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诗歌赏析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中学语文考试的一个必考考点。对于诗歌,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并不陌生。可是对于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一点,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的技巧便成了解决诗歌类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通过找寻“诗眼”来进行诗歌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或是在一些试题作业上经常会有一些诗歌赏析类的试题,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诗歌题目:在某句诗中,这个字能不能被另外一个字替代,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比如在杜甫的《茅屋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经常会这样来考,关于题目当中的“破”字能不能改为“吹”字,为什么?
  通过这类题目,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诗眼”,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寻诗的“诗眼”的意识和习惯。那么怎样来寻找“诗眼”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难题。一般来说,诗词中最重要的那个字词就是诗眼,例如: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恨别》)“老”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一个“老”字充分表达了这种浓厚的情感。找到诗眼后,再根据诗词前后认真揣摩诗眼的真正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怀,这样理解起来就要准确省事很多。看诗先找寻“诗眼”,找这些比较典型的词,也就是我们的“诗眼”。以“诗眼”为突破口,通过“诗眼”来走入诗歌,去进一步理解诗歌。
  二、在诗歌中找寻“意象”,通过意象感知诗歌情感
  另外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找寻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从“诗眼”入手,不防让孩子们把视野放的开阔一些。那就是找诗歌中的客观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借景抒情是诗人写诗惯用的技法,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是借助于客观物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而这个客观物象,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意象”。因而我们要走进诗歌,要理解诗歌,要做的就是找寻“意象”。因为只有找寻到了“意象”,才能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情感。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要在学生大脑的知识体系中加上意象这个节点,要让学生明白它理解它。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月亮”这个意象,它代表着思念。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再者如“夕阳”这个意象在诗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它代表着凄凉失落。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诸如此类的还有杨柳代表着惜别,落叶代表失意,春风代表得意等等。
  在平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意象”,然后以此为契机,去体味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诗歌的意境。可以说,在诗歌中找寻“意象”,也是一个赏析诗歌的有效途径。
  三、通过“诗眼”“ 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
  当学生在自己欣赏诗歌时,大脑里已经有了“诗眼”、“意象”这样的概念时,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开始有“诗眼”“意象”概念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就要试着从“诗眼”“意象”的樊笼中跳脱出来,开始给学生引入另外的一个概念,这就是意境。那么意象和意境是什么关系呢?
  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我们的孩子在初一就已经学过描写秋天的名篇,被誉为写秋之鼻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当中,马致远以其高超的妙笔,运用白描手法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枯藤、老鼠、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游子等)为我们渲染了一种深秋寂寥,萧索的氛围,透过这些景物,就自然理解了那个游子的寂寞以及思乡的无限惆怅,唤起天涯倦客的无限感动。这里的“境”就是所选取的意象,“意”就是游子的情怀。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意象这个客观事物,这个载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因而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诗歌主观情感的把握,之于我们的语文诗歌教学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重于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找寻意象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观情感,从而体味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意境,可以说是赏析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我们的诗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找寻“诗眼”,找寻“意象”,体味意境,它不是割裂的一个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诱导,让学生养成赏析诗歌的这种习惯,在诗歌中主动的去找寻诗眼、意象和去体味意境。
其他文献
【摘 要】  写作是学生观察世界、描述世界、发表感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写作能力高的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也比较高,学生的综合发展潜力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结合写作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探讨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流水式写作,丝
【摘 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阅读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具有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约资源的特点,目前网络阅读发展具有受众多、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特点,随着信息化的深度发展,网络阅读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网络阅读 发展现状 前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阅读,网络阅读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这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小学语文古诗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古诗学习 翻转课堂 主动学习  一、教育新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21世纪新出现的教学理念,由美国著名著名的教育专家J.Wesley.Baker教授首先于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提出,其核心思想就是重构教
恩施市被确定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后,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各教育单位的教育城域网和覆盖校园的校园宽带网,实现了网络的高速互联互通。随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程的深入推进,学校、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  2015年教育部转发《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三部委文件”
期刊
多年来,江汉区教育局将保障教师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紧跟形势,超前谋划,构建了一整套以确保增量为前提,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奖励性绩
期刊
【摘 要】  随着研学后教之风愈发影响教学课堂,对于小组合作研学的探究,我们都有更多的了解。在小组合作研学过程中,基于对教与学目标最优化的追求,笔者从“联系全文、图文结合、假设推想、联系课外、小组讨论”几个研学策略出发,对小组合作研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研学策略  新課改全面推开,现在,研学后教之风已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围绕一个较大主题,适时推出超常规的较大容量的特刊(或一日出版几十版甚至100版、200版,或一段时间连续出刊形成一个系列),这在新闻界虽已屡见不鲜,
【摘 要】  高中阶段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缺失对“自我主张”的观照。要么偏题、离题;要么老生常谈、雷同;要么结构混乱、不知所云;要么分析不到位,观点不明确,罗列、堆砌等等。为此,议论文写作中,应加强对学生“自我主张”的引导,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高中 议论文写作 自我主张  议论文写作要剖析事件、分析事理,要从论据中来提出论点,摆明自己的主张,并给予严谨的论证。事实上,很多
集团化、集约化是当今媒体发展的主题。在集团化的趋势下,地市报是坐等“收购”,还是与时俱进,大有大做,小有所为,在竞争中求发展?这是当前地市报人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