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模式结合3D打印模型技术在创伤骨科床旁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BAR[其内涵包括状态(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模式与3D打印模型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床旁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轮转进入本院创伤骨科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SBAR模式结合3D打印模型技术模式教学)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教学完成之后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总分以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试平均分(48.30±1.41)、实践操作考试平均分(42.20±1.48)和总分(90.50±2.04)均高于对照组[(43.40±1.52)(34.80±1.53)(78.20±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教学组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增强临床工作中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方面认可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结合3D打印模型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床旁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3个班学生共计145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3个班,分别开展传统授课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
马凡氏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主要涉及骨骼,眼睛,心血管系统,有时也涉及肺部,皮肤和硬脑脊膜等器官。症状主要有主动脉瓣反流,晶状体异位,骨骼过长,和
起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以对学生进行法学实践技能教育为目的,在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锻炼各项实用的职业技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目前的卫生法学专业在培养
目的 评价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应用于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效果.方法 在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关于翻转课堂对比传统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雨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