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对缺氧/复氧(A/R)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缺氧2 h/复氧24 h,建立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R组和CaSR激动剂氯化钆(GdCl3)组.四氮唑嗅盐法(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CaSR、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3
【机 构】
: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对缺氧/复氧(A/R)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缺氧2 h/复氧24 h,建立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R组和CaSR激动剂氯化钆(GdCl3)组.四氮唑嗅盐法(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CaSR、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3、9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显示A/R后心肌细胞凋亡为(17±3)%,与对照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aSR表达也增加.CaSR激动剂GdCl3使心肌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至(28±4)%,MTT检测表明心肌细胞存活率仅为(51.2±6.8)%;CaSR、caspase-3、caspase-9和Cytc表达进一步上调,明显高于A/R组.结论 CaSR通过线粒体Cytc-caspase-3途径参与了A/R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微小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其高度同源拷贝SMN2基因可调节疾病的严重性,两个基因间功能的不同是编码区单个核苷酸不同致沉默突变使SMN2转录翻译大为降低.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实验中已显示出较好前景。
国外学者报道了一组既往正常的儿童,在发热后出现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或癫(癎)持续状态,预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药物抵抗性癫(癎)的临床病例,将其命名为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癎)综合征.目前该病病因不明,病情危重,预后差,脑脊液、脑活检和神经影像学未见特异性改变,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报道生酮饮食可能有效.该文就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在IRI急性期,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C3沉积和Toll样受体2、4表达增加;树突状细胞早期活化导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等迁移到缺血后肾脏.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活化产物、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肾脏IRI急性损
神经母细胞瘤是极易发生骨转移的儿童实体肿瘤,其发生骨转移后引起影像学可见的溶骨性破坏.在这个过程中,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成骨细胞和骨基质细胞通过分泌一系列相关因子促进骨转移发生.该文对引起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破坏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因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被激活,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以及血中皮质醇水平增高,这是机体适应应激,维持器官和细胞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噪音对新生儿具有潜在性危害.该文总结了噪音对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同时指出提高医务人员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加强NICU管理、科学设计和建设NICU、更新设备及改进医疗过程等,可减少NICU的噪音污染。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早期在早产儿的研究中主要用于红细胞生成.现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神经保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中也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目的 动态观察高氧肺损伤的新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高氧是否导致肾损伤.方法 采用高氧致新生鼠肺损伤的模型,将足月新生鼠分别在(80±5)%氧气(60只)和正常空气(60只)中持续暴露,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 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在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
目的 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rhTNFR:Fc)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患儿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对照原则,将124例JIA患儿分为对照组(62例)及治疗组(62例),两组基础治疗为应用一种以上抗风湿慢作用药物,或非甾体类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临床分型[其中少关节型17例(27.42%),多关节型15例(24.19%),全身型30例(48.3
川崎病在发达国家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但其病因仍然不明。川崎病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川崎病和制定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已有的动物模型中,单次腹腔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萃取物诱导小鼠冠状动脉炎模型较为成熟。该文就干酪乳杆菌细胞壁萃取物诱导的小鼠川崎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