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盘江坳陷油气系统分析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南盘江坳陷的生储盖条件,采用动态、正演的方式,对坳陷内油气系统进行了研究,依据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划分出两个油气系统:D-C1-D2+3-C1-C2-J3(已知破坏的)油气系统和P-Ti+2-P-T1+2-T2-J3(已知破坏的)油气系统.并对两系统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古油藏、钻井显示佐证.按不同地质时期分阶段计算了油气资源量,发现坳陷的资源量主要集中生成于印支期、燕山期,白垩纪以后生成的较少.
其他文献
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盆地内已发现100多处油气显示,其中最典型的南羌塘坳陷"隆鄂尼古油藏"发现于中侏罗统布曲组,为一被断层切割的背斜构造,出露面积约10km2.
绝大多数沉积岩都含有机质,经演化总能生成一些烃.但是,作为勘探家,关心的不是只能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岩".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
根据油气勘探程度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将渤海湾盆地中浅层主力含油气层系以下的层位,即顶面埋深大于3500m时,称为深层气藏,层位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孔店组、中生界、古生界、
研究了中原地区奥陶系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油气生成演化历史,并与加拿大安大略西南部、四川等地区海相烃源岩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本区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成烃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