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呼唤教师情感的投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得十分功利。他们不再像初中、小学老师那样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为了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卷面上的所谓分数,他们常常制订“严酷”的训练计划,不惜让学生“跋山涉水”、负重前行,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并拉出一种“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骇人架势。在这样无情的严训中,学生显然成了被动挨训的“奴隶”,一腔怨言,满腹牢骚,更与何人说。无奈之下,大部分学生只有“消极怠工”,于是“抗旨不遵”的现象屡有发生:不交作业者有之,乱画交差者有之,交白卷者亦有之。试问这样的师生还有什么情分可言,这样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效果可言?由此可见,缺乏教师情感投入的语文教学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而高中语文教学急切呼唤教师情感的投入。
  既然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情感投入这么重要,那么语文老师究竟怎样做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尊重为前提去热爱学生
  无可讳言,绝大多数语文老师深爱着教师这一职业,也深深热爱着随机而遇的每一个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宽广的、博大的、仁慈并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值得肯定和弘扬。但是,在不少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爱里很难找到尊重这一字眼。他们热爱学生既不讲究科学,又不讲究艺术,常常为爱而生硬地去爱。他们的爱说白了就是那句经常挂在口头上的“我是为你好,但你必须按我说的办”。
  “我是为你好,但你必须按我说的办。”看似包含着满腔热情、浓浓爱意,但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爱里掺杂着很多权力的因素,隐藏着浓重的“恨铁不成钢”,包含着无效的“揠苗助长”。这也就难怪学生从这种“爱”里很难体会到那种内在的、美好的情感。这种爱其实是肤浅的、狭隘的、畸形的爱,这种爱里情感很淡、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甚至有很多强人所难的味道,这种爱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成功的爱应是动情的爱、理解的爱。所以我们老师应经常地融入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解除他们的困惑,想学生之所想,感学生之所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才算真正地做到了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老师指引下于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二、以包容为前提去呵护学生
  千百年来,呵护学生成长一直是众多老师毕生的追求。但一些老师在呵护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却出了偏差,他们只知道一味地灌输知识养分,只希望学生早点能考出高分,却听不进学生不同的见解,接受不了学生稚嫩的表达,结果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心办成了坏事。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更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文章,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很多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不能尽如人意,回答问题时难免流于片面和幼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接受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们都要积极加以肯定,切不可以答案为准绳,搞“一刀切”。即使面对学生错误的见解,也不可加以呵斥、训诫和“泼冷水”,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当持包容的态度,精心呵护这些稚嫩的“禾苗”茁壮成长。我们首先应对学生积极的求学态度和勇敢的求学精神加以褒扬,然后积极加以引导,使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看出老师在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时是有宽容的胸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老师是一个值得依赖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使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三、以坦诚为前提去影响学生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具有传授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表达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等多重任务。而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无论在教学生做人方面还是教学生作文方面总是习惯于拿名人轶事、名人名言来说教,从来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以坦诚的态度就事论事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给人以“空中楼阁”的感觉,也给学生虚伪的印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动不动就“子曰诗云”,动不动就拿名人事迹做挡箭牌,无论说话还是作文都会习惯于搬上一堆“古董”上来,很难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极其有效地引导学生讲实话、说真话,使他们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总是在课堂上向学生敞开我的心扉,针对某个问题和某种现象勇于发表我的看法,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的一贯原则是,以我坦诚的态度换你坦诚的态度,以我坦诚地表达换你坦诚地表达。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有效,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我的影响下,全班形成了学生愿发言、吐肺腑、善表达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情感投入不但不能少,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只要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能够做到以尊重为前提去热爱学生,以宽容为前提去呵护学生,以坦诚为前提去激励学生,就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就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情感和兴趣,从而在语文这块园地里呈现出万花齐放的奇异景观。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的师风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有利于树立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以最优的姿态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关健词: 师风师德 教师形象  师德师风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师风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有利于树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出发,针对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重视绪论教学和改革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械制造基础》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肩负着向生产实践的一线岗位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职教育正逐步向“工学结合”的教
摘 要: 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法关系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研究中法关系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法关系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采用量化衡量更能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中法关系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中法关系 跨文化交际 定量衡量  国家双边关系根本上是由国家间的事件表现出来的,要定量衡量国家双边关系就必须把事件量化。随着应用数学的快速发展,国家双边关系的量化研究在国外发展较早,开始于196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发展中过多地强化自己的“职业”特色,急功近利,普遍存在着忽视语文教育作用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育一贯处境尴尬,甚至干脆沦为“副科”,致使职教的学生毕业后语文能力不强,文化底蕴薄弱,发展后劲不足。面对当今中职生源的素质,文章认为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不应削弱,而应加强,关键是努力实施人文教育。  关键词: 中等职业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语文是从
贾谊《过秦论》云:“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其军征讨四方,攻城略地,“诸国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王以强大的军力横扫六合,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声名之赫,显于史册。然始皇既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二世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曾经强大的帝国竟于一夕之间轰然坍塌,
摘 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育 策略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不缺乏聪明智慧,也不缺乏物质基础,他们缺乏的是精神品质与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指的就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修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在
摘 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当前职业学校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应主动担负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因此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文教育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教育理念  1.人文教育的内涵及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