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模具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对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互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任务驱动法教学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模具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207-01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理论为基础,讲述了模具零件的普通及特种加工方法和装配工艺。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编制出加工模具零件合理的工艺方案,而且能够运用各种加工设备加工出高质量的模具零件并能进行整套模具的装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体会到:利用传统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根本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笔者对此提出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安排一定的实践训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的衔接。比如学生学习了特种加工工艺中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在课堂上仅仅是从理论上学习了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特点等,而未必能懂得电极丝如何切割加工工件的,如果安排了电火花线切割实验,让学生花一定时间在机床上进行模具加工操作实践,他们会从感性上真正认识了线切割并能进行操作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不仅消化掉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比如在上第六章第三节冲裁模的装配时,我们可以先将一副冲裁模拆开,然后一边讲解装配步骤,一边进行模具的装配,使学生很直观的掌握了冲裁模装配的相关知识,学生感到学习并不是很枯燥的过程。
2 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等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展现出学生所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在本课程讲到成形磨削中的夹具磨削法时,利用正弦精密平口钳和正弦磁力夹具是如何实现成形磨削的,刚讲完其相关原理时,学生未必能听懂,当给学生看了动画以后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夹具磨削法的概念。
3 互动和启发式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很有必要。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前提是给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否则太难于理解反倒起负作用。本人在讲用仿形铣床加工型腔时,单纯的对着仿型加工原理图,学生会很难理解这种加工方法。在讲之前,我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配钥匙是怎么配?”随后就有学生回答如何如何配。然后我就将配钥匙和仿型加工结合在一起讲解,学生马上茅塞顿开,很快地掌握了这种加工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将本来看似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
4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被广泛用到,例如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及典型模具的加工与装配等。下面以典型模具的加工与装配为例,简单说明在本课程中如何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其任务就是每组完成一副冲裁模的设计和制作,具体分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的加工、模具的装配三大块,每组可自行设计冲裁的制件。最后,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典型冲裁模具结构及设计、加工等知识完成模具的设计、加工和装配。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能够主动自己动脑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了一副模具的加工,这样对他们来说很有成就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模具设计和模具制作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这个过程离不开组内的每位成员,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合作的结果,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大有禅益,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
总之,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按“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将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上课转变为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将上课地点由教室改为在车间讲练结合的,将课堂上抽象的讲课变为车间的实体操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最早的黑板讲课模式相比,既能使学生掌握模具基本结构、加工和装配,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化,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重心的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模具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207-01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理论为基础,讲述了模具零件的普通及特种加工方法和装配工艺。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编制出加工模具零件合理的工艺方案,而且能够运用各种加工设备加工出高质量的模具零件并能进行整套模具的装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体会到:利用传统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根本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笔者对此提出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安排一定的实践训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的衔接。比如学生学习了特种加工工艺中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在课堂上仅仅是从理论上学习了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特点等,而未必能懂得电极丝如何切割加工工件的,如果安排了电火花线切割实验,让学生花一定时间在机床上进行模具加工操作实践,他们会从感性上真正认识了线切割并能进行操作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不仅消化掉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比如在上第六章第三节冲裁模的装配时,我们可以先将一副冲裁模拆开,然后一边讲解装配步骤,一边进行模具的装配,使学生很直观的掌握了冲裁模装配的相关知识,学生感到学习并不是很枯燥的过程。
2 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等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展现出学生所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在本课程讲到成形磨削中的夹具磨削法时,利用正弦精密平口钳和正弦磁力夹具是如何实现成形磨削的,刚讲完其相关原理时,学生未必能听懂,当给学生看了动画以后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夹具磨削法的概念。
3 互动和启发式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很有必要。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前提是给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否则太难于理解反倒起负作用。本人在讲用仿形铣床加工型腔时,单纯的对着仿型加工原理图,学生会很难理解这种加工方法。在讲之前,我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配钥匙是怎么配?”随后就有学生回答如何如何配。然后我就将配钥匙和仿型加工结合在一起讲解,学生马上茅塞顿开,很快地掌握了这种加工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将本来看似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
4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被广泛用到,例如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及典型模具的加工与装配等。下面以典型模具的加工与装配为例,简单说明在本课程中如何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其任务就是每组完成一副冲裁模的设计和制作,具体分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的加工、模具的装配三大块,每组可自行设计冲裁的制件。最后,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典型冲裁模具结构及设计、加工等知识完成模具的设计、加工和装配。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能够主动自己动脑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了一副模具的加工,这样对他们来说很有成就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模具设计和模具制作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这个过程离不开组内的每位成员,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合作的结果,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大有禅益,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
总之,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按“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将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上课转变为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将上课地点由教室改为在车间讲练结合的,将课堂上抽象的讲课变为车间的实体操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最早的黑板讲课模式相比,既能使学生掌握模具基本结构、加工和装配,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化,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重心的改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