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讲大道理,讲空话,为政治需要而进行宣传教育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往往是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地灌输,这种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学生期待风趣有学问的老师走进课堂,也期望政治课不再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天地里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是很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快乐”呢
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且他们首先是赋予生命意义的的人,老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坚持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可以造就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能体现这种人格的尊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与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通过资料、故事、小栏目、阅读与思考等表现形式力求激起学生的内在心理要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和启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教导下,很有兴趣地去积极地学习,并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主体的发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生动的影像资料、图片或给他们听一些音乐。如在讲《情绪》这节内容时,我先让同学听音乐《春天来了》和《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二首乐曲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会问,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生‘会问’,对教师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教学生‘会问’就是教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要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音响俱全,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如人教版八年级《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我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3、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大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去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能独立,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第三,课堂上要有锻炼学生的插曲。
课堂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充分锻炼的场所。如果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我觉得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上新课时,先让学生把上节课的内容要点给大家说一遍,要求是语言流利,声音洪亮。通过学生复述上节课,我发现有的同学开始说话结结巴巴,到最后,不但语言流利,还说的绘声绘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材料,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合理地运用知识,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也不放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比如对于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的答案,我总是喜欢让他们来回答,并且时常给予他们表扬,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同时,我也让学生来表演,通过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在积极的气氛中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还通过知识竞赛,上台演讲等不同方法来锻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快乐”。
总之,挖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它们对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活跃思维,主动求知有着显著的效果。实践也证明,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让我们寓教于乐,更好地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课。
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快乐”呢
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且他们首先是赋予生命意义的的人,老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坚持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可以造就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能体现这种人格的尊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与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通过资料、故事、小栏目、阅读与思考等表现形式力求激起学生的内在心理要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和启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教导下,很有兴趣地去积极地学习,并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主体的发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生动的影像资料、图片或给他们听一些音乐。如在讲《情绪》这节内容时,我先让同学听音乐《春天来了》和《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二首乐曲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会问,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生‘会问’,对教师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教学生‘会问’就是教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要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音响俱全,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如人教版八年级《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我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3、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大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去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能独立,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第三,课堂上要有锻炼学生的插曲。
课堂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充分锻炼的场所。如果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我觉得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上新课时,先让学生把上节课的内容要点给大家说一遍,要求是语言流利,声音洪亮。通过学生复述上节课,我发现有的同学开始说话结结巴巴,到最后,不但语言流利,还说的绘声绘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材料,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合理地运用知识,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也不放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比如对于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的答案,我总是喜欢让他们来回答,并且时常给予他们表扬,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同时,我也让学生来表演,通过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在积极的气氛中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还通过知识竞赛,上台演讲等不同方法来锻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快乐”。
总之,挖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它们对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活跃思维,主动求知有着显著的效果。实践也证明,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让我们寓教于乐,更好地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