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节外生枝”了吗?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意外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有选择地进行引导,不能被学生牵着跑。当课堂不再是教师教案的单纯演绎,学生不再是教师演绎的观众,课前的精心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又该如何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
  一、灵活教学,是课堂生成的“生命之水”
  尽管预设是那么“无微不至”,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状况,是课前预设不到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此时应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各种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与财富。
  如,声音一:How much is it?有一天在英语课上,学生正在诵读:“What fun!I want one.Here you are.Thank you.”“买东西不用给钱吗?”这个声音吓我一跳,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笑了,我看去,原来是马克,他可是班上有名的爱插嘴,他紧接着问:“老师,买东西不用付钱吗?”其他的同学似乎也有同样的疑问:“是啊,为什么不问多少钱?”现在该怎么办?继续原来的教学内容,还是顺着马克的“声音”探究下去?看着其他人瞪大的双眼,我决定将马克的问题进行下去。于是,我由衷地赞赏他:“马克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他是位爱思考的好学生。”马克脸上原来的挑衅神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你们想知道‘多少钱’该怎么说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想”。接着我教了他们问价钱的英语说法,和学生们进行了进商店购物的情景表演。学生很是兴致盎然,而马克更是积极又活跃。
  二、精准点拨,是课堂生成的“除虫剂”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敏锐捕捉,巧于甄别,以生成性资源为契机引爆教师智慧的火花,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奏响师生智慧的乐章。
  1.声音点击:思维独创性——需“扩音”
  在变化多端的教学情境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多种“意外”,也是课程资源,虽然教材也作为资源,但是这让教师有了更多机会去选择教学资源,更让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并有效地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成动态资源的宝地。
  如,声音二:I am not so happy!一位老师正在上一节公开课,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唱歌曲:We are so happy!唱完之后,老师问学生:So are you happy?许多学生回答:Yes!但其中一位学生却回答:N0,I am not so happy!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然而,该老师在这时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她说:Oh,I am so sorry you are not so happy today.But I belive you will be happy in my class!
  2.声音点击:储备不充盈——需“补给”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生是主体,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一系列活动,从而建构起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布贝尔认为: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如果不加理睬或有意回避,强行将课堂拉回“主题”,这节课不仅大打折扣,而且会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声音三:Who is it?这是上午的第三节课,当时我们正在学习“Who is he/she?”这个句型。由于句型枯燥,学生们看上去有些疲惫,个别学生感觉心思已经飞出了教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不太喜欢这种情形,学生的反应很容易影响教师的发挥,显然他们的表现使我也有些怏怏然,突然,教室的门被敲响了。学生们立刻被这突然的“砰砰砰”吸引住了,所有人都看向班级的门。于是,我灵机一动,立马向大家问道:“Who is it?,Can you guess?”有几个同学来了兴致,说道:“She’s Miss Du.”“He’s….”“He’s….”现在教室里的气氛别提多热闹了,趁热打铁,我把门打开,原来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我装作恍然大悟,问学生:“Who’s she?”所有的学生回答道:“She’s Miss Wang.”
  3.声音点击:思维“惯性化”——需“冷却”
  通过一个“意外”,引发了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并运用了该句型。从这一简单的举动,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
  如,声音四:My box is full of sweets.当时上的是六年级的一首歌曲《Mascots》,学生们都在操练短语everywhere和full of,并用这两个词组进行造句。对歌曲中的句子“There are mascots everywhere.”教读完之后,我就用一盒满满的糖果引出“full Of”,并给出提示,引导他们说出“My box is full of sweets.”接着手里拿着糖果对句子进行再次朗读。大家都很积极。在所有的学生当中,我看见一个女生,感觉她想举手又不敢,不敢举手又有点想举手的样子,但我还是请她读了:“There are some sweets……””旁边的几个男生还没等她说完就在嘲笑她,仿佛在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这个女生好像犯了错误,低头不语。这时,我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她虽然答案不是完全正确,但是也可以这么说。女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坐了下去,认真听讲了起来。
  三、和谐氛围,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春风拂面,利于学生心灵的轻松释放。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利于滋养学生的心田,奏响课堂的和谐乐章。师生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爱和激励,从而变成向上的动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信息进入已有经验系统后,对已有的经验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经验系统的重组和改造,它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的建构,而不是单纯的提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也许经历的往往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夸奖,很可能就会使他(她)感到自信和成就,尤其对于那些心理较敏感和自卑的学生。也许教师一个小小的举动能改变他们对一件事的看法或唤起他们的自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灿烂的阳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总之,教学不可能是尽善尽美、滴水不漏的,面对新课程的英语课堂,时时都会遭遇“意外”。作為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及时捕捉意外信息,点击“不和谐”声音,盘活“现场性”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化“意外”为“精彩”!
  [作者单位:昆山市新城域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可见口算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它能促进学生情感、思维发展,能力的提高。  口算又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新课标准降低了一部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但唯独没有降低口算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为何如此重视口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搜索点解读:价格虽然很重要,但在做某些选择的时候,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我们还得把其他的因素,比如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考虑进去。这,可都是生活智慧的体现哟。搜索提
期刊
为了让老师丰富关于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游戏构造等知识,园长让我们每个月阅读一篇书籍(教师图书阅览室有的书),并且写一篇心得,这个月我们阅读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第十三章——创设艺术区。书中写道:“艺术区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情感、社会性、认知、身体发展都有着促进的作用,幼儿们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艺术技能,而且还能通过在游戏中的交流沟通促进了情感、社
在乡村与城市的文学叙述传统中,对乡村和城市二元对立的判断有着简单化的倾向——乡村仅仅保留了纯真美好的一面,城市则成为贪婪邪恶的化身。威廉斯很反感这种看法,他斥责这种由文学修辞塑造出来的对比为“抽象对比”,遮蔽了更为复杂真实的历史关系。而且“乡村”和“城市”这种二元对立的叙述被一组循环往复的逻辑内在地串联起来:文学家们对城市的憎恶转化为对乡村的喜爱,对乡村的喜爱反过来又助长了文学家们对城市的憎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