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工程质量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尤其是控制关键环节才能实现总的工程质量目标。
关键词:质量监控 项目管理 人机料环法
一、质量监控的巨大作用
我们都清楚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与之对应,我们认为,工程质量监控就是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们全部属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并需平衡于全局。
正因如此,质量监控也是推动项目管理的主要抓手。原因如下:
1、工程质量监控可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令其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场准则。且这种约束机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不当建设行为的发生。
2、针对工程质量的监控,对于甲乙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优秀切入点,实现二者的利益双赢。对于建设单位,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承建单位,得到的不仅仅是口碑,还有经验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施工质量监控的要点
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五大因素分别是人员、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只有严控这些方面,才能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1、人员控制
人员,是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执行者和操作者。
从远古到现在,再简单的建设工程也需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才能达到以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其实,更多的安全问题是人为因素,进而造成了质量问题等各种问题。
在项目管理中,针对人员的控制,具体要紧抓五个方面:
1) 关键人员须确保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其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别对于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工艺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或建造安装工程来讲,选择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应考查其技术水平,进行资质认证。
2) 严格控制具有生理缺陷者介入施工操作。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高空作业和水下作业;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视力、听力差的人不宜参与校正、测量或用信号、旗语指挥的作业等,否则将影响工程质量,引起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
3) 抓住人的心理行为。由于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影响,受到纪律、法律、制度、规章等的制约,受到劳动分工、生活福利和工资报酬的支配,人的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责任心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对于关键工序操作,一定要注意控制人的思想行为和活动。
4) 错误的行为会影响工程质量,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例如,在工作现场吸烟、错视、错听、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判断等。因此,对于现场作业,应严禁吸烟、嬉戏,在检验、测试时,应使视力逐渐适应光照度的变化,避免发生错误判断。
5) 应注意防止违纪违章现象。违纪是指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是指违反章程、规章制度、操作规章等。制度制定好了,但更重要的是督促、执行和验收。
2、机械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机械化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管理中,不仅要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建筑技术经济等方面,还要严格把控机械化施工方案,令其更趋于合理。
1) 机械设备选择需遵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等原则,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贯彻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和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性。
2) 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
3) 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实行人、机固定和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制度。
3、材料控制
在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我们看到了深圳华润置地的非法使用海砂的报道,进而席卷半个中国的沿海房地产质量门被逐步揭开。这其中,恐怕感触更多的是,良心与利润的争斗,管理与违规的较量。
建筑材料通常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材料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必要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项目管理中,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当是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
1) 材料质量标准是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对于不同材料均有各自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的质量。
2) 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无损检验四种。
3) 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免检、抽检和全部检验三种。
4、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包括对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控制。特别是施工方案,它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它是能否顺利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关键。
这方面的典型反面案例,就是2012年匝道侧滑的黑龙江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到一年,大桥坍塌。而出现事故的大桥却恰恰是创造了奇迹的工程——“哈尔滨速度”、“哈尔滨奇迹”见诸报道。通车后的“刷新国内最快建设速度,3年工期18个月完成”、“造价18亿”、“百年大桥”等溢美之词,恰恰体现政绩工程是不遵循事物客观规律发展路径的。事后总结,我们发现,首先,为抢时间,设计单位将原工程设计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导致该大桥疏解工程平衡性降低;其次,福建省交建集团作为施工方在桥体混凝土中混有木头、编织袋等混合物,且对钢筋未进行捆绑;最后,更不靠谱的是桥梁上的钢筋直径竟然只有12毫米,须知一般桥梁上应当使用直径18毫米规格的麻花筋。这些问题,尤其需反思的是施工方案的不合理规划。
在方法的控制中,施工方案审查的主要内容有:施工顺序安排、施工机械设备选择、主要项目施工方法确认。
5、环境监控
作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水、电或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这些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例如,施工照明不良,会给要求精密度高的施工操作造成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交通运输道路不畅,干扰、延误多,可能造成运输时间加长,运送的混凝土中拌和料质量发生变化(如水灰比、坍落度变化);路面条件差,可能加重所运混凝土拌合料的离析,水泥浆流失等等。所以,事先检查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方面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当确认其准备可靠、有效后,方准许施工。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过程,因此,施工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应做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德钧,张鲁风等《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丁红岩《工程经济与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3] 万晓,王雪青,王广斌等《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质量监控 项目管理 人机料环法
一、质量监控的巨大作用
我们都清楚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与之对应,我们认为,工程质量监控就是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们全部属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并需平衡于全局。
正因如此,质量监控也是推动项目管理的主要抓手。原因如下:
1、工程质量监控可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令其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场准则。且这种约束机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不当建设行为的发生。
2、针对工程质量的监控,对于甲乙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优秀切入点,实现二者的利益双赢。对于建设单位,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承建单位,得到的不仅仅是口碑,还有经验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施工质量监控的要点
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五大因素分别是人员、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只有严控这些方面,才能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1、人员控制
人员,是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执行者和操作者。
从远古到现在,再简单的建设工程也需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才能达到以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其实,更多的安全问题是人为因素,进而造成了质量问题等各种问题。
在项目管理中,针对人员的控制,具体要紧抓五个方面:
1) 关键人员须确保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其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别对于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工艺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或建造安装工程来讲,选择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应考查其技术水平,进行资质认证。
2) 严格控制具有生理缺陷者介入施工操作。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高空作业和水下作业;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视力、听力差的人不宜参与校正、测量或用信号、旗语指挥的作业等,否则将影响工程质量,引起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
3) 抓住人的心理行为。由于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影响,受到纪律、法律、制度、规章等的制约,受到劳动分工、生活福利和工资报酬的支配,人的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责任心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对于关键工序操作,一定要注意控制人的思想行为和活动。
4) 错误的行为会影响工程质量,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例如,在工作现场吸烟、错视、错听、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判断等。因此,对于现场作业,应严禁吸烟、嬉戏,在检验、测试时,应使视力逐渐适应光照度的变化,避免发生错误判断。
5) 应注意防止违纪违章现象。违纪是指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是指违反章程、规章制度、操作规章等。制度制定好了,但更重要的是督促、执行和验收。
2、机械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机械化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管理中,不仅要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建筑技术经济等方面,还要严格把控机械化施工方案,令其更趋于合理。
1) 机械设备选择需遵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等原则,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贯彻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和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性。
2) 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
3) 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实行人、机固定和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制度。
3、材料控制
在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我们看到了深圳华润置地的非法使用海砂的报道,进而席卷半个中国的沿海房地产质量门被逐步揭开。这其中,恐怕感触更多的是,良心与利润的争斗,管理与违规的较量。
建筑材料通常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材料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必要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项目管理中,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当是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
1) 材料质量标准是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对于不同材料均有各自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的质量。
2) 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无损检验四种。
3) 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免检、抽检和全部检验三种。
4、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包括对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控制。特别是施工方案,它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它是能否顺利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关键。
这方面的典型反面案例,就是2012年匝道侧滑的黑龙江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到一年,大桥坍塌。而出现事故的大桥却恰恰是创造了奇迹的工程——“哈尔滨速度”、“哈尔滨奇迹”见诸报道。通车后的“刷新国内最快建设速度,3年工期18个月完成”、“造价18亿”、“百年大桥”等溢美之词,恰恰体现政绩工程是不遵循事物客观规律发展路径的。事后总结,我们发现,首先,为抢时间,设计单位将原工程设计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导致该大桥疏解工程平衡性降低;其次,福建省交建集团作为施工方在桥体混凝土中混有木头、编织袋等混合物,且对钢筋未进行捆绑;最后,更不靠谱的是桥梁上的钢筋直径竟然只有12毫米,须知一般桥梁上应当使用直径18毫米规格的麻花筋。这些问题,尤其需反思的是施工方案的不合理规划。
在方法的控制中,施工方案审查的主要内容有:施工顺序安排、施工机械设备选择、主要项目施工方法确认。
5、环境监控
作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水、电或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这些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例如,施工照明不良,会给要求精密度高的施工操作造成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交通运输道路不畅,干扰、延误多,可能造成运输时间加长,运送的混凝土中拌和料质量发生变化(如水灰比、坍落度变化);路面条件差,可能加重所运混凝土拌合料的离析,水泥浆流失等等。所以,事先检查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方面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当确认其准备可靠、有效后,方准许施工。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过程,因此,施工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应做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德钧,张鲁风等《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丁红岩《工程经济与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3] 万晓,王雪青,王广斌等《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