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凯湖乡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距密山市中心36公里。兴凯湖乡总面积199平方千米。全乡总人口为9925人。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满、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全乡有1所中学,2所小学。兴凯湖中学是乡里唯一的一所中学,全校教职员工42名,在校生总数489人。本刊记者讲述兴凯湖中学因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发生在学生、教师、校长身上的三个故事。
为学生家长搜索致富的信息
孙小苗就读兴凯湖中学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二年级),他家里除种植农作物以外,还养殖貉子,卖貉子皮来补贴家用,孙小苗的学习费用主要就来自卖貉子皮的收入。过去家里卖貉子主要是凭借他爸爸多年的当地市场经验来判断买卖(他爸爸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但由于貉子皮的价格受到国内外市场价格涨幅的影响,判断的局限性时常会出现误差使收益受到影响。
2004年貉子皮价格的暴跌给许多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孙家这一年也是连本带利赔了进去,家里的一些计划也只能成为泡影。到了2005年养殖貉子的农户寥寥无几,在是否继续养貉子问题上家里的意见分歧很大,他妈妈主张还是脚踏实地种些粮食至少可以解决一年家人的口粮问题,他爸爸不甘心养了这么多年貉子,经验也不少怎么说赔就赔了,就是赌也要再赌一年,就这样他爸爸顶着来自他妈妈以及乡里乡亲们的压力开始养起了貉子。
这一年孙小苗爸爸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每天细心饲养,精心照料,貉子也特别争气,个个长得毛色光亮。眼看着收购季节到了,孙小苗爸爸的心里越来越沉重,如果今年要是再赔了,不仅孩子妈妈那关难过,还有乡亲们的嘲笑,一家人的希望是不是又要落空?想到这些孙小苗爸爸是一脸愁云。收购开始时貉子皮的价格果真又是很低,是卖还是不卖?孙小苗爸爸犯了难,按以往经验来判断,市场价格不至于这样低迷,是人为原因还是什么?去年对市场价格判断的失误使孙小苗爸爸不敢再下结论了。
这天晚间,孙小苗放学回来见爸爸正为这事犯愁的连饭都吃不下去,心里也很难受,想怎样来帮助爸爸呢?突然孙小苗想到了学校信息技术老师讲过的一句话:“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对,为什么不去借助“搜索引擎”来帮爸爸解决这个难题呢,想到这儿,孙小苗异常兴奋,可转念一想家里别说上网就连电脑也没有,能否求助于信息技术老师李鑫呢?
第二天孙小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李鑫老师,孙小苗把事情一说,没想到李鑫老师非常痛快地答应帮助孙爸爸。放学后孙小苗带着半信半疑的爸爸来到了学校的机房,只见李鑫老师在搜索引擎打上关键词“黑龙江貉子价格”,立刻出来1500多条信息。接着又搜索“中国貉子皮价格”,又是大量的信息涌了出来,随着国际市场对貉子皮需求量的增加。这一年孙小苗的爸爸成了貉子收购战中最大的赢家,而学校信息技术老师也成了十里八村远近有名的“市场咨询分析专家”。
原来2004年,孙小苗所在的兴凯湖中学参加了“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通过搜索引擎,让同学们知道在引擎上能够满足自己想要知道的一切未知 ,从那一刻起同学们喜欢上了信息技术课。
过去孙小苗的爸爸认为网络只能让孩子沉迷在游戏、聊天中,对于学习和生活没什么帮助和改变,所以他绝不允许孙小苗碰电脑更别说是上网了,在兴凯湖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像孙小苗的爸爸这样。如今的兴凯湖乡好多农户学会了借助信息技术来致富,兴凯湖中学也义务为乡亲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携手助学”重塑了李鑫的教师生涯
见到李鑫老师时给我的反差很大,一个来自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却阳光灿烂般自信地侃侃而谈,随着交谈的深入他的教师职业经历更是让我震惊,这种反差和震惊驱使我要探究这个年轻教师为何如此这般让人刮目相看。
1998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当时叫微机课),那时全校只有一台486的台式机,当做宝贝似的舍不得让老师们使用。当校领导决定让李鑫负责这门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时,本来就在这方面有一点点基础的李鑫真是喜出望外,很快就被这个当时还并不多见的充满高科技气息的新生事物吸引住了,一头扎进了从零开始的学习中。
90年代末,在边远农村乡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对于那里的学生们来讲,充满了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李鑫也投入极大的热情想把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普遍的反映就是很喜欢信息技术课,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会笑”的评价让李鑫感到委屈,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难道自己真的只适合与机器打交道?李鑫想到可能放弃课堂教学,转去做硬件设备和网络维护,帮着科任老师做做课件之类的工作也许更适合自己。
2004年底,“携手助学”项目来到了兴凯湖中学,李鑫参加了在武汉华中师大举办的百间IT教室管理员培训班,最初他以为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却没想到正是这次培训开始,不仅改变了李鑫长期以来与人交流沟通上的能力欠缺,也促使他对教师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些都来自于微软讲师在培训过程中对他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两位微软金牌讲师对培训学员所表现出的强大亲和力以及为人处事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都深深打动了李鑫。
“携手助学”项目的讲师是余勇和马力,初见面时就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微软的培训方式是李鑫在所有培训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培训内容非常多,强度也非常大,真是时间紧任务重。但讲师们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完成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的潜能和热情都激发出来。
全班学员被分成多个协作学习小组,组成自己的团队。作为小组学习成绩重要指标的作业展示阶段到了,各小组之间的活动竞争达到了高潮。由于技术出色而在小组作业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上李鑫承担了较多的工作,所以小组成员一致推荐由最熟悉作业的他来担任作业展示演讲,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以前在学校教师会上发个言都紧张得要命的李鑫对自己演讲水平极度缺乏信心,担心会把作业展示搞砸而影响小组成绩。在与余勇讲师的交谈中,一句“人总是要做一些突破自己极限的事,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你缺乏的只是信心” 使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没有尽全力去做,只有突破了自己才会获得成功。在随后的小组作业展示中,在小组成员的全力支持下,依靠绝佳的作业创意制作和演示过程中李鑫超常的发挥,小组作业获得了第一名,这次经历也让他树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
参加微软培训回来的李鑫有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试着更多的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训时微软讲师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的讲解,时不时穿插的轻松谈笑,不经意间的即兴幽默,总是让学员们在笑声不断中学习技巧,他们用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营造出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李鑫深切地体会到了微软金牌讲师的含金量,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加努力地学习之外,他也开始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随着这些转变,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在“携手助学”项目论坛的交流活动中,由普通用户到版主,再到超级版主,李鑫在一次次参与论坛版主活动的过程和与余勇等微软(中国)员工的接触中,学到了更多专业技术之外的东西。在参加百间教室“创新应用主题大赛”的过程中,李鑫参加了很多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的讲座,每次都让他获益匪浅。
获得了技术和理论基础的支持,李鑫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成功,他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他的潜力也不断的被发掘,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现在他已经成了本市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名人”,时不时会被上级部门点名去承担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而且现在的他,和学生们在一起已经成了一种快乐,他的课堂也充满了笑声。
兴凯湖中学副校长刘伟新谈“改变”
2004年还是电脑盲,对于互联网更一窍不通的刘伟新副校长谈起“携手助学”项目时,如数家珍一样细说起这个项目给学校老师以及他本人带来的变化。
故事之一:“四大傻”的转变
学校刚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时,很多老师不接受,认为电脑很神秘,不好学,也不实用,有抵触和畏难情绪,尤其是年龄大点的老师连开机、关机、找文件夹都弄不明白,还有的常规教学的“高手”认为信息技术是花架子,只是搞噱头的高科技道具,对于正常的教学帮助不大。几个信息技术水平最差的老师被大家善意地戏称为“兴凯湖中学四大傻”。用信息技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吸引他们,及时推出了几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级研讨课,课后大家讨论学习,总结交流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
经过引导、培训,绝大部分专任教师在教学上都达到了培训要求,当时 “四大傻”之一的张代斌老师年龄最大,作为校科研主任,现在已经能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上报材料、方案、各种表格都能处理。其他三位老师因为想尽快缩短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家里也都买了电脑,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故事之二:鸟枪换炮,农村学校“亮剑”镇四方
2005年课堂教学大赛上,学校的参赛教师队伍带着微软捐赠的投影机、笔记本电脑、投影幕等设备来到比赛现场,赛课时老师全程使用学校自带的设备上课,而且在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上都表现不俗,当时在场的其他参赛老师和听课老师纷纷露出羡慕的目光,评委也感到很惊讶,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农村中学居然也拥有这样的好“装备”,而且性能比城里学校的还要先进。
赛课结束后,市教育局主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赞叹地说:“这节课讲的太好了,比前面的都好,课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果公布后,学校参加赛课的三位教师大获成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姚宝昌老师和获得二等奖的张中军老师代表密山市参加鸡西地区赛课,借助先进的设备和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姚宝昌老师和张中军老师分别获得鸡西地区一、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创造了学校历史上最好成绩。
农村学校“亮剑”教学大赛,一炮打响,“携手助学”项目活动也因此得到了周边地区学校的认可和关注。
故事之三:家用电脑的更新换代
随着对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了解,教师购买家用计算机并安装ADSL宽带上网的人数急剧增加,由2004年的不足12%迅速攀升到现在的接近90%,而且对计算机的投入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兼容机发展到现在的品牌机,目前已经开始由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发展,老师们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需求已经越来越高,学校的老师在网上积极踊跃参加“携手助学”项目组织的校际协作、项目论坛交流等活动,与全国各地同行们交流经验探讨教学和生活中问题。
故事之四:我的变化
过去在写经验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时候,觉得是个苦差事,一页一页写得手腕酸痛,头昏眼花,修改一点就要重新抄写一遍,每一份材料结稿的前前后后不知要抄写多少遍,想起来头就疼。2004年参加“携手助学”项目培训后,我学会了打字、处理文档、建立资料文件夹,基本满足了办公需要,对Office教学与应用已经基本掌握,再也不为爬格子犯愁了,我还学会了使用电子邮箱,很多时候就不必为了上报一份材料而出差奔波一天,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还大大节约了办公成本。
由于参加“携手助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活动的原因,我经常登录“携手助学”项目论坛。当时论坛还处于草创时期,开设了“自由贴吧”版块,在参加交流活动一段时间之后,我申请做这个版块的版主,很快被批准了。从那个时候起,为了管理好自己负责的版块,我自学了图片管理和制作技术,很快自由贴吧成为论坛最受欢迎的版块,人气旺盛,我也成为论坛前5位发贴最多、最活跃的用户,被项目论坛管理团队评为“最佳人气版主”。
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论坛版主线下培训交流活动,版主活动让我更热爱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从电脑盲到论坛版主,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挑战让我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也使自己的思维更理性、更成熟,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为学生家长搜索致富的信息
孙小苗就读兴凯湖中学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二年级),他家里除种植农作物以外,还养殖貉子,卖貉子皮来补贴家用,孙小苗的学习费用主要就来自卖貉子皮的收入。过去家里卖貉子主要是凭借他爸爸多年的当地市场经验来判断买卖(他爸爸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但由于貉子皮的价格受到国内外市场价格涨幅的影响,判断的局限性时常会出现误差使收益受到影响。
2004年貉子皮价格的暴跌给许多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孙家这一年也是连本带利赔了进去,家里的一些计划也只能成为泡影。到了2005年养殖貉子的农户寥寥无几,在是否继续养貉子问题上家里的意见分歧很大,他妈妈主张还是脚踏实地种些粮食至少可以解决一年家人的口粮问题,他爸爸不甘心养了这么多年貉子,经验也不少怎么说赔就赔了,就是赌也要再赌一年,就这样他爸爸顶着来自他妈妈以及乡里乡亲们的压力开始养起了貉子。
这一年孙小苗爸爸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每天细心饲养,精心照料,貉子也特别争气,个个长得毛色光亮。眼看着收购季节到了,孙小苗爸爸的心里越来越沉重,如果今年要是再赔了,不仅孩子妈妈那关难过,还有乡亲们的嘲笑,一家人的希望是不是又要落空?想到这些孙小苗爸爸是一脸愁云。收购开始时貉子皮的价格果真又是很低,是卖还是不卖?孙小苗爸爸犯了难,按以往经验来判断,市场价格不至于这样低迷,是人为原因还是什么?去年对市场价格判断的失误使孙小苗爸爸不敢再下结论了。
这天晚间,孙小苗放学回来见爸爸正为这事犯愁的连饭都吃不下去,心里也很难受,想怎样来帮助爸爸呢?突然孙小苗想到了学校信息技术老师讲过的一句话:“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对,为什么不去借助“搜索引擎”来帮爸爸解决这个难题呢,想到这儿,孙小苗异常兴奋,可转念一想家里别说上网就连电脑也没有,能否求助于信息技术老师李鑫呢?
第二天孙小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李鑫老师,孙小苗把事情一说,没想到李鑫老师非常痛快地答应帮助孙爸爸。放学后孙小苗带着半信半疑的爸爸来到了学校的机房,只见李鑫老师在搜索引擎打上关键词“黑龙江貉子价格”,立刻出来1500多条信息。接着又搜索“中国貉子皮价格”,又是大量的信息涌了出来,随着国际市场对貉子皮需求量的增加。这一年孙小苗的爸爸成了貉子收购战中最大的赢家,而学校信息技术老师也成了十里八村远近有名的“市场咨询分析专家”。
原来2004年,孙小苗所在的兴凯湖中学参加了“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通过搜索引擎,让同学们知道在引擎上能够满足自己想要知道的一切未知 ,从那一刻起同学们喜欢上了信息技术课。
过去孙小苗的爸爸认为网络只能让孩子沉迷在游戏、聊天中,对于学习和生活没什么帮助和改变,所以他绝不允许孙小苗碰电脑更别说是上网了,在兴凯湖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像孙小苗的爸爸这样。如今的兴凯湖乡好多农户学会了借助信息技术来致富,兴凯湖中学也义务为乡亲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携手助学”重塑了李鑫的教师生涯
见到李鑫老师时给我的反差很大,一个来自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却阳光灿烂般自信地侃侃而谈,随着交谈的深入他的教师职业经历更是让我震惊,这种反差和震惊驱使我要探究这个年轻教师为何如此这般让人刮目相看。
1998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当时叫微机课),那时全校只有一台486的台式机,当做宝贝似的舍不得让老师们使用。当校领导决定让李鑫负责这门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时,本来就在这方面有一点点基础的李鑫真是喜出望外,很快就被这个当时还并不多见的充满高科技气息的新生事物吸引住了,一头扎进了从零开始的学习中。
90年代末,在边远农村乡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对于那里的学生们来讲,充满了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李鑫也投入极大的热情想把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普遍的反映就是很喜欢信息技术课,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会笑”的评价让李鑫感到委屈,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难道自己真的只适合与机器打交道?李鑫想到可能放弃课堂教学,转去做硬件设备和网络维护,帮着科任老师做做课件之类的工作也许更适合自己。
2004年底,“携手助学”项目来到了兴凯湖中学,李鑫参加了在武汉华中师大举办的百间IT教室管理员培训班,最初他以为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却没想到正是这次培训开始,不仅改变了李鑫长期以来与人交流沟通上的能力欠缺,也促使他对教师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些都来自于微软讲师在培训过程中对他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两位微软金牌讲师对培训学员所表现出的强大亲和力以及为人处事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都深深打动了李鑫。
“携手助学”项目的讲师是余勇和马力,初见面时就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微软的培训方式是李鑫在所有培训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培训内容非常多,强度也非常大,真是时间紧任务重。但讲师们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完成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的潜能和热情都激发出来。
全班学员被分成多个协作学习小组,组成自己的团队。作为小组学习成绩重要指标的作业展示阶段到了,各小组之间的活动竞争达到了高潮。由于技术出色而在小组作业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上李鑫承担了较多的工作,所以小组成员一致推荐由最熟悉作业的他来担任作业展示演讲,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以前在学校教师会上发个言都紧张得要命的李鑫对自己演讲水平极度缺乏信心,担心会把作业展示搞砸而影响小组成绩。在与余勇讲师的交谈中,一句“人总是要做一些突破自己极限的事,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你缺乏的只是信心” 使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没有尽全力去做,只有突破了自己才会获得成功。在随后的小组作业展示中,在小组成员的全力支持下,依靠绝佳的作业创意制作和演示过程中李鑫超常的发挥,小组作业获得了第一名,这次经历也让他树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
参加微软培训回来的李鑫有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试着更多的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训时微软讲师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的讲解,时不时穿插的轻松谈笑,不经意间的即兴幽默,总是让学员们在笑声不断中学习技巧,他们用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营造出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李鑫深切地体会到了微软金牌讲师的含金量,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加努力地学习之外,他也开始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随着这些转变,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在“携手助学”项目论坛的交流活动中,由普通用户到版主,再到超级版主,李鑫在一次次参与论坛版主活动的过程和与余勇等微软(中国)员工的接触中,学到了更多专业技术之外的东西。在参加百间教室“创新应用主题大赛”的过程中,李鑫参加了很多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的讲座,每次都让他获益匪浅。
获得了技术和理论基础的支持,李鑫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成功,他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他的潜力也不断的被发掘,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现在他已经成了本市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名人”,时不时会被上级部门点名去承担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而且现在的他,和学生们在一起已经成了一种快乐,他的课堂也充满了笑声。
兴凯湖中学副校长刘伟新谈“改变”
2004年还是电脑盲,对于互联网更一窍不通的刘伟新副校长谈起“携手助学”项目时,如数家珍一样细说起这个项目给学校老师以及他本人带来的变化。
故事之一:“四大傻”的转变
学校刚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时,很多老师不接受,认为电脑很神秘,不好学,也不实用,有抵触和畏难情绪,尤其是年龄大点的老师连开机、关机、找文件夹都弄不明白,还有的常规教学的“高手”认为信息技术是花架子,只是搞噱头的高科技道具,对于正常的教学帮助不大。几个信息技术水平最差的老师被大家善意地戏称为“兴凯湖中学四大傻”。用信息技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吸引他们,及时推出了几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级研讨课,课后大家讨论学习,总结交流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
经过引导、培训,绝大部分专任教师在教学上都达到了培训要求,当时 “四大傻”之一的张代斌老师年龄最大,作为校科研主任,现在已经能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上报材料、方案、各种表格都能处理。其他三位老师因为想尽快缩短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家里也都买了电脑,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故事之二:鸟枪换炮,农村学校“亮剑”镇四方
2005年课堂教学大赛上,学校的参赛教师队伍带着微软捐赠的投影机、笔记本电脑、投影幕等设备来到比赛现场,赛课时老师全程使用学校自带的设备上课,而且在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上都表现不俗,当时在场的其他参赛老师和听课老师纷纷露出羡慕的目光,评委也感到很惊讶,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农村中学居然也拥有这样的好“装备”,而且性能比城里学校的还要先进。
赛课结束后,市教育局主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赞叹地说:“这节课讲的太好了,比前面的都好,课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果公布后,学校参加赛课的三位教师大获成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姚宝昌老师和获得二等奖的张中军老师代表密山市参加鸡西地区赛课,借助先进的设备和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姚宝昌老师和张中军老师分别获得鸡西地区一、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创造了学校历史上最好成绩。
农村学校“亮剑”教学大赛,一炮打响,“携手助学”项目活动也因此得到了周边地区学校的认可和关注。
故事之三:家用电脑的更新换代
随着对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了解,教师购买家用计算机并安装ADSL宽带上网的人数急剧增加,由2004年的不足12%迅速攀升到现在的接近90%,而且对计算机的投入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兼容机发展到现在的品牌机,目前已经开始由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发展,老师们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需求已经越来越高,学校的老师在网上积极踊跃参加“携手助学”项目组织的校际协作、项目论坛交流等活动,与全国各地同行们交流经验探讨教学和生活中问题。
故事之四:我的变化
过去在写经验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时候,觉得是个苦差事,一页一页写得手腕酸痛,头昏眼花,修改一点就要重新抄写一遍,每一份材料结稿的前前后后不知要抄写多少遍,想起来头就疼。2004年参加“携手助学”项目培训后,我学会了打字、处理文档、建立资料文件夹,基本满足了办公需要,对Office教学与应用已经基本掌握,再也不为爬格子犯愁了,我还学会了使用电子邮箱,很多时候就不必为了上报一份材料而出差奔波一天,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还大大节约了办公成本。
由于参加“携手助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活动的原因,我经常登录“携手助学”项目论坛。当时论坛还处于草创时期,开设了“自由贴吧”版块,在参加交流活动一段时间之后,我申请做这个版块的版主,很快被批准了。从那个时候起,为了管理好自己负责的版块,我自学了图片管理和制作技术,很快自由贴吧成为论坛最受欢迎的版块,人气旺盛,我也成为论坛前5位发贴最多、最活跃的用户,被项目论坛管理团队评为“最佳人气版主”。
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论坛版主线下培训交流活动,版主活动让我更热爱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从电脑盲到论坛版主,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挑战让我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也使自己的思维更理性、更成熟,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