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写字、认真听讲、做听课笔记、勤查字典和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培养 习惯
  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处于主体地位,是由学生主体意识所决定的,所谓主体意识就是学生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条件,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获取、内化和改造的本质力量欲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的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适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写字的习惯
  《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写字既利于巩固识字,又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陶冶情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写字的好习惯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也包括写的习惯。其次,要注意培养的方法。教师要着力示范,严格要求,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田字格的范字,结合笔顺笔画。教学时要依次讲明每个字的各种笔画的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示范写一次,开始使用田字格时要耐心说清,严格要求,但写了一段时间还要指导学生按字的整体形态来安排字的笔画结构,让学生逐步脱离田字格,只利用横格写字。另外教师要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感到书写是乐事,使其乐其业
  二、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与其它形式的教学有它无可争辩的优越性。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动、自控制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其学习能力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注意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特别要关注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意志力,我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语言中要求准确、通俗、明白、生动有趣、和谐动听,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进行单调乏味的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讲的良好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察言观色,及时反馈,教学中如果大多数学生神采飞扬,情绪高涨,那就按原定教学计划进行,如果发现多数学生无精打采,东张西望,说明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就应调整原定计划速度,必要时重新组织内容。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不断感到学有所得,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促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诱发出求知的强大内驱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做听课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注意做听课笔记,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并养成这一习惯。人的头脑能记下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记录加以储备,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记忆速度快,但遗忘也快。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笔记本,并强调要做好每节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笔记,能让他们在遗忘后能及时巩固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长时间记录。而在做课堂听课笔记的过程,也是动脑动手的过程,它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条理思路,提高听力和记忆力,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速记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养成了做听课笔记的习惯,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养成勤查字词典的习惯。”②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小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是学会读写的重要一环。字典能帮助小学生扫除读写障碍,有效地完成读写任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遇到疏疑的字词,不是马上告诉答案,而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然后,在学生对字词意分辨不清时,引导学生根据字词所在的上下文确定采用哪种解释合适。教师要力争让学生做到每学一篇课文,每读一本书,遇到不懂的字词,都要学生自觉地查一查字典。让字典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并让这一学习习惯成为终生受用的财富
  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问题是创造知识的源泉,也许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比较幼稚,但是幼稚的背后蕴藏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正是这种求知欲、好奇心构成了他们将来从事知识创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某种知识,同时,重视知识产生的背景,发现过程,思维方式等。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讲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逐步形成习惯。教师有必要教学生科学的质疑方法,在问什么,怎么问等主要方法上进行训练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质疑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读书学习,使“教堂”变成“学堂”,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自觉地学好语文,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正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逐步走向素质教育的轨道。新课程目标下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交际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语感,获得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要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几个多与少。  一、多说英语,少说中文  众所周知,英语是说出来的,课堂教学中的一切语言知识训练及基本能力技巧都是为“说”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注重实效性  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活动目的,都算不上有效的活动。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以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宗旨。目前许多的学生课堂活动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要多识少写。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扩大识字总量,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并通过加强复习、拓展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防止识字遗忘。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多识少写;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另一方面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让学生一接触汉字就能喜欢汉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一、构建新的
【摘 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具体实施分层教学,十分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每个同学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 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优势作用并且加以准确运用,让课文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帮助学生真切地领悟课文的韵律美、形象美、结构美、主题美,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创造美,使教育在语文课中达到美育的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 美感 美育  一、情境再现,挖掘人物形象品格美  语文课本中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是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神圣职责。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老师应教育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做到认真听课,积极思索,独立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