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我为你痴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若可以,将生活的镜头快速倒退到10年前。那是2009年,我考上大学的那个夏天。我如约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期待已久的文学院的一名学生。终于,终于可以彻彻底底,痛痛快快地醉身于语文。
  语文,是什么?
  于我而言,是从小傲人的语文单科成绩?是各种竞赛时,语文老师心头的第一人选?是同学们交口称赞的习作能力?不,我骄傲地认为,不仅如此。
  于我而言,语文是抬眼瞥见一树桃花,被那扑面而来的“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完完全全地笼罩;语文是仰头看樟树飘黄,岂不有“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惆怅;语文是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少女情怀;语文是陆游“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痛定思痛……
  语文是萦绕心头的情怀,是永不老去的感知。
  象牙塔里的生活总是美好但匆匆,四年时光,转瞬即逝。2013年,我顺利考上梁溪区的教师编制,成为了东林小学的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我再一次骄傲地证明了自己的语文能力,甚至沾沾自喜,难不成还摆平不了一帮小学生?我定让他们妥妥地爱上语文!
  就这样,我带着热情和自信,在暑热未尽的九月,踏上了讲台。我教四年级5班,这是一个每个学生都很有个性的班级。至今我还记得这些孩子的名字,甚至学号。因为我和他们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被“飞检”。开学初,学校就传达了区里即将来学校“飞检”的通知,要求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准备,尤其是新教师。我浏览了一下第一单元的课文,《秋天》这篇课文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首现代诗,通篇精巧的拟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美妙至极。于是决定上《秋天》,我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有太多知识点值得教给学生了。比如拟人的作用,可以设置仿写让学生来强化,现代诗的韵律美也是需要好好介绍,这样我的学生一定会爱上诗,有望成为小诗人呢!我越想越得意,觉得自己在酝酿一个惊世之作。“飞检”当天,教研室的老師走进了我的课堂,我努力让自己镇定,照着备课笔记开始上课。一开始,学生还比较配合,但慢慢地,我发现我的预设和学生的回答简直天差地别,他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歪理,竟也能自圆其说,这下轮到我冷汗直流。到仿写环节了,我预设的课堂高潮竟成了尴尬的冷场,学生或托腮,或呆坐,或交头接耳,全然没有我要的精彩答案。这节课在尴尬中结束了,不用教研员开口,我就知道糟透了!
  教研员和颜悦色地对我说:“第一年上班吧!”
  我点头,羞愧万分。
  “那你跟我说说你对这节课的想法吧。”教研员依然和蔼可亲。
  我鼓起勇气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一五一十地说出自己的设想。
  “想法非常好,可是你这节课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读书不过关,学生连课文都没读好,就没有办法开展更有深度的教学。”
  我恍然大悟,整节课,我除了开头让他们自读了一遍课文,竟再也没有组织过朗读。很多学生对课文都是陌生的,又怎么会听得懂我说的那些知识点呢?
  我很感激那位教研员,面对那么糟糕的课堂,她还是认真听了下去,面对经验严重缺乏的我,她春风化雨地点拨了我,激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钱梦龙老师说过,语文课堂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语文课堂的任务可以有很多,除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还有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教会学生读书,抓住了这一条,其他的任务完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化功能是间接的、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是学生自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无需教师‘渗透’的”。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学现状,这种朴素的理念尤为可贵。
  往后的语文课堂,我分外关注读书,也培养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习惯。每提出一个问题后,我都会给学生时间浏览课文,看着他们轻轻翻动书页,然后骄傲地举起小手,生动地诠释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一堂语文课,从朗朗的读书声开始,由哗哗的翻页声伴奏,这简直是天籁,余音绕梁,超过了任何多媒体。
  第一次落泪。学校为了年轻教师的发展,特地给我们请了导师——邱老师。这位邱老师年过七旬,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目光锐利,是个水平很高且要求严格的导师。我十分敬畏她。每周一,她都会准时坐在教室里,听我上课。这一天,上完课,我走到她身边等待评课,只见她很严肃,目光严厉。我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
  我鼓起勇气问:“邱老师,麻烦您帮我评
  评课。”
  “你觉得你上得怎么样。”邱老师反问我。
  我自以为整节课上下来挺顺利的,想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了,学生读书也不错,我甚至还多了五分钟让学生练了字。我陷入了沉默。
  “你如果再按你这样的教法,你们班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差,以后语文课根本就没有他们的参与意义了!你知道吗,你只为班里十几个孩子在上课!”邱老师很生气,语气很严厉。
  我站在原地,手里捧着语文书和备课笔记,却像捧着千斤重担。我看到备课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好几天思考的成果,我总是在努力做个好老师,但是邱老师却认为我只关注了十几个学生。那一刻,我委屈茫然。只能加快脚步,不让学生看到我的眼泪。
  在办公室里,我不断地思考邱老师的话语,一遍遍地在脑海里重复我的教学流程。突然发现,整节课我真的集中喊了十几个学生发言。扪心自问,这十几个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所以从他们那里,我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答案,于是我的课堂才能如此行云流水。而剩下的学生呢?他们在听吗?听懂了吗?不得而知。所以我的语文课,不过是一场秀而已,这样华而不实的语文课,怪不得让邱老师生气。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为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往后的语文课堂上,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再为了课堂的流畅进行,而剥夺每个学生的思考机会。即使答错,也是进步的开始。
  就这样,在每天看似重复的教学生活里,我过着独一无二的每一天。一晃,已是六个年头了。这六年里,我携带着温柔和善意,裹挟着智慧和坚持,内心逐渐强大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开始追求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我开始承担学校的公开课任务,并且完成得不错。
  我完成了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一路不免颠簸与坎坷,但好在时时有前辈的关怀和叮咛,我的脚步愈发的稳健。唯一不变的,还是我对语文的初心。因为爱得热烈,所以追得赤忱。哪怕山高路远,我也会山一程,水一程,终有一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星河滚烫,而你是人间理想——语文,我为你痴狂!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8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法就是借助形象进行创新思考的方法。  在采取形象思维进行创新思考的过程中,一是要借助参考形象,二是要借助创新形象。参考形象就是把创新思考时参考的东西形象化;创新形象就是把创新的有关方案形象化。现在,人们更可应用有关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建立三维立体动化,虚拟仿真出所要创新的形象,可达到生动逼真的程度,这就更有利于帮助我们进行创新构思。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好
摘要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个案,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本区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紧密联系实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21-0
摘要 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组织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掌握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Blog在研究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研究生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   教师之“教”,学生之“学”,在语文课堂统一为彼此和谐融合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依存性的主体,就像《易经》中太极图的 “阴阳鱼”。白者表示阳,黑者表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显阴藏,阴阳互易。在特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师生交替变换,时而凸显为“白鱼”,时而隐身为“黑鱼”,课堂浑然天成,如鱼戏水,尽享自然妙趣。教,真正服务“学”,始于教学设计,
1 互联网使用现状    互联网由于其先天的高度操作交互性、自主性,信息需求的人性化、多元化和宽泛化,知识概念的前卫化、时尚化,思想交流的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网络身份的隐藏性、虚拟化,信息流通的即时性、便捷性等特性,吸引着青少年。然而,在众所周知的网络“黄、黑、毒、暴”的严重干扰下,由于社会、法律机制对网络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一些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
在分析教师职业惰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教师利用Blog克服职业惰性,促进自我发展的功效,即它不仅可提供学术性知识,又可提供师范性知识;它能够提供环境支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它可以促进反思,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感情投入。    教师职业惰性及原因分析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惰性”,是指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在教师发展的某一阶段,教师教学活动往往喜欢以一种默会的思想指导,以自
选文篇目:  《树叶蝴蝶》 《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书》  《树叶的香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儿童诗充满情趣、富有节奏感等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诗情,并激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体会想象在儿童诗创作中的作用,感受诗人是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加以想象,并进行创作的。  教学过程:  一、与秋天的邂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和您的团队所进行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怀源:我和团队研究实践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从2005年开始的,大概有15年的时间了。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的阶段;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是教学实践落地和深化的阶段;2014年7月至今,是理论和实践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我们在此期间研究美国的“
“绘本”又称“图画书”,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述故事的。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绘本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接受和阅读需要产生的,日本儿童读物研究会撰写的《儿童和绘本的学校》在概括绘本的定义时认定其“内容、表现、造书都以儿童为主要对象设计”,明确了绘本“为儿童”的性质。  一、学生绘本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                 笔者针对我校600多名低年级学生开展了
教材解读  六年级上册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学生围绕“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开放性话题,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完整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但在事物描写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融入感情,缺乏方法和策略。因此,本课教学将紧紧依托教材习作文本,集中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来展开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