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友小华住院手术,36小时不能下床,她老公请了假去照顾她。小华讲究卫生,埋怨老公手不洗,就给她喂药、喂饭;还抱怨老公不会照顾人,也不主动帮她捏一捏酸疼得厉害的腿。夜里,小华疼得睡不着,又不能动,直哼哼,可老公却鼾声如雷,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公叫醒。她老公问她什么事,她说没有,就是疼得睡不着。他老公有些不高兴,嘟囔了一句:“你这不是折腾人吗?白天你叫我往东我绝不敢往西,晚上你总得让我好好睡一会儿吧?疼有什么办法?忍着呗。”
  小华原指望老公能安慰自己几句,可没想到老公不仅没个好言语,似乎还有点厌烦自己。一气之下,小华让他“滚”,他老公真就跑回家了,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才回病房。尽管她老公再三道歉,可小华对她老公的芥蒂自此产生了。
  我前去探望小华,她眼泪汪汪地对我说:“现在我才知道,别人都靠不住,只有自己对自己好才是真,我以后一定要对自己加倍地好。”
  这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父亲从50岁开始,身体就不好,因此成了医院的常客。每次住院,母亲都同住病房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像个不听话的小孩,经常违背“不能抽烟喝酒”的医嘱,偷偷喝偷偷吸。母亲劝阻,父亲生气了,嚷嚷着让母亲“滚”,母亲一气之下,真回家了。等母亲抱着一大堆吃的东西回病房,父亲的气还没消,他冲母亲发脾气:“你不要来了!我现在才知道,久病的人,遭人嫌弃。你,我算看透了你。”母亲流泪了,没反驳父亲,她知道父亲的犟脾气,以后,她只要发现父亲床头有烟,就偷偷地藏起来,父亲也总少不了发脾气。父亲总有自己的理由:生病已经够不幸的了,再剥夺自己的一点小爱好,岂不是自己虐待自己?母亲只好依了他,只是劝其尽量少为之。
  直到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父亲才拉着母亲的手说:“我知道你对我最好,对我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可是,别人对我再好,都不如自己对自己好重要。如果我早意识到这点,我也不会抽烟喝酒了,我也就会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假如我有个好身体,你也不会跟着糟这么多罪了,我对不住你啊……”
  是啊,对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小华和父亲的感悟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小华因一时的气结,还没领悟这里面的深层意义。懂得爱自己,就是对家庭负责的重要表现,对自己好,其实就是对对方好。对方替代不了你身体不好的苦痛;你身体不好,四处求医问药,一定照顾不好家庭,一定胜任不了工作,一定让对方心虑,你甚至将对方的关心误做嫌弃;你一旦生病住院,对方家庭、单位、医院几头转,对方忙得筋疲力尽,还要招致你的不满和责骂,令生活完全乱了套。
  所以,于私于公,对自己好一点都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怎么对自己好?无疑就是要珍惜自己,懂得照顾好自己,把健康的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有了健康的体魄,才会有爱的基础,才会有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美好的心情。
  (据《上饶晚报》篱笆听雨/文)
其他文献
年少时不懂事,总觉得父母的婚姻是家长包办的产物,毫无爱情可言。特别是在翻家里那些老照片的时候,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父亲年轻时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而母亲却瘦瘦小小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直到自己也恋爱结婚,才逐渐理解了父亲和母亲之间那无语的深情。  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不识字,不会算账,自己从来不敢上街买东西,怕被人骗。父亲二话不说,每次都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去赶集,母亲看中了什么东西,父亲就负
期刊
每天早上,走在和煦的春风里,总会看到胡阿姨那急匆匆的身影从公园里穿过。她那并没老去的容颜,在春风的吹拂下,带着笑靥,仿佛每一天的日子都给她带来了快乐。  然而,已过50岁的胡阿姨,在知天命的岁月里,却经历了许多的不易。  胡阿姨是我小姨的小学同学。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姥姥家住在人们非常向往的城里。那时住在乡村的我,每年都会到姥姥家住上一段日子。小姨没比我大几岁,读初中。因为是文革前后的岁月,也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位语文老师,虽然我忘了她的名字,可是每每想起时,便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动。  那时,我刚从外地来到这座城市,不熟悉的人,还有听不懂的方言,让我在班上很少讲话。或许是因为转学的原故,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于,我都有了退学的念头。  班上有五十多位同学,成绩好的只有那几个。对于我们这样的差生,老师经常懒得理睬。因为在她们看来,我们实在是拖了班集体的后腿。  成绩不好,又不喜欢参加集体活
期刊
人生经历的事情多,阅历丰富,不经意间眼角就爬上了皱纹。可人世间的事百媚千态,皱纹的形成也各自不同,有的是被生活所累,有的是被情感所伤,有的是为前途犯愁。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皱纹是笑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姓于的女孩,从事服装销售工作,我称呼她为小于子。都说卖服装的嘴好使,会说话,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在众多的服装店当中,小于子的服装店当属很红火的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记得刚和她认
期刊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抱怨车多,抱怨路窄,抱怨乘客讨价还价,抱怨行人乱穿马路,抱怨油价上涨太快,抱怨自己收入太少。因为心里不痛快,所以就总阴沉着脸。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师傅。他就问:“为什么你的收入总比我高?”老师傅说:“快乐也会生财,多一次笑脸,就会多一个铜板。”此后,这个出租车司机改抱怨为兴奋,收入竟然翻了一番。  这个故事,被一位作家写入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优
期刊
去一景区游玩,看到有块石头上刻着“小燕,我爱你!李四”字样,同行的驴友纷纷鄙视李四对待情感的粗俗与幼稚。在景区涂划当然不对,可我想这总比“李四到此一游”有意义一些,至少人家让这块石头见证了爱情。  认识的一个女孩很爱男朋友,在胸口文上了他的名字。我们是看不到的,不知道她男朋友看了有何感想。周围的人都说她花痴,万一以后男朋友变心了怎么办?女孩却说得轻巧:“他变心了,大不了我去洗身!”  很妒羡人家对
期刊
忘不了我一推门时,他脸上的恐慌,像只受惊的小兽,两只眼睛无处转移视线,手下意识地捂住饭盆,脸上的一抹红晕迅速扩散,他的脸像天边的晚霞般燃了起来。  他手足无措地站起来,叫了一声“老师”,因为嘴里还有未来得及下咽的东西,他的两腮鼓鼓的。  “知道学校不让在宿舍里吃饭吗?”我很严厉地问他,我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决不心慈手软。  “知道。”他低着头,嗫嚅着说。我看到他的喉结一动一动的,他在悄悄吞咽嘴里的
期刊
开私家车上下班,总是堵在路上动弹不得,使人焦躁得受不了。后来改乘坐公交车来回,车厢内胸贴胸、背贴背,奇怪的体味充斥鼻腔,几站路的距离,在每一个清晨或黄昏,虽是咫尺,俨然天涯。  老父亲说,“人生其实有第三种选择,你不妨选择走路去上班。搁在我们以前,再远的距离都靠走路,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这样的教条有过时的嫌疑,不过这一次,我却宁愿选择听从老父亲。  换一种方式上下班,
期刊
我连着几天值班,没在家里吃饭,突然想喝小米粥。回家后放上米舀上水点上火,开始干别的事情。整理书架的时候看到以前给学生说的一句话——不要混日子,混日子早晚日子把你混了。灵光闪过,脑海里突然想起熬粥像过日子。生活就是哲学。人生的惊涛骇浪,云淡风轻,荣辱成败,名利得失……很多人的一生都在生活的大锅里熬,其中的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  我特别喜欢喝母亲柴火大锅熬的小米粥。我很是钟情于“熬”这个词,听起来这个
期刊
1“人肉监视”美女,亲近愿望落空  今年29岁的赵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大型超市的老板李建明。他的超市因为地理位置好,生意非常红火。然而,红火的生意也招来了许多小偷光顾。虽然李建明安装了摄像头,可一些死角还是无法监控到,超市依旧经常丢东西,让他防不胜防。  2010年春节过后,李老板聘请了几名便衣保安,身装隐形摄像头监控器,每天混迹于顾客中,一旦发现窃贼,就将其信息发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