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浪潮经久不衰,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要及时转换方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逐渐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尚在初期阶段,而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发展。第二,小学数学虽然较为简单通透,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的逻辑推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各个的学科学习也都有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2.1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思维的活跃
众所周知,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成长环境单纯并且知识层面较浅薄,所以他们在小学阶段较中学阶段更加好动,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有好奇心,可以说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着教师来填充色彩。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课“圆”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画圆的小视频,如小明用拇指为轴心,食指绕轴心转动在纸上比划出一个圆,小红拿出一根绳子一头在纸上固定一个点,另一头缠着一支笔绕着固定点转动画出一个圆,小华拿出买好的圆规在纸上轻松的画出一个圆。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激发他们兴趣后再让他们自己实践画出一个圆。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2.2鼓励学生创新,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敢于说出自己的各种想法,敢于质疑老师。虽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一般都比较少,对老师的质疑也大都不正确,但是学生每一个想法的提出都极有可能蕴含智慧的火花,蕴含未来发明创造的希望。因此,希望各位教师积极的鼓励小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并大胆提出想法,教师也要勇于直面质疑并解决学生的疑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如解答“某工厂生产一批儿童用品,原计划一天生产48件,十天完成任务。实际上该工厂八天就完成全部的任务。求解该工厂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几件儿童用品?”一题时,一般的解法,先求出总的儿童用品生产数,再除八得到实际上每天的生产数,然后做减法得到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的件数。而有一名学生却另辟蹊径,他的解法是,因为实际上提前两天完成,所以十天的生产任务就要分在八天内完成,所以48÷8×2=12,每天多做十二件。通过这个与众不同的方法可以看出该学生思维很活跃,解题思路和答案正确可以看出他的思路严谨,教师对这种极具创造性的想法应该给予鼓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并不是站不住脚的浮想联翩,而是基于对事物本身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上的灵活运用。例如,老师在讲解简便计算一课时,可设计“289+290+292+291”和“16×5×125”两题,要求学生快速并准确的求解。学生的通过细致的观察后发现第一个式子的数都与290相差很小,若是把他们都看成是290加几或减几,再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如“(290-1)+(290+0)+(290+2)+(290+1)”,就能简便运算。对于第二个式子,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也能发现,式子中的16可以拆分成“2×8”,则第二个式子可以写成“2×5×8×125”,通过以前的积累学生可以轻易得知“8×125=1000”,由此第二个式子也能快速简便的得出答案。通过此类训练让学生寻找简便计算的规律,做题之前先观察式子结构,判断是否可以运用简便运算再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解答。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寻找做题的技巧和规律,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
3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简析了三条关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建议。希望小数学教师注重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11):496.
[2] 王立武.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98.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逐渐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尚在初期阶段,而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发展。第二,小学数学虽然较为简单通透,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的逻辑推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各个的学科学习也都有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2.1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思维的活跃
众所周知,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成长环境单纯并且知识层面较浅薄,所以他们在小学阶段较中学阶段更加好动,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有好奇心,可以说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着教师来填充色彩。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课“圆”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画圆的小视频,如小明用拇指为轴心,食指绕轴心转动在纸上比划出一个圆,小红拿出一根绳子一头在纸上固定一个点,另一头缠着一支笔绕着固定点转动画出一个圆,小华拿出买好的圆规在纸上轻松的画出一个圆。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激发他们兴趣后再让他们自己实践画出一个圆。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2.2鼓励学生创新,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敢于说出自己的各种想法,敢于质疑老师。虽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一般都比较少,对老师的质疑也大都不正确,但是学生每一个想法的提出都极有可能蕴含智慧的火花,蕴含未来发明创造的希望。因此,希望各位教师积极的鼓励小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并大胆提出想法,教师也要勇于直面质疑并解决学生的疑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如解答“某工厂生产一批儿童用品,原计划一天生产48件,十天完成任务。实际上该工厂八天就完成全部的任务。求解该工厂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几件儿童用品?”一题时,一般的解法,先求出总的儿童用品生产数,再除八得到实际上每天的生产数,然后做减法得到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的件数。而有一名学生却另辟蹊径,他的解法是,因为实际上提前两天完成,所以十天的生产任务就要分在八天内完成,所以48÷8×2=12,每天多做十二件。通过这个与众不同的方法可以看出该学生思维很活跃,解题思路和答案正确可以看出他的思路严谨,教师对这种极具创造性的想法应该给予鼓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并不是站不住脚的浮想联翩,而是基于对事物本身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上的灵活运用。例如,老师在讲解简便计算一课时,可设计“289+290+292+291”和“16×5×125”两题,要求学生快速并准确的求解。学生的通过细致的观察后发现第一个式子的数都与290相差很小,若是把他们都看成是290加几或减几,再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如“(290-1)+(290+0)+(290+2)+(290+1)”,就能简便运算。对于第二个式子,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也能发现,式子中的16可以拆分成“2×8”,则第二个式子可以写成“2×5×8×125”,通过以前的积累学生可以轻易得知“8×125=1000”,由此第二个式子也能快速简便的得出答案。通过此类训练让学生寻找简便计算的规律,做题之前先观察式子结构,判断是否可以运用简便运算再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解答。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寻找做题的技巧和规律,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
3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简析了三条关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建议。希望小数学教师注重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11):496.
[2] 王立武.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