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吸引学生兴趣呢?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趣味性强。)
  一节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良好的开场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新课的知识点,运用地图剖析难点,排除疑点,强化重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解疑。并且,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反馈教学效果,强化训练,扼要结尾,就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学生通过探讨、答疑,获取知识,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突出了“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老师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而头疼,学生则是怕写作,厌写作。抄作文、瞎编作文的现实很普遍。即使不照抄,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拼硬凑,空洞无物。应付老师,应付作业。所以根本谈不上真情实感。更别说有创造、有新意。  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学生们也很苦恼,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有时即使心中有材料,却不能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探索和
期刊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要记忆、理解、掌握。因此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就变得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  一、有效提问与设置问题情境  在生物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
期刊
随着化工及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新物资研究已进入产业开发阶段,新型高能电池、新型化工涂料、新型耐压、耐热、抗强度材料等无一不展示新物资的魅力,但与此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大规模的化学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范的关注,并引起了世界各阶层人士的震惊。如何让年轻幼小的一代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是学校化学教育面临调整的重要课题。其中,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各种
期刊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学思想也渐趋科学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应运而生,挖掘传统教育思想,构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是当今教育体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说。在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发扬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有所创新,更具有现实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是引导学生动脑筋,勤思考,生动活泼主动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琳琅满目的作文书遍布大街小巷时,显然,爱读书的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也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作文不具体,或具体了却很平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  第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或观察了之后不思考;第二,小学生不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很欠缺;第三,小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仅仅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而三者中尤其以想象能力的欠缺显得尤为突
期刊
自古就有云:“百善孝为先”“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孩子从小就懂得感谢父母,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作为一名山区教师仅对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谈些个人鄙陋的想法。  一、现状分析:  山区孩子大多数为留守
期刊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上机实践占据了很大的课时比例。但在上机课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共性的,也有些问题是个性的。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在授课前有预见性地进行讲解,在上机时突遇的同性问题,也可以暂停学生的练习,进行集中讲解。难的是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而教师只一人,总是顾此失彼,忙不过来。  学生中总有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笔者就在
期刊
语法教学不能成为知识的堆砌,要讲究策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验与探索,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如果能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不同语法项目的教学,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间隔  适当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刚学过的语法项目,并可以为将要学习的下一个语法项目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框架体系,从而对学生掌握上一个语法项目和学习下一个语
期刊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作文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作文”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里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学生们今后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原因:1.学生词汇量少,会说的字词不会写,头脑中积累的词汇贫乏,为学生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社交范围小,学生每天只接触学校、家庭这样的小范围,写作的空间越来越小;3.不会观察,没有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走马观花的看事物,没有自己的新看法。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教育界对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总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却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