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人物:
本报总编辑金建中
McAfee中国区总经理李滨
(记者 陈芳丹摄影记者 杨立航)McAfee,中文名字迈克菲,有同行昵称它为“卖咖啡”,一个专注安全领域18年的跨国企业,在今年3月份,任命儒雅、谦逊的李滨担任中国区总经理。
一个有着丰富IT行业背景的管理者,对于身负“安全”属性的外企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理解呢?8月28日,李滨与本报总编辑金建中就安全产业发展、McAfee的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协作共赢打造产业
主要观点
安全威胁无国界,应对安全威胁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彼此依存、协同努力的“安全联盟”,以开放的心态共筑多赢的生态系统。
金建中: 如今,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攻击形式也日趋多样,比如恶意软件、僵尸网络、DDoS攻击等都是最近被人们谈论较多的安全威胁。从你的理解看,如今安全行业或者说安全市场的特点是怎样的?
李滨:谈安全市场的特点,离不开整个IT市场全球化的商业背景。与此相对应,安全行业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全球化,客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种IT基础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业务需求也是全球化的。因此我们说,“安全威胁没有国界”,企业面临的威胁没有国界,企业对安全的需求也没有国界。其次,安全领域各种攻击、威胁的表现趋势是越来越复杂的,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变化也更加迅速,这是安全行业的又一大特点,而这个特点直接导致安全领域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不断丰富的新的应用手段。
金建中: 那么,作为一个以安全为主业的企业,McAfee是如何适应安全市场的这些新变化的呢?
李滨:McAfee在行业中的定位比较专注,我们的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防御体系,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类威胁提供某一类产品。在整体战略部署和实施过程中,McAfee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行业安全顾问。
“因为专注所以卓越”,McAfee已经专注安全领域18年了。而安全产品有一个特点,只有成熟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种成熟性是安全厂商长期积累的优势,McAfee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这种优势。
另一方面,专注的公司更有前瞻性。我们在全球部署的研发团队对攻击、漏洞和所有可能潜在风险研究,都有着深厚的功底。这种技术的积累和沉淀一方面能够带来成熟的方案,帮助用户把方案集成到用户的商业流程中。
在“安全威胁无国界”的商业环境中,大家需要一个共赢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友商,大家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存、协同努力的联动关系,而McAfee想发挥的角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安全联盟”的推动者。
金建中: 你所说的“安全联盟”实质上就是一个合作伙伴联盟,大家共同抵御安全危害。那么McAfee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架构是怎样定位自己的呢?
李滨:其实我认为“安全联盟”中最少要有五类合作伙伴。目前我们比较倚重的两类分别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系统经销商和以方案为中心的方案提供商,通过这两类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和品牌的推广方式即较为传统的渠道形式。
第三类合作伙伴我们称为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主要专注于细分市场,有能力把我们的方案和其自身的服务能力相结合,进而来满足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的需求。
其次,目前大家都在谈论“软件即服务”(SaaS),而McAfee恰恰也最早提出了“安全即服务”的理念。由此,我们的第四类合作伙伴类型就是基于安全服务的管理服务提供商(MSP),这也是今明两年McAfee在中国市场力推的一个合作模式。目前,我们将这类合作伙伴界定于为所有用户提供基础接入服务的运营商。主要合作方式,是将McAfee成熟的安全技术应用于网络接入,即在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基础上,确保接入是安全、快捷而且有效的。这一部分合作伙伴是我们在传统渠道之外希望能够快速培养起来的新兴渠道合作。
最后一类合作伙伴类型是所有IT厂商都非常重视的、能够提供品牌服务实施能力的合作伙伴。这类合作伙伴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把理念变成客户真正能实施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这五类合作伙伴构成我们的渠道生态系统,形成了我们所提出的“安全联盟”的概念,McAfee是一个推动者,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以商业思维赢得客户
主要观点
只有以商业的思维和语言“现身说法”,才能让客户理解、认识威胁,并通过流程化实施,化威胁为风险管理。
金建中: 建立“安全联盟”的倡议非常好,然而,如今安全界面临的挑战除了攻击、威胁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用户安全意识普遍还不够强,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仍在发生。McAfee在与客户沟通交流过程中,是如何让客户真正认识并重视安全威胁的?
李滨:我们现在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是请我们自己的CSO去“现身说法”,把CSO所面临的挑战和他可能应用的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新的理念跟现有的客户进行分享。我们推崇的沟通方式是商业的语言,而不是技术的语言、更不是恫吓的方式。
我想,商业的思维和商业的语言是客户最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我们把技术手段变成商业流程,让用户能够清楚地了解怎样的流程方式可以帮他把威胁转化为风险管理,让用户看到每一笔投入都有回报,看到清晰的商业公式,看到流程实施给他带来的回报。这种和客户的接触与沟通程度会远远好于传统方式中简单推销、简单地强调威胁的方法。
金建中: 那么面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比如大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是否会有不同的策略呢?
李滨:我觉得无论是面对大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安全厂商首要的是能够坚持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McAfee的定位就是凭借成熟的技术手段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为客户做好安全顾问的角色。
当然,不同的客户面临的挑战会来自不同的方面,挑战本身也有不同。大企业面临的是业务与生产力如何得到保护的挑战,你需要把产品方案变成客户可实施的、适用于大企业商业环境的管理流程;而中小企业客户更希望有一种简单、容易管理、投入有限、同时回报相对高的解决方案;对个人来说,他需要应用安全技术保护其生活中心或者娱乐中心。
厂商一定要看到不同客户的不同痛点,将不同客户的需求要变成他所需要的、可实施的方案,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服务和保护。
金建中:中国市场有它自身的特点,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它们分布广泛而且遍布各个行业,McAfee如何看待中国的中小企业安全市场?
李滨:在中国,我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可以说是McAfee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McAfee提出Total Protection,也就是全面保护的概念,我认为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因为“全面保护”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这种方案“打包”的方式可以让中小企业只选择一家合作伙伴,就能够解决其业务增长带来的安全挑战。
其实,在中国市场,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厂商的覆盖能力。中国市场地域广大,怎么服务于如此众多的客户群体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以客户为中心,与众多的合作伙伴结成联防、联动的安全同盟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以业务整合制胜竞争
主要观点
对行业长期的关注与技术积累带来的是方案的成熟性与需求的前瞻性,而安全行业的特点需要专注的核心研发能力,更需要对不同技术的整合、集成能力。
金建中: 安全从最早的点对点解决问题,到现在逐步发展成全网的安全防御概念,这个概念引发的一个趋势就是很多综合性的大型设备提供商或网络厂商,像思科、华为、微软,它们在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同时,也进而切入到安全市场来。那么McAfee从专业安全厂商的角度如何看待与这些厂商的竞争?
李滨: 正是由于威胁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安全市场中来。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更多的参与者帮助用户应对挑战,我认为这是一个增长的现象、良性的发展。
至于如何面对竞争,我认为其中存在深度和广度的考虑。广度即从侧面反映出,如此多厂商的参与,恰恰说明客户在面临安全威胁、攻击的严重侵害,需要不同的专业厂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安全问题不是一类厂商或几类厂商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与这类厂商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正面竞争,但我认为其中合作多于竞争。
而我一直强调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你提到的大型厂商,我觉得大家可以结成互补的联盟关系。
金建中: 近两年,我们发现安全领域中,大大小小的收购、并购不断,这也是优胜劣汰、竞争的结果,而此种操作方式几乎成为扩大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方式。你如何看待这些收购、并购或者资本运作?
李滨:McAfee产品线中业界领先的漏洞防护管理产品FoundStone和网络入侵防御产品IPS就是McAfee收购来的,我想这种收购、并购的趋势是由安全行业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像McAfee这样专注的公司要有自己核心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另外还必须有能力不断地以更快的方式获得新技术,对自身实力进行不断的补充,以应对威胁的复杂性。
而事实上,考虑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为客户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或者可信赖的安全顾问,在于其是否有能力把复杂的、不同的技术,从客户的企业管理、商业部署的角度进行整合、集成,这种整合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总裁感悟
安全需要联盟
李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安全联盟”。
在他看来,安全圈存在太多的竞争,其中不乏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作为产业重要推动者的厂商,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用于研究、应付对手的恶意中伤和“自杀性”销售策略,如此的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安全产业的向前发展。
而李滨坚定地认为,安全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绝对不会有一家独大的现象。他打比方说,A公司可能强于网络攻击防范,B公司则擅长漏洞扫描和入侵防御,而C公司则擅长信息加密、解密……如果某一家公司希望能够将所有的安全技术都集于一身,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
曾记得有人把安全行业比喻为IT行业最后一块奶酪,而这块奶酪有着很强的地域色彩,进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谁想一人独享芳容,依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在李滨的字典里,他把“安全联盟”写满了各个角落,进而希望McAfee在安全联盟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强有力的推动者的角色,他们希望能够联合各个角色的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于用户,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合作共赢。
同时,李滨还强调,在安全这个如此敏感的市场之中,联盟传递的不仅仅是合作,更多的是倡导一种开放的心态。他认为,中国的安全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是“大家共同创业”的阶段,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只要开放,在这块奶酪中,一定会有属于你的那一块!”(文/作鹏)
采访手记
抛弃对抗观念
李滨加入McAfee并担任McAfee中国区总经理是今年4月的事情,尽管他具有丰富的IT行业市场开拓和渠道管理的从业经验,但在安全行业,李滨仍是一个新兵。
McAfee公司从起家至今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这样的公司绝对是安全圈中的元老。然而,1998年就进入中国的McAfee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冲击力和渗透力却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面对全球化商业体系中异常重要的中国市场,如何“理解全球策略,定义中国策略”,从而找到产品规划、经营策略方面最适合中国方式的执行机制,无疑是摆在李滨面前最大的挑战。
不过,商业运作中很多本质性的规则和道理是相通的。同样,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突破点也是一致的。在李滨看来,自己上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管理团队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定位,因为只有清楚了解自身战略后,才有可能把这种战略落实到复杂的中国市场中。而本地化实践则是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步,在这里,需要本地化的不仅仅是产品、决策,还包括管理团队、企业文化以及信息流程的本地化,这是对企业执行能力的考验。
李滨一直强调“联防联动”和“安全同盟”,说明他对中国市场有其独到的认识。威胁风险无国界、用户需求无国界,并非哪一家厂商可以“独当”全面,而是需要全球化的分工协作。值得欣慰的是,专注与整合已经成为McAfee整体战略的重点。
的确,一方面,作为安全厂商应该专注于基础、品牌、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并且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有所突破;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各个厂商将分散的优势资源进行协作、整合,才能共同应对全球安全风险。任何公司都有自身的优势,无论是资金优势、团队优势、市场优势,还是理念优势、技术优势、研发优势,而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指望在安全产业价值链上都做到一家独大。在安全产业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后,单纯的强调竞争显得过于幼稚,而合作代替对抗、整合代替自身孤立的产品体系,无疑会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产业良性运作的前提。(文/芳丹)
本报总编辑金建中
McAfee中国区总经理李滨
(记者 陈芳丹摄影记者 杨立航)McAfee,中文名字迈克菲,有同行昵称它为“卖咖啡”,一个专注安全领域18年的跨国企业,在今年3月份,任命儒雅、谦逊的李滨担任中国区总经理。
一个有着丰富IT行业背景的管理者,对于身负“安全”属性的外企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理解呢?8月28日,李滨与本报总编辑金建中就安全产业发展、McAfee的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协作共赢打造产业
主要观点
安全威胁无国界,应对安全威胁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彼此依存、协同努力的“安全联盟”,以开放的心态共筑多赢的生态系统。
金建中: 如今,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攻击形式也日趋多样,比如恶意软件、僵尸网络、DDoS攻击等都是最近被人们谈论较多的安全威胁。从你的理解看,如今安全行业或者说安全市场的特点是怎样的?
李滨:谈安全市场的特点,离不开整个IT市场全球化的商业背景。与此相对应,安全行业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全球化,客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种IT基础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业务需求也是全球化的。因此我们说,“安全威胁没有国界”,企业面临的威胁没有国界,企业对安全的需求也没有国界。其次,安全领域各种攻击、威胁的表现趋势是越来越复杂的,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变化也更加迅速,这是安全行业的又一大特点,而这个特点直接导致安全领域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不断丰富的新的应用手段。
金建中: 那么,作为一个以安全为主业的企业,McAfee是如何适应安全市场的这些新变化的呢?
李滨:McAfee在行业中的定位比较专注,我们的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防御体系,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类威胁提供某一类产品。在整体战略部署和实施过程中,McAfee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行业安全顾问。
“因为专注所以卓越”,McAfee已经专注安全领域18年了。而安全产品有一个特点,只有成熟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种成熟性是安全厂商长期积累的优势,McAfee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这种优势。
另一方面,专注的公司更有前瞻性。我们在全球部署的研发团队对攻击、漏洞和所有可能潜在风险研究,都有着深厚的功底。这种技术的积累和沉淀一方面能够带来成熟的方案,帮助用户把方案集成到用户的商业流程中。
在“安全威胁无国界”的商业环境中,大家需要一个共赢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友商,大家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存、协同努力的联动关系,而McAfee想发挥的角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安全联盟”的推动者。
金建中: 你所说的“安全联盟”实质上就是一个合作伙伴联盟,大家共同抵御安全危害。那么McAfee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架构是怎样定位自己的呢?
李滨:其实我认为“安全联盟”中最少要有五类合作伙伴。目前我们比较倚重的两类分别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系统经销商和以方案为中心的方案提供商,通过这两类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和品牌的推广方式即较为传统的渠道形式。
第三类合作伙伴我们称为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主要专注于细分市场,有能力把我们的方案和其自身的服务能力相结合,进而来满足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的需求。
其次,目前大家都在谈论“软件即服务”(SaaS),而McAfee恰恰也最早提出了“安全即服务”的理念。由此,我们的第四类合作伙伴类型就是基于安全服务的管理服务提供商(MSP),这也是今明两年McAfee在中国市场力推的一个合作模式。目前,我们将这类合作伙伴界定于为所有用户提供基础接入服务的运营商。主要合作方式,是将McAfee成熟的安全技术应用于网络接入,即在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基础上,确保接入是安全、快捷而且有效的。这一部分合作伙伴是我们在传统渠道之外希望能够快速培养起来的新兴渠道合作。
最后一类合作伙伴类型是所有IT厂商都非常重视的、能够提供品牌服务实施能力的合作伙伴。这类合作伙伴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把理念变成客户真正能实施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这五类合作伙伴构成我们的渠道生态系统,形成了我们所提出的“安全联盟”的概念,McAfee是一个推动者,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以商业思维赢得客户
主要观点
只有以商业的思维和语言“现身说法”,才能让客户理解、认识威胁,并通过流程化实施,化威胁为风险管理。
金建中: 建立“安全联盟”的倡议非常好,然而,如今安全界面临的挑战除了攻击、威胁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用户安全意识普遍还不够强,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仍在发生。McAfee在与客户沟通交流过程中,是如何让客户真正认识并重视安全威胁的?
李滨:我们现在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是请我们自己的CSO去“现身说法”,把CSO所面临的挑战和他可能应用的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新的理念跟现有的客户进行分享。我们推崇的沟通方式是商业的语言,而不是技术的语言、更不是恫吓的方式。
我想,商业的思维和商业的语言是客户最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我们把技术手段变成商业流程,让用户能够清楚地了解怎样的流程方式可以帮他把威胁转化为风险管理,让用户看到每一笔投入都有回报,看到清晰的商业公式,看到流程实施给他带来的回报。这种和客户的接触与沟通程度会远远好于传统方式中简单推销、简单地强调威胁的方法。
金建中: 那么面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比如大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是否会有不同的策略呢?
李滨:我觉得无论是面对大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安全厂商首要的是能够坚持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McAfee的定位就是凭借成熟的技术手段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为客户做好安全顾问的角色。
当然,不同的客户面临的挑战会来自不同的方面,挑战本身也有不同。大企业面临的是业务与生产力如何得到保护的挑战,你需要把产品方案变成客户可实施的、适用于大企业商业环境的管理流程;而中小企业客户更希望有一种简单、容易管理、投入有限、同时回报相对高的解决方案;对个人来说,他需要应用安全技术保护其生活中心或者娱乐中心。
厂商一定要看到不同客户的不同痛点,将不同客户的需求要变成他所需要的、可实施的方案,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服务和保护。
金建中:中国市场有它自身的特点,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它们分布广泛而且遍布各个行业,McAfee如何看待中国的中小企业安全市场?
李滨:在中国,我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可以说是McAfee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McAfee提出Total Protection,也就是全面保护的概念,我认为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因为“全面保护”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这种方案“打包”的方式可以让中小企业只选择一家合作伙伴,就能够解决其业务增长带来的安全挑战。
其实,在中国市场,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厂商的覆盖能力。中国市场地域广大,怎么服务于如此众多的客户群体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以客户为中心,与众多的合作伙伴结成联防、联动的安全同盟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以业务整合制胜竞争
主要观点
对行业长期的关注与技术积累带来的是方案的成熟性与需求的前瞻性,而安全行业的特点需要专注的核心研发能力,更需要对不同技术的整合、集成能力。
金建中: 安全从最早的点对点解决问题,到现在逐步发展成全网的安全防御概念,这个概念引发的一个趋势就是很多综合性的大型设备提供商或网络厂商,像思科、华为、微软,它们在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同时,也进而切入到安全市场来。那么McAfee从专业安全厂商的角度如何看待与这些厂商的竞争?
李滨: 正是由于威胁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安全市场中来。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更多的参与者帮助用户应对挑战,我认为这是一个增长的现象、良性的发展。
至于如何面对竞争,我认为其中存在深度和广度的考虑。广度即从侧面反映出,如此多厂商的参与,恰恰说明客户在面临安全威胁、攻击的严重侵害,需要不同的专业厂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安全问题不是一类厂商或几类厂商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与这类厂商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正面竞争,但我认为其中合作多于竞争。
而我一直强调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你提到的大型厂商,我觉得大家可以结成互补的联盟关系。
金建中: 近两年,我们发现安全领域中,大大小小的收购、并购不断,这也是优胜劣汰、竞争的结果,而此种操作方式几乎成为扩大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方式。你如何看待这些收购、并购或者资本运作?
李滨:McAfee产品线中业界领先的漏洞防护管理产品FoundStone和网络入侵防御产品IPS就是McAfee收购来的,我想这种收购、并购的趋势是由安全行业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像McAfee这样专注的公司要有自己核心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另外还必须有能力不断地以更快的方式获得新技术,对自身实力进行不断的补充,以应对威胁的复杂性。
而事实上,考虑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为客户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或者可信赖的安全顾问,在于其是否有能力把复杂的、不同的技术,从客户的企业管理、商业部署的角度进行整合、集成,这种整合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总裁感悟
安全需要联盟
李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安全联盟”。
在他看来,安全圈存在太多的竞争,其中不乏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作为产业重要推动者的厂商,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用于研究、应付对手的恶意中伤和“自杀性”销售策略,如此的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安全产业的向前发展。
而李滨坚定地认为,安全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绝对不会有一家独大的现象。他打比方说,A公司可能强于网络攻击防范,B公司则擅长漏洞扫描和入侵防御,而C公司则擅长信息加密、解密……如果某一家公司希望能够将所有的安全技术都集于一身,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
曾记得有人把安全行业比喻为IT行业最后一块奶酪,而这块奶酪有着很强的地域色彩,进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谁想一人独享芳容,依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在李滨的字典里,他把“安全联盟”写满了各个角落,进而希望McAfee在安全联盟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强有力的推动者的角色,他们希望能够联合各个角色的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于用户,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合作共赢。
同时,李滨还强调,在安全这个如此敏感的市场之中,联盟传递的不仅仅是合作,更多的是倡导一种开放的心态。他认为,中国的安全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是“大家共同创业”的阶段,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只要开放,在这块奶酪中,一定会有属于你的那一块!”(文/作鹏)
采访手记
抛弃对抗观念
李滨加入McAfee并担任McAfee中国区总经理是今年4月的事情,尽管他具有丰富的IT行业市场开拓和渠道管理的从业经验,但在安全行业,李滨仍是一个新兵。
McAfee公司从起家至今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这样的公司绝对是安全圈中的元老。然而,1998年就进入中国的McAfee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冲击力和渗透力却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面对全球化商业体系中异常重要的中国市场,如何“理解全球策略,定义中国策略”,从而找到产品规划、经营策略方面最适合中国方式的执行机制,无疑是摆在李滨面前最大的挑战。
不过,商业运作中很多本质性的规则和道理是相通的。同样,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突破点也是一致的。在李滨看来,自己上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管理团队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定位,因为只有清楚了解自身战略后,才有可能把这种战略落实到复杂的中国市场中。而本地化实践则是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步,在这里,需要本地化的不仅仅是产品、决策,还包括管理团队、企业文化以及信息流程的本地化,这是对企业执行能力的考验。
李滨一直强调“联防联动”和“安全同盟”,说明他对中国市场有其独到的认识。威胁风险无国界、用户需求无国界,并非哪一家厂商可以“独当”全面,而是需要全球化的分工协作。值得欣慰的是,专注与整合已经成为McAfee整体战略的重点。
的确,一方面,作为安全厂商应该专注于基础、品牌、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并且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有所突破;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各个厂商将分散的优势资源进行协作、整合,才能共同应对全球安全风险。任何公司都有自身的优势,无论是资金优势、团队优势、市场优势,还是理念优势、技术优势、研发优势,而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指望在安全产业价值链上都做到一家独大。在安全产业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后,单纯的强调竞争显得过于幼稚,而合作代替对抗、整合代替自身孤立的产品体系,无疑会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产业良性运作的前提。(文/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