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种植林木是陕西省榆林市郊区和周边农村普遍存在的基层产业之一,林木树的种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林业和种植业水平的提升,更给当地大部分农民提供了获利渠道,为农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切实为广大农民带来了致富增收之道,更提高了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但是,在实践调研中,林业有关专家发现,由于当地农民们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所局限,以及该地区干旱、半干旱的山地气候特点,在造林技术提升上出现了的普遍问题。这不仅有碍当地林木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更不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林业专家要深入基层,充实知识,研究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的造林技术,切实帮助农民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从而大力发展地区林木种植产业,提升陕西省榆林市广大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探索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进展,不仅能为当地林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切实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还能帮助当地林业取得更为广阔和拓展性的进步。其次,也有利于陕西省对外农村产业名片的打造,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对该省市的更好前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联系实际,我们应当看到,探析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多方位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栽植地的选择、苗木质量、栽前整地、苗木处理、栽植以及栽后管理等多方因素。本文将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联系笔者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的认知与见解。
1、种植地的选择
良好的种植地不仅有利于林木的成活,更能保证林木的生存质量。陕西省榆林市一般海拔900米左右,中部浅山区多为丘陵,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也适宜林木种植。同时,榆林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少,也为一些特殊树种的植提供了较好的外在环境。在此基础上,合适选择地形地势,有利于林木的种植与成活[1]。此外,对于土坑的挖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林木可以进行大坑栽植,无灌溉条件或者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要采用小坑栽植法,以满足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2、林木的选择
树苗的选择直接影响种植成活率,因此,一定要选择好的树苗进行种植。对于新栽苗木的选择要求,有以下几点:1、属于优良品种;2、树苗根系发达且完整性好;3、无病虫害。如果允许,应当选取本地育苗或者适应范围广的苗木,例如梧桐、杨树等,以避免因树木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2]。
此外,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因此,要增大根系树木的种植量,不仅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水量的保有,也有利于地区气候的维护。
3、林木的处理
对于树苗的处理,也对种植的成活率有所影响,因此更需要特别重视。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在树苗的运输过程中,对树苗进行适当处理,以保证其种植前较好的生存质量。具体可以应用保鲜膜对树苗的根部进行包裹,以保证优良的树苗在运输过程中根部保有较多水分,并且有利于其根部不收损伤,但同时也要注意根部水分湿度适宜,避免霉烂。
4、栽前整地
栽前的整地工作是保证树木较高成活率和良好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于种植前的整地工作,要结合当地地理区位、气候特点和地形地势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在具体实践中,一般为农民提出两种整地方式的建议:一种是在山坡,要进行种植園地建设,这种方式应先做好对水平梯田的修建,然后在坡面上建立适宜的浇灌系统,由于地区干旱、半干旱的特别气候,要使浇灌管道的设计尽量深入,避免日常气候对浇灌系统的损伤;另外一种是在水平地建园,可以首先保证种植区域土壤的疏松与湿润,建议提前对土壤进行新翻,之后,再适度洒水,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浇水的全面,还有利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用水的减少,实现种植过程中水资源损耗的减少。栽植时,每穴施肥量要合适,过大会腐蚀幼苗,使幼苗过度吸水,造成水资源浪费,也起不到营养植株的作用。其次,尽量使用有机肥料,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以保证苗木的质量和种植的持续性。整地时间最好选择在秋季,经过秋冬季降雨雪后,有利于植坑的土壤对秋冬降水的保持和地区水资源的节约,也有利于肥料的积累,从而保证种植树木幼苗更好的成活与生长[3]。
5、栽后处理
对于栽后的处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广大林木种植者所忽视。其实,对于现代化的林业种植而言,对树苗栽后的处理与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树苗尤其是新栽树苗的成活率与后期生存质量。因此,首先,广大农民们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后期的维护与处理。
具体而言,要定期观察树苗的生存状况,了解有无死苗、病苗的现象,如果存在,要及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并做出有效治疗。还应当根据树苗的长势与预期长势的差异,实行措施。例如,进行施肥量的调整,或者根据天气因素的影响,进行浇水量的调整[4]。
林业工作者也应在这一阶段加大对农民种植者的扶持力度,经常到林地进行巡视,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也有利于良好和谐的技术人员与农民种植者的关系的构建,为农业现代化的更好落实起到重要的夯实基础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种植技术进行研究,这离不开有关林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保障,林业主管领导的重视,一线林业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尝试与努力,这也是对林业为本这一传统理念的迎合与贯彻。与此同时,这也要求主管种植技术提升的林业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探究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行业研究和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广大林业工作者应立足于现实,积极总结,不断探索,使这样的探析进一步优化更新,成为林业工作的新常态,与当前社会农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之切实发挥有效、有力的作用,为提升农村民众生活水平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推动。
【参考文献】:
[1] 余琳,余忠敏,余家中.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15年015期.
[2] 史玉芳.不同山地特点对树林生长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5年035期.
[3] 郝荣昌,王惺惺.浅谈山地造林及提高新栽树木成活率的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125期.
[4] 李长德,何铭海,郭志耀.半干旱山区的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7年165期.
作者简介:雷波(1983年10月-),男,汉族,陕西榆林市人,大学本科,风景园林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探索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进展,不仅能为当地林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切实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还能帮助当地林业取得更为广阔和拓展性的进步。其次,也有利于陕西省对外农村产业名片的打造,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对该省市的更好前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联系实际,我们应当看到,探析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多方位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栽植地的选择、苗木质量、栽前整地、苗木处理、栽植以及栽后管理等多方因素。本文将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联系笔者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的认知与见解。
1、种植地的选择
良好的种植地不仅有利于林木的成活,更能保证林木的生存质量。陕西省榆林市一般海拔900米左右,中部浅山区多为丘陵,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也适宜林木种植。同时,榆林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少,也为一些特殊树种的植提供了较好的外在环境。在此基础上,合适选择地形地势,有利于林木的种植与成活[1]。此外,对于土坑的挖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林木可以进行大坑栽植,无灌溉条件或者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要采用小坑栽植法,以满足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2、林木的选择
树苗的选择直接影响种植成活率,因此,一定要选择好的树苗进行种植。对于新栽苗木的选择要求,有以下几点:1、属于优良品种;2、树苗根系发达且完整性好;3、无病虫害。如果允许,应当选取本地育苗或者适应范围广的苗木,例如梧桐、杨树等,以避免因树木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2]。
此外,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因此,要增大根系树木的种植量,不仅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水量的保有,也有利于地区气候的维护。
3、林木的处理
对于树苗的处理,也对种植的成活率有所影响,因此更需要特别重视。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在树苗的运输过程中,对树苗进行适当处理,以保证其种植前较好的生存质量。具体可以应用保鲜膜对树苗的根部进行包裹,以保证优良的树苗在运输过程中根部保有较多水分,并且有利于其根部不收损伤,但同时也要注意根部水分湿度适宜,避免霉烂。
4、栽前整地
栽前的整地工作是保证树木较高成活率和良好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于种植前的整地工作,要结合当地地理区位、气候特点和地形地势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在具体实践中,一般为农民提出两种整地方式的建议:一种是在山坡,要进行种植園地建设,这种方式应先做好对水平梯田的修建,然后在坡面上建立适宜的浇灌系统,由于地区干旱、半干旱的特别气候,要使浇灌管道的设计尽量深入,避免日常气候对浇灌系统的损伤;另外一种是在水平地建园,可以首先保证种植区域土壤的疏松与湿润,建议提前对土壤进行新翻,之后,再适度洒水,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浇水的全面,还有利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用水的减少,实现种植过程中水资源损耗的减少。栽植时,每穴施肥量要合适,过大会腐蚀幼苗,使幼苗过度吸水,造成水资源浪费,也起不到营养植株的作用。其次,尽量使用有机肥料,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以保证苗木的质量和种植的持续性。整地时间最好选择在秋季,经过秋冬季降雨雪后,有利于植坑的土壤对秋冬降水的保持和地区水资源的节约,也有利于肥料的积累,从而保证种植树木幼苗更好的成活与生长[3]。
5、栽后处理
对于栽后的处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广大林木种植者所忽视。其实,对于现代化的林业种植而言,对树苗栽后的处理与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树苗尤其是新栽树苗的成活率与后期生存质量。因此,首先,广大农民们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后期的维护与处理。
具体而言,要定期观察树苗的生存状况,了解有无死苗、病苗的现象,如果存在,要及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并做出有效治疗。还应当根据树苗的长势与预期长势的差异,实行措施。例如,进行施肥量的调整,或者根据天气因素的影响,进行浇水量的调整[4]。
林业工作者也应在这一阶段加大对农民种植者的扶持力度,经常到林地进行巡视,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也有利于良好和谐的技术人员与农民种植者的关系的构建,为农业现代化的更好落实起到重要的夯实基础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种植技术进行研究,这离不开有关林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保障,林业主管领导的重视,一线林业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尝试与努力,这也是对林业为本这一传统理念的迎合与贯彻。与此同时,这也要求主管种植技术提升的林业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探究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行业研究和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广大林业工作者应立足于现实,积极总结,不断探索,使这样的探析进一步优化更新,成为林业工作的新常态,与当前社会农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之切实发挥有效、有力的作用,为提升农村民众生活水平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推动。
【参考文献】:
[1] 余琳,余忠敏,余家中.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15年015期.
[2] 史玉芳.不同山地特点对树林生长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5年035期.
[3] 郝荣昌,王惺惺.浅谈山地造林及提高新栽树木成活率的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125期.
[4] 李长德,何铭海,郭志耀.半干旱山区的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7年165期.
作者简介:雷波(1983年10月-),男,汉族,陕西榆林市人,大学本科,风景园林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