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从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高校还远远不能够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合并与升级的高等院校。学校的升级与进化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变观念,从队伍结构、软硬件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等院校 档案管理 信息网络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12-01
一、推进我国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建立,推进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以高校的校园网为基础,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基本质量与效率;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能够促进高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利用校园网,学校、各个学院、各专业办公室可以增加高校学生相关档案的更新与建立。在建立相关数据库的基础上,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的网络建设全面分析各个专业、各个学院、各个部门相关信息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档案管理繁多、工作量大的现实问题。
其次,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有利于全校师生查询各类档案资料。档案部门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发布通知,提供可以开放的档案目录、条目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等。同时在校园网网站上建立专门的链接以及搜索框,学校师生与教职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份账号以及密码等进行相关查询。这样可以减少时间与空间距离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办事效率。
再次,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进程。我国高等院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档案的网站化管理,进一步拓展档案可以利用以及服务的范围,全面实施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
二、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不利于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全面建设。学校资金大多投入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上,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尚少。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不能在一时一地取得成绩,需要学生进行长期投入,但是很多学校往往不能进行长久的投入。
其次,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受高校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的影响,不同高校隶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既有国家直属的高校,又有省属高校,同时也有民办普通高校,其高校的管理部门不相同也就导致在管理之中各个高校自谋其政,采用封闭式的自行管理,很难真正做到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发展方向阻碍了各高校的全面发展。
再次,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之中研制的了很多管理软件,但是这些软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进程,例如广西的GD2000,数据信息不完整,也缺乏共享性。
最后,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缺乏现代化专业管理人才。由于我国各高校缺乏统一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导致在发展中专业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匮乏。
三、全面改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相关策略
首先,各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提高高校档案网络信息的资金投入,同时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学校自身都应该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加强高校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力度,以资金为保障全面落实建设的各个步骤。
其次,我国应该全面建设高校档案管理的主管机构以及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全面建设,全面建设各高校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档案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再次,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公的全面自动化建设,利用现行的办公软件系统全面地建设档案的局域网,组织该专业的资深专家,制定落实提升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各个步骤以及相关步伐。
最后,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素质,加大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团队力量。将档案管理学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建立相关交叉学科,同时建设学科带头人制度,提供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四、结论
2005年我国国家档案局颁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后,各个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在近几年推进的高校档案现代化与信息化全面集中建设中,高校档案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以上是以我国高校档案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为研究主题,全面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剑峰,苏晓英,王勋英,秦锋,丁琳.网络化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0).
[2]张咏梅.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J].职业,2010(03).
[3]李淑芳,陈顺通,赵尔男.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高等院校 档案管理 信息网络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12-01
一、推进我国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建立,推进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以高校的校园网为基础,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基本质量与效率;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能够促进高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利用校园网,学校、各个学院、各专业办公室可以增加高校学生相关档案的更新与建立。在建立相关数据库的基础上,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的网络建设全面分析各个专业、各个学院、各个部门相关信息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档案管理繁多、工作量大的现实问题。
其次,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有利于全校师生查询各类档案资料。档案部门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发布通知,提供可以开放的档案目录、条目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等。同时在校园网网站上建立专门的链接以及搜索框,学校师生与教职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份账号以及密码等进行相关查询。这样可以减少时间与空间距离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办事效率。
再次,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进程。我国高等院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档案的网站化管理,进一步拓展档案可以利用以及服务的范围,全面实施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
二、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不利于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全面建设。学校资金大多投入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上,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尚少。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不能在一时一地取得成绩,需要学生进行长期投入,但是很多学校往往不能进行长久的投入。
其次,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受高校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的影响,不同高校隶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既有国家直属的高校,又有省属高校,同时也有民办普通高校,其高校的管理部门不相同也就导致在管理之中各个高校自谋其政,采用封闭式的自行管理,很难真正做到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发展方向阻碍了各高校的全面发展。
再次,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之中研制的了很多管理软件,但是这些软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进程,例如广西的GD2000,数据信息不完整,也缺乏共享性。
最后,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缺乏现代化专业管理人才。由于我国各高校缺乏统一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导致在发展中专业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匮乏。
三、全面改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相关策略
首先,各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提高高校档案网络信息的资金投入,同时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学校自身都应该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加强高校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力度,以资金为保障全面落实建设的各个步骤。
其次,我国应该全面建设高校档案管理的主管机构以及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全面建设,全面建设各高校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档案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再次,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公的全面自动化建设,利用现行的办公软件系统全面地建设档案的局域网,组织该专业的资深专家,制定落实提升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各个步骤以及相关步伐。
最后,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素质,加大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团队力量。将档案管理学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建立相关交叉学科,同时建设学科带头人制度,提供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四、结论
2005年我国国家档案局颁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后,各个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在近几年推进的高校档案现代化与信息化全面集中建设中,高校档案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以上是以我国高校档案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为研究主题,全面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剑峰,苏晓英,王勋英,秦锋,丁琳.网络化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0).
[2]张咏梅.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J].职业,2010(03).
[3]李淑芳,陈顺通,赵尔男.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