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吸引学生就读,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中职科学发展的必然追求和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培养兴趣;教学质量
浓厚的兴趣会使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自觉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 抓住新课的导入环节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可以通过设下悬念和情趣,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同时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
二、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合理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看到,喜欢某位教师的学生课余乐于把时间、精力放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课堂上也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反之则产生抵触厌学情绪,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可见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学科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态度,把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要知道,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础。介于此,在教学中,我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获得一种民主的学风;或采用委婉式的语言,以机智的幽默取代简单的挖苦讽刺和粗暴的干扰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
四、 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心理运动处于经常波动之中,分为五个阶段,中专学生也是如此。第一阶段,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5至15分钟,学生的心理维持在较高的兴奋状态中。这段时间,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注意力比较集中;第三阶段,15至25分钟之间,学生兴奋状态减弱,抑制增强,注意力涣散,出现疲劳现象;第四阶段,从25分钟开始,学生的心理又开始兴奋,持续到第40分钟;第五阶段,从40分钟之后到下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又开始疲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可运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二、第四阶段,可讲授文化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阶段,应适当提问、讨论,或做课堂练习,或者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上课的情趣,又可诱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
五、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订辅导方案。因此,课后辅导大多采用个别辅导或者小组辅导形式。课后辅导的内容主要是解答疑难;堵漏补差;扩展提高;端正态度、指导方法等。课后辅导的对象应该既有学习困难者、存在学习障碍者,又包括学有余力者和因故缺课者。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却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让课堂轻松愉悦,让学生学有所获,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南昌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职业学校;培养兴趣;教学质量
浓厚的兴趣会使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自觉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 抓住新课的导入环节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可以通过设下悬念和情趣,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同时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
二、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合理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看到,喜欢某位教师的学生课余乐于把时间、精力放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课堂上也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反之则产生抵触厌学情绪,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可见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学科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态度,把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要知道,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础。介于此,在教学中,我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获得一种民主的学风;或采用委婉式的语言,以机智的幽默取代简单的挖苦讽刺和粗暴的干扰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
四、 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心理运动处于经常波动之中,分为五个阶段,中专学生也是如此。第一阶段,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5至15分钟,学生的心理维持在较高的兴奋状态中。这段时间,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注意力比较集中;第三阶段,15至25分钟之间,学生兴奋状态减弱,抑制增强,注意力涣散,出现疲劳现象;第四阶段,从25分钟开始,学生的心理又开始兴奋,持续到第40分钟;第五阶段,从40分钟之后到下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又开始疲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可运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二、第四阶段,可讲授文化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阶段,应适当提问、讨论,或做课堂练习,或者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上课的情趣,又可诱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
五、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订辅导方案。因此,课后辅导大多采用个别辅导或者小组辅导形式。课后辅导的内容主要是解答疑难;堵漏补差;扩展提高;端正态度、指导方法等。课后辅导的对象应该既有学习困难者、存在学习障碍者,又包括学有余力者和因故缺课者。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却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让课堂轻松愉悦,让学生学有所获,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南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