境,烘托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中西节日,烘托富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语境;融合校本特色,烘托富有主题特色的语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把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从而更加积极投入语言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用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教学情境的现场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受到感染熏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语境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感受中西文化的内涵,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摘要】自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题型改革以后,翻译部分比重、难度都加大,因此,翻译教学也随之调整,实行线下线上相结合,课堂上讲翻译理论和方法,课下结合“批改网”APP进行翻译实践。本文基于“批改网”所得数据,分析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并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  【关键词】CET4;批改网;策略  【作者简介】王琴,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一、题型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察重点  2013年12月大学英
【摘要】科学地设计和布置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本文从目前英语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科学有效地布置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方法。并以(2011版)外研版七年级下册中为例,阐述课后作业布置的方法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晓娜,商洛市初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摘要】雷切尔·卡森以其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成为人们熟知的生态文学作家,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思想在当前自然生态环境遭受急速恶化的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海之滨》作为雷切尔·卡森的又一代表作,该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值得人们深究,对人们认识和探讨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意义和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雷切尔·卡森《海之滨》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近些年,从“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可以看出,开放合作和交流成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概念,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而外语教育应发挥优势,调整设置来适应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綜合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问题,并从授课者、学习者、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原因,尝试从实践上提出提高文化自觉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基本隐喻;场面调度;电影  【作者简介】聂淼,湖北医
【摘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更大程度提升高職理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国家政策方针的要求,可以借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SCL实践存在有英语教材难度、高职理科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课堂大班教学现状及教师队伍学习和进修SCL理论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并推动SCL理论在高职英语理科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职理科英语;SCL  【作者简介】傅为(1991-),女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实施的主要教学原则,阐述了一系列有效的语法教学实施策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年级语法;趣味教学法;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黄晓莉,洪泽湖实验小学。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英语教学的发展情况,将英语作为当前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摘要】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旅游英语,让游客能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本文举例说明若干故宫景区介绍的误译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区介绍的翻译原则,对旅游英语的研究及旅游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英语 故宫 误译 分析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故宫以其独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基础学科,其中阅读和写作这两个环节可谓是贯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环节。而英语写作的学习离不开前期阅读的学习和积累。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而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当中,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以读促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朱颖,重庆市潼南
【摘要】得词汇者得天下,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英语学习的三大要素,词汇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才能顺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译。本文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分析提升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中生更好的记忆与理解词汇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 构词法 图片联想法 同源法 逻辑记忆法  引言  中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
【摘要】在当下高职教学中,英语教学是极其关键的一项课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仍采用以往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其根本无法满足当下教学需求。而微课作为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当下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完善和优化,促进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使其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当下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并分析了微课具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模式方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