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与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的教育是现代中学学科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教学组成课程,其属于学生艺术教育的范畴,对于中学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现代中学的美术课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认真重视好现代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且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解决目前普通中学当中存在着美术课程资源匮乏问题。本文以现代美术馆资源的开发为例,科学地探究促进现代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与应用的合理方法。
  一、美术馆资源开发的原则方法
  从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角度上来说,美术馆资源属于博物馆的范畴,它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展示为核心点和主题内容,兼顾收藏艺术作品、维护和保护艺术作品以及供普通大众欣赏、展示、研究和推广等功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构建多功能艺术展示一体化的高艺术文化场所的目的,实现既能够有效地将高雅艺术和美术作品传递到普通大众当中,帮助普通大众不断提高自身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为艺术作者和观赏者提供交流平台的作用。因此,如上所述,中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发美术馆资源来丰富和应用现代中学的美术课程资源,提高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就应当从美术馆资源的展示功能、解说功能和体验功能等方面入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向功能来有效地将丰富的美术馆资源传递到中学学生面前,从而直观的让中学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美术馆的艺术资源和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在开发和应用美术馆资源来丰富现代中学美术课程资源时,相关中学美术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美术资源的内容选取应当符合中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美术馆当中典藏着大量的美术画作和艺术品资源,这些高雅艺术资源当中蕴含着大量的艺术和美学原理,但是,由于中学学生本身年龄并不是太高,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如果美术教师引用了超过中学学生理解能力范围之外的美术馆资源来辅助教学,其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利于中学学生的美术学习,因此,美术教师应当严格的遵循资源选取和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的原则。第二,应用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美术馆资源的教育和信息获取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具有多种展示方式,因此,为了充分地利用好美术馆资源,美术教师在开发时,应当保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二、美术馆资源开发的现实策略
  现实策略主要是指在中学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开发和应用策略,其是相对于下文的虚拟策略而定。在中学学生的实际美术课程学习当中,中学美术教师将美术馆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当中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帮助中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从美术馆的基本功能和定性的角度上来说,其最为基本、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专业性的资源展示便是展览参观了,因此,针对其这一特点,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从美术馆的这一基本功能入手,通过引导中学学生走出课本,走出美术课堂,到实际的美术馆当中去参观、去欣赏的方法,来有效地将美术馆资源引入到中学学生的日常美术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利用美术馆资源来丰富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目的。第二种,将美术馆资源引进校园,引入课堂。美术馆资源的展览其形式是非常的丰富多样的,不仅仅只局限于美术馆内部的展览,对于学生比较多的中学,将学生全部集中到美术馆进行参观学习有时候美术教师无法全面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安全,这时,中学美术教师便可以采取邀请美术馆方面到学校进行艺术展览的方式,巧妙的将美术馆资源引进校园,引入课堂,从而即可以有效地实现开发和丰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活跃校园艺术学习氛围,推动校园艺术的建设。
  三、美术馆资源开发的虚拟策略
  虚拟策略主要是指通过借助现代发达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平台方式,来帮助中学学生能够足不出户也能够有效地接触到美术馆资源的效果,使得中学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实现接触到美术馆资源、学习到美术馆资源的效果。借助虚拟网络,中学美术教师将美术馆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当中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借助网络让中学学生的眼睛和思想走出去,走进美术馆资源渠道。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资源需求,大部分的美术馆都已经的建立了属于自身的美术馆网络咨询平台,从而方便更多的人来了解美术馆,展示美术馆艺术作品,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方面渠道来接触和学习美术馆资源。第二,构建师生自主互动网络虚拟平台,方便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便捷的将相关中学美术课程资源上传到网上,方便学生下载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美术馆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现代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的,因此,相关中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做好美术馆资源的开放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汾坑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农村独生子女行为偏差是现在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一种普遍的问题。在初中阶段行为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过分呵护孩子缺乏锻、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教育。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告诫教育,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纠正,有
【内容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问”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跟随我们的课堂节奏积极探究。课堂提问有很多种方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计划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重难点,加深知识印象,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教学探究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不感兴趣,不去思考。偶尔会有几个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么简单,语文教育本身承载了更多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
【内容摘要】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需要适合的教学模式,“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与思品课的学力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自学 议论 引导 学生学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是特级教师李庾南几十年教育经验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最初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推广,取得巨大成功,后陆续推广到其
叶黎明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上撰文《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以下简称“叶文”),笔者读后深有同感。又由于笔者对此问题亦早有认识,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中也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现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以期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讨论再添一把火。  叶文在该文“聚焦”中明确指出,“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并指出其有三个表现: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志向和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让学生都能梦想成真。  【关键词】初中德育 思想品德 教学 灵魂与生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需要把握分寸,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政治素养都能有一定的提升。在当前的教育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学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者”,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时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还不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最容易培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却是教师们过分地追求学生的分数,不断给他们灌输“中考至上”,一切学习就是为了中考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数学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本进行深入地剖析,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切不可让他们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定式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因此,我们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那么怎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我在教学思路和方式上进行认真的实践和总结,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端正态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
在实际教学中听得最多的议论声就是“分层次教学会不会使差的更差,好的更好?”其实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符合课堂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差异的实际。它既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又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切实摆脱“潜在退学”和“吃不饱”现象。那么“分层次教学”究竟应如何实施呢?我们可以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