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路径及对策

来源 :区域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eter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重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不仅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而且事关区域协调发展和代际平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全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总体仍显不足,利益机制仍亟待完善.当前,要加快推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实现从补偿引导到补偿自觉转变、从注重利益平衡到注重机会均衡转变、从经济理性主导到综合理性主导转变、从单一循环向体系互动转变,科学界定利益补偿责任,优化利益补偿政策组合,创新利益补偿运行体制,强化利益补偿动态评价,健全利益补偿法制体系.
其他文献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标杆的雄安新区,应该在“双碳”目标的达成上起到引领作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少不了碳金融的支持.目前,雄安新区整体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基础薄弱导致碳金融的发展起步艰难,同时社会对于碳金融的整体认知程度不高、从事碳金融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以及碳金融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都是雄安新区发展碳金融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雄安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