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野”和“庙堂”隐喻两种不同的场域:在物理层面,前者象征农村生活空间,而后者象征城市生活空间;在制度层面,前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下层,而后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既是物理空间的迁移,也是社会阶层的流动.陪读作为农村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借由物理空间的迁移而期望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然而,陪读虽然将农村子弟从乡土空间转移到城镇空间当中,但由于农村家长可能依然延续其既有的文化惯性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因而陪读这一行为本身在助力农村子女的学业成功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多元竞争的新情境下,农村家庭需再造其教育观念,超越单一化的教育投入,而从更多元的内容中拓展其子女的教育.学校与农村家庭之间需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以促进学校中的文化形态与教育理念迁移到农村家庭当中.此外,应挖掘乡村空间中有教育意义的元素,以拓展学校的教育边界和教育内容,从而助益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实现城乡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在学校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智商到情商,表现了越来越宽泛的智力概念和越来越强化的素养意识.在学校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包括基于课程的干预策略、基于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实施措施:研究广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数量规模需求与质量内涵需求,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研究制订科学的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研究制订针对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的培养方案,加强基于专业定位、办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有效地抓好本专业的科研创新与前沿跟踪工作,做好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
一rn在写下这篇小文题目的时候,确实是颇费些踌躇的.最终,我们选择一个几乎没有“态度”的、不是判断的“描述性”的命意——“俗世即景,人间故事”,来进一步展开对这部长篇
期刊
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