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是一种能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活动,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其思维活动能力的强弱来区分。在数学领域中,现代数学论把数学教学称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考与探讨问题、推理论证等教学活动的过程都是以逻辑思维为主。本文通过思维训练模式和执据思维训练来对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训练模式;执据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31-01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从各方面的切入来授予学生数学知识,力求全方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中通过全面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有机统一,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效果。思维训练是思维启发后关键的一步,思维训练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思维论。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础性思维,与教学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执据思维训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学校教学中无疑是一条思维训练的新思路。因此,执据思维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作用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到极致。
一、高效的执据思维训练
执据思维作为有效思维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标准的定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是开发智力的一条重要的思维训练的途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尤其重要。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思维,加强高效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和执据思维训练。
例如,教师在进行思维启迪时,可以通过迷宫游戏入手,而游戏的成功路线往往都是从出口处逆推而得,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寻找可以解决问题时所选依据所需满足的条件,这就是执据思维的方式,执据思维非常有利于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言必有据,推理无误是思维的原则之一,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加强此项训练,有利于让学生自觉养成言必有据、推理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基。
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
数学被誉为思维训练的体操,以数学思维为主的课堂教学也正在不断探究和发展。教育事业持续了这么多年,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基本定型,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可以说是现阶段的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模式。
1.提出问题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问题、巧妙地恰当地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是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的首要环节,必须先从教材入手,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思维素材,再通过素材内容进行加工设计,使问题变得更具有思维性、扩散性、疑问性,让学生能在问题中成为思维的主体,很好地融入到其中。
2.展示新课
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體到抽象的过程,展示新课就是要在人的理性认识层面,将数学问题转化加工为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我们知道,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从表面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思维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问题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随机设计,让学生能自主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抉择等,以求让学生的思维操作进入到最积极的状态。3.思维扩展
思维扩展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是要立足于旧知识的,但如果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旧知识的思维就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所以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跨越障碍、实现思维转折、渡过思维关卡,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开发,但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思维与知识的关系。
4.思维训练
在思维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训练作用的素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经典例题,发挥经典例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深化、发展其思维。在进行严谨的益智思维训练时,可适当选用民间一直流传的一些问题,如:“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等,一般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会按照习惯,或者认为都惊飞了而得出只有“零只”的答案。训练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另一侧面充分挖掘题中条件(比如树上有多少只可飞的鸟,或者问题里说的一定是活鸟吗等),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思维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5.思维测评
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在测评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结构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训练中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盲目地下结论,并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对症下药以求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纠正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严谨高效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小结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从执据思维和从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的训练思维模式出发,探讨了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的问题。通过分析,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脱开而论,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并且数学课堂作为训练的渠道,思维训练是大势所趋,教师要处理好思维与知识的关系,为学生思维进步的道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庞杰.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训练[J].湘潮(下半月)(理论),208(1):93.
[2]彭正辉.关于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的探索[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7(0):476-478.
[3]张立彬.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7(03):60.
[4]贺定修.谈数学研究型教学的数学思维训练[J].当代教育论坛,205(04):12-14.
关键词:数学教学;训练模式;执据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31-01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从各方面的切入来授予学生数学知识,力求全方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中通过全面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有机统一,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效果。思维训练是思维启发后关键的一步,思维训练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思维论。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础性思维,与教学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执据思维训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学校教学中无疑是一条思维训练的新思路。因此,执据思维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作用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到极致。
一、高效的执据思维训练
执据思维作为有效思维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标准的定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是开发智力的一条重要的思维训练的途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尤其重要。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思维,加强高效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和执据思维训练。
例如,教师在进行思维启迪时,可以通过迷宫游戏入手,而游戏的成功路线往往都是从出口处逆推而得,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寻找可以解决问题时所选依据所需满足的条件,这就是执据思维的方式,执据思维非常有利于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言必有据,推理无误是思维的原则之一,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加强此项训练,有利于让学生自觉养成言必有据、推理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基。
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
数学被誉为思维训练的体操,以数学思维为主的课堂教学也正在不断探究和发展。教育事业持续了这么多年,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基本定型,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可以说是现阶段的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模式。
1.提出问题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问题、巧妙地恰当地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是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的首要环节,必须先从教材入手,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思维素材,再通过素材内容进行加工设计,使问题变得更具有思维性、扩散性、疑问性,让学生能在问题中成为思维的主体,很好地融入到其中。
2.展示新课
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體到抽象的过程,展示新课就是要在人的理性认识层面,将数学问题转化加工为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我们知道,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从表面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思维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问题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随机设计,让学生能自主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抉择等,以求让学生的思维操作进入到最积极的状态。3.思维扩展
思维扩展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是要立足于旧知识的,但如果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旧知识的思维就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所以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跨越障碍、实现思维转折、渡过思维关卡,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开发,但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思维与知识的关系。
4.思维训练
在思维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训练作用的素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经典例题,发挥经典例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深化、发展其思维。在进行严谨的益智思维训练时,可适当选用民间一直流传的一些问题,如:“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等,一般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会按照习惯,或者认为都惊飞了而得出只有“零只”的答案。训练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另一侧面充分挖掘题中条件(比如树上有多少只可飞的鸟,或者问题里说的一定是活鸟吗等),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思维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5.思维测评
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在测评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结构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训练中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盲目地下结论,并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对症下药以求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纠正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严谨高效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小结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从执据思维和从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的训练思维模式出发,探讨了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的问题。通过分析,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脱开而论,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并且数学课堂作为训练的渠道,思维训练是大势所趋,教师要处理好思维与知识的关系,为学生思维进步的道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庞杰.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训练[J].湘潮(下半月)(理论),208(1):93.
[2]彭正辉.关于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的探索[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7(0):476-478.
[3]张立彬.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7(03):60.
[4]贺定修.谈数学研究型教学的数学思维训练[J].当代教育论坛,205(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