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小资”倾向探析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中出现“小资”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削减社会上“小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小资” 价值观
  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十分活跃的一群青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社会流行的文化,其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当时的社会流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上,“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选择,大学生中也出现追求“小资”情调的倾向。大学生的“小资”倾向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乃至学习,还影响到这群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研究大学生群体中的“小资”倾向,应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大学生中“小资”倾向透视
  近年来,“小资”一词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频频出现,但对于该词的理解各有不同。“小资”原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作为其本义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很多人因此认为“小资”是一种颓废主义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资”逐渐有贬义词转化为中性词,它特指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不仅“小资”的身影走向了当今社会,“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一个真正的“小资”,一般受到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生活品味和鉴赏能力,注重生活的温暖舒服而富足浪漫。“小资”追求高雅精致而有情调的生活,他们要读海明威、村上春树等国外作家的小说,听西方流行音乐或爵士乐,吃伴有音乐的西餐,去星巴克喝咖啡,去哈根达斯吃冰激凌,他们要穿名牌的衣服,要去西藏或海外旅游。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小资”提供了广大的生存空间,“小资”情调也日益成为许多年轻一族追求的目标。
  当前,大学生虽然不能明确地划入“小资”阶层,但有不少大大学生认同自己是“小资”,或者追求“小资”情调的生活。社会学者李培林教授把阶级区分为客观阶级、认同阶级和行动阶级,认同阶级考虑社会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个体能够自我标签、自我认同自己的“阶级归属”或近似于“阶级归属”的社会地位归属。客观的“阶级归属”与主观的“阶级認同”的不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①由于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和社会背景不同,虽然他们客观上不能归属“小资”阶层,但一些大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和主观认同,将自己视为“小资”,追求“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在阶级归属的认同上,他们一般觉得自己达不到上流社会的标准,但也觉得自己不再属于社会的下层,而“小资”则成为最为适合的标签。社会上流行的“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则成为他们追求的时尚。SOSO搜吧的“大学生吧”中写出了《大学女生越来越小资的九大标签》,即骑士精神、信条、零食、时尚、书碟、理想、音乐、场所、金钱。虽不能说每一标签是大学生中“小资”者都有的,但他反映了这一学生群体的“小资”化倾向和部分大学生对“小资”情调生活的认同。
  当今网络文化十分发达,写博客也成为一种潮流。不少大学生有自己的博客,从一些学生的博客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小资”情结。一位称“菜菜”的女生在其新浪博客中写下《我向往的小资生活》:“很惬意的晒着太阳,听着歌,看着电视剧。偶尔出去郊游,偶尔疯狂的购物,和朋友一起看个电影。空闲的时候喝杯下午茶。不用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牵着某个人的手。只是转身的距离,就能找到一身的守候。”此文作于2012年3月14日,其下有一文《毕业季》作于2012年5月29日,因此作者写作《我向往的小资生活》应当还处于大学阶段。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自己对“小资”生活的认同和向往。在她看来,在“不用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际,还需要享受听歌、看电影电视、喝下午茶、郊游等各种悠闲的生活,这种情调是“小资”者所追求的。
  当前,大学生中的“小资”倾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这在大学校园中成为许多学生共有的情结。据《大学生“小资情结”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几乎所有的人身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小资”的身影;近82%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上有一点小资情结,11%的人认为有很多,7%的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小资情结;65%和24%的人对小资生活有一点向往和很向往。②虽然这份调查报告的科学性有待检验,但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不少学生具有“小资”倾向。又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沈旭、张帆《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一文研究,28%的大学生群体向往“逍遥自在的小资生活”,作者指出:“大学生群体明显地处于一种享受孤独的疏离状态,沉浸于一种小资情结,曾经轰轰烈烈的集体主义和忧国忧民的理想在风中悲鸣。”③作者对大学生中“小资”倾向的忧虑值得警示,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小资”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小资”作为当今这一时代涌现的新社会群体,备受关注,社会评论对其褒贬不一。在多元化的时代,“小资”所追求的内容丰富而芜杂,其中不乏种种病态的、怪异的、幼稚的、繁琐的情态。在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看来,后现代社会滋生的“小资”群体是自私的“完美消费者”和自我陶醉的、精于算计的快乐主义者④。“小资”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资本”,是社会上“有钱”的阶层,他们追求“有闲”而浪漫的生活方式,其价值观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为核心。“小资”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学校园蔓延开来,势必给高校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业为重,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不是来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快乐。“小资”生活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有资本享受高雅的生活。而大学生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其生活中的消费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追求“小资”的消费,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上负担,也会使之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观念,还会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羡富攀比的现象。“小资”情调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很多空闲的时间才能享受这种闲情别趣,不少时间用于此而非学习,势必分散其学习的精力。因此,“小资”情调进大学校园,是很难看到其对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小资”情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也包含着其固有的价值观。大学生受“小资”的影响,不仅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价值观也带来不利的因素。   社会上“小资”群体是通过独特的消费而定格了“小资”情调,他们的消费一般讲求品牌,追求别致的消费品。有学者指出,“小资”群体“在这种高度选择性、甚至是挑剔的生活取向背后,隐含着某种充满欲望的拜物教倾向”⑤。“小资”者对消费品的选择,与当今社会流行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紧密相关。当前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⑥。不少消费的欲望多半是商家制造出来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制造出别致而异样的消费名目。“小资”者不知自己中了商家的陷阱,反以为是满足了自己追求情趣的需求。在上文所述《大学女生越来越小资的九大标签》中,其中提及大学生中的“小资”女要去星巴克、哈根达斯,吃口感刚好的各种零食,追求新款时装,每半年去“旅游”一次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被制造出来的欲望,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体现。《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称:“大学生无论是在耐用消费品或者快速消费品,都有着显著而非常一致的品牌倾向。”⑦其实,这些品牌都是商家打造出来的,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这种价值观一旦产生,不仅会对当时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其毕业以后的消费取向。
  与消费主义相关的价值观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主要是通过感官的享受来满足心理的需求,这很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推进,宣扬享受型消费的享乐主义思潮迅速扩展。当今社会流行的消费主义,其背后潜藏着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弗洛姆指出,“今天,人的幸福就是寻求快乐,而寻求快乐就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⑧“小资”群体的各种物质追求和一些精神需求,都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中向往或追求“小资”的生活情调,必然促使享受主义价值观在学校的传播。据一项调查研究,大学生在对待享受问题上,认为享受是对快乐、自由的追求,该享受的要享受,不能预支享受,也不要放弃享受⑨。在大学阶段,适当的享受生活是可以,但要防止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在享乐主义价值观下,人人们有时会追求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来满足自己,高尚而有理想的精神情操随之丧失。因此,随之“小资”倾向在大学校园中蔓延,随之而来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也值得警惕。
  三、削减大学生中“小资”倾向负面影响的对策
  “小资”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始出现,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对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削减社会上蔓延的“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认真完成学业,以健康地成才和成长。
  为消减大学生中“小资”倾向的负面影响,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有封闭走向开放,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十分活跃,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种思潮涌入进来。大学生是社会十分活跃的群体,易于接受新鲜的时代风尚。若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很可能被不良的价值倾向所吸引,大学生中的“小资”倾向的出现就是其体现。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追求。
  大学生中出现“小资”的倾向,与当今流行的消费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削减“小资”倾向的负面影响,需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应当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消费理念,特别重视用于提供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消费,防止片面地追求消遣性、娱乐性和享受性的消费。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培养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在多元化的消费文化中,不要盲目而虚无地崇尚某种品牌,要有理性的判断和選择,更多地注重消费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易于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会在这一群体中出现“小资”的倾向,这与他们人文精神的缺失不无关系。社会上的“小资”由于没有精神上的崇高追求,没有理智快乐的需要,只求物质上的需求和感性的快乐,这不应该是大学生所效仿的。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输知识,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情操。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说:“大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⑩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精神升华,不同于芸芸众生。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将大学生培养成精神贵族,这种精神贵族基本特征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⑾。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树立,是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这种精神使之可以抵御不良思想的侵犯。
  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若当今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理想和情操,则不会受到“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古代儒家经典《大学》在其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即要求接受高等教育者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大学生追求真、善、美,这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核心内容。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⑿可见,有了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去追求真、善、变,就不会把安逸、享乐的生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自然也就不会接受“小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注释]
  ①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社会》2005年第1期。
  ②陈菁:《大学生“小资情结”调查问卷分析报告》,http://blog.renren.com/share/253045800/5035663671,2011-02-10。
  ③沈旭、张帆:《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
  ④(英)迈克尔·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66页。
  ⑤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⑥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⑦中华学生全国联合会等:《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国青年报》,2004-12-29。
  ⑧陈学明等编:《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6页。
  ⑨傅菊梅:《大学生享受观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4页。
  ⑩(美)陆登庭:《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见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编《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⑾(德)雅斯贝尔斯:《大学生的精神升华》,见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⑿王涵等编:《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页。
  (作者单位: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不外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大类,即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交织而成,课文的这些美感都是以形象为载体展现到小读者跟前的。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形式多样的表演的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创设教材所描绘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即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儿童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儿童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以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很多一线教师都被一个问题困扰:所用版本的教材难以驾驭。的确,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与组织者,仅仅依靠一种版本的教材绝对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发课程,笔者认为研究课标与各种版本的教材是比较好的出路。通过课标与教材的研究知道教什么,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本文是笔者以“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一课为例进行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尝试。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参与足球运动的学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8.4%的学员都愿意参加有裁判员执法的足球比赛。97%的学员认为有裁判员执法的比赛会提高比赛质量、增加学员参加足球比赛的兴趣、减少运动损伤。56.5%的学员愿意参加足球裁判员的培训并从事业余足球裁判工作或了解比赛规则。此结果可为对军校大学生业余从事足球裁判員的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军校
期刊
[摘要]多维一体化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优化翻译教学中的主要维度,通过多维度相互作用,使它们产生放大的整体效应.本文通过对多维一体化商务翻译教学实践的分析,重点论述了多维一体化翻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构建 多维 一体化 英语教学  商务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做和训练,就容易陷入局限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应用性的
期刊
[摘要]抽象的数学也存在“美”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数学与美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且美还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那么关键就是如何搭建“以美启真”这一座桥梁了。本文就“美”的划分种类来分别阐述其具体做法。  [关键词]美育 艺术美 科学美 社会美  数学是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而低年级学生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昵?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数学与
期刊
[摘要]思想作风是政党一切作风的根源,也是其内在性质的体现,在非常历史时期体现最为明显。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非常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全民族的救亡运动,一言一行充分体现其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作风。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思想作风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加深,而国内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党一面要救国于日本法西斯铁蹄之下,一面要对付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双重生
期刊
[摘要]为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全面推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变革,各高校相继通过开设小学期以掀起新一轮的学期制度改革的风潮。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为典例,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发现小学期制度在中国建设道路的相关问题,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期制改革 小学期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普通职业学校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训练方法,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现代工业生产日新月异,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
期刊
所谓教学语,它包括备课用语和授课用语。备课用语和授课用语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接受用语者。要使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且乐此不疲,作为教师就应该常常研究自己的教学用语。  主持每节课、每个教学片段的教学用语,课前准备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他所要面对的场面的概况和需求,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它还承担了打气和安定心情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用语内容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网络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融入人们的生活,一方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却生了许多诸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病毒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本文论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网络道德 问题 对策  网络技术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其在推动社会进步,给人类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