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地尼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全部患儿给予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服用头孢地尼颗粒,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在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头孢地尼;儿童;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5-03
作为呼吸道常见疾病,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头孢地尼的抗菌谱广,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头孢地尼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并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患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患作为研究对象,9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48例,女性患儿有42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为(3.6±1.2)岁。有40例上呼吸道感染,有30例属于支气管炎,有20例属于支气管肺炎。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的有72例患儿,其中54例患儿伴中性粒细胞增高。9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有50例,女性患儿有40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为(3.5±1.1)岁。有42例上呼吸道感染,有29例属于支气管炎,有19例属于支气管肺炎。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的有70例患儿,其中52例患儿伴中性粒细胞增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病种类型等资料 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给予全部患儿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阿莫西林,每天口服三次,分别在早餐、中餐、晚餐后服用,每次口服的剂量是13.3mg/kg,一个疗程为一个星期。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头孢地尼颗粒,每天口服两次,每次口服的剂量是7.0mg/kg,一个疗程为一个星期[1]。
通过门诊随访、住院观察、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患儿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结束治疗后,支气管肺炎患儿需要接受胸部X线检查。医务人员将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下来。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无效、有效、显效。无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恶化的迹象。有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有所下降。显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全部恢复正常,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支气管肺炎患儿已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6%,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中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6%,观察组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中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效果 对照组 观察组
上呼吸道
感染患儿
无效 5 1
有效 15 8
显效 20 33
有效率 87.5% 97.6%
支气管炎
患儿
无效 6 1
有效 14 9
显效 10 19
有效率 80% 96.6%
支气管肺炎患儿
无效 5 1
有效 8 5
显效 7 13
有效率 75% 94.7%
总有效率 82.2% 96.7%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皮疹的有5例,出现腹泻的有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中,出现皮疹的有2例,出现腹泻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2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 对照组(n=90) 观察组(n=90)
皮疹 5 2
腹泻 10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16.7% 5.5%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表3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症状消失时间 对照组(n=90) 观察组(n=90)
扁桃体肿大 6.22±1.38 3.02±1.35
咽充血 4.95±0.98 2.11±1.01
气促 5.26±1.29 2.67±1.26
咽痛 4.22±1.06 2.50±1.14
咳嗽 4.26±1.55 2.46±1.23
发热 2.52±0.93 1.86±0.84
3讨论
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然而由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却在不断上升。相关资料显示,以往,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现在,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病毒、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越来越常见[2]。
抗生素使用得当就会获得良好的疗效,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炎患儿、轻度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都可以服用抗生素。然而在实际中,门诊收集呼吸道痰液标本难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检测结果只能当做参考依据。再加上门诊就诊的时间不长,很难获得病原学资料,部分儿科医生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阿莫西林也被叫做安默西林或者安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大约是1.1小时。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很强,但是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皮疹和腹泻,对患儿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患儿的体质较弱,很多患儿根本不能承受[3]。
头孢地尼侧链上的氨噻基、羟氨基的作用是增强了常见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格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患儿口服头孢地尼两个小时之后就你能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头孢地尼的半衰期大约是1.9小时,当充足的药量进入扁桃体组织、支气管上皮层液体、支气管粘膜组织后,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4]。另外,头孢地尼在患儿体内不会蓄积,因此安全性较高,而且饮食对头孢地尼吸收没有任何影响[5]。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头孢地尼的效果明显优于阿莫西林。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头孢地尼在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6]。
参考文献:
[1]李绍英,沈叙庄,王艳,杨永弘,俞桑洁.5岁以下儿童门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携带及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5(03):555-556
[2]黄海,修清玉,方正,沈爱娣,吴琦,强万明.头孢地尼胶囊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4(04):366-367
[3]王丽春,李大江,吕晓菊,宗志勇,卢家秀,俞汝佳,倪宗瓒.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5(04):957-958
[4]陈文昭,梁宗安,黄春梅,康梅,陈慧莉,杜晓清,杨廷富,吴文芳.头孢地尼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6(03):347-348
[5]徐英春,刘勇,王辉,谢秀丽,王澎,孙继梅,李娜,张悦贤,原英,陈民钧.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对523株呼吸道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9(02):225-226
[6]张慧琳,侯杰,陈旭岩,朱学俊,李晓晶,谭伟,王爱平,肖永红,曹爱中,辛小娟,陈海,李德天,马成林,刘勇,何礼贤,王葆青.头孢地尼与头孢特伦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2(22):518-519
【关键词】头孢地尼;儿童;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5-03
作为呼吸道常见疾病,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头孢地尼的抗菌谱广,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头孢地尼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并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患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患作为研究对象,9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48例,女性患儿有42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为(3.6±1.2)岁。有40例上呼吸道感染,有30例属于支气管炎,有20例属于支气管肺炎。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的有72例患儿,其中54例患儿伴中性粒细胞增高。9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有50例,女性患儿有40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为(3.5±1.1)岁。有42例上呼吸道感染,有29例属于支气管炎,有19例属于支气管肺炎。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的有70例患儿,其中52例患儿伴中性粒细胞增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病种类型等资料 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给予全部患儿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阿莫西林,每天口服三次,分别在早餐、中餐、晚餐后服用,每次口服的剂量是13.3mg/kg,一个疗程为一个星期。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头孢地尼颗粒,每天口服两次,每次口服的剂量是7.0mg/kg,一个疗程为一个星期[1]。
通过门诊随访、住院观察、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患儿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结束治疗后,支气管肺炎患儿需要接受胸部X线检查。医务人员将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下来。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无效、有效、显效。无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恶化的迹象。有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有所下降。显效表现为:患儿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全部恢复正常,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支气管肺炎患儿已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6%,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中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6%,观察组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中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效果 对照组 观察组
上呼吸道
感染患儿
无效 5 1
有效 15 8
显效 20 33
有效率 87.5% 97.6%
支气管炎
患儿
无效 6 1
有效 14 9
显效 10 19
有效率 80% 96.6%
支气管肺炎患儿
无效 5 1
有效 8 5
显效 7 13
有效率 75% 94.7%
总有效率 82.2% 96.7%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皮疹的有5例,出现腹泻的有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中,出现皮疹的有2例,出现腹泻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2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 对照组(n=90) 观察组(n=90)
皮疹 5 2
腹泻 10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16.7% 5.5%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表3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症状消失时间 对照组(n=90) 观察组(n=90)
扁桃体肿大 6.22±1.38 3.02±1.35
咽充血 4.95±0.98 2.11±1.01
气促 5.26±1.29 2.67±1.26
咽痛 4.22±1.06 2.50±1.14
咳嗽 4.26±1.55 2.46±1.23
发热 2.52±0.93 1.86±0.84
3讨论
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然而由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却在不断上升。相关资料显示,以往,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现在,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病毒、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越来越常见[2]。
抗生素使用得当就会获得良好的疗效,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炎患儿、轻度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都可以服用抗生素。然而在实际中,门诊收集呼吸道痰液标本难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检测结果只能当做参考依据。再加上门诊就诊的时间不长,很难获得病原学资料,部分儿科医生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阿莫西林也被叫做安默西林或者安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大约是1.1小时。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很强,但是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皮疹和腹泻,对患儿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患儿的体质较弱,很多患儿根本不能承受[3]。
头孢地尼侧链上的氨噻基、羟氨基的作用是增强了常见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格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患儿口服头孢地尼两个小时之后就你能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头孢地尼的半衰期大约是1.9小时,当充足的药量进入扁桃体组织、支气管上皮层液体、支气管粘膜组织后,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4]。另外,头孢地尼在患儿体内不会蓄积,因此安全性较高,而且饮食对头孢地尼吸收没有任何影响[5]。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头孢地尼的效果明显优于阿莫西林。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气促、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头孢地尼在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6]。
参考文献:
[1]李绍英,沈叙庄,王艳,杨永弘,俞桑洁.5岁以下儿童门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携带及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5(03):555-556
[2]黄海,修清玉,方正,沈爱娣,吴琦,强万明.头孢地尼胶囊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4(04):366-367
[3]王丽春,李大江,吕晓菊,宗志勇,卢家秀,俞汝佳,倪宗瓒.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5(04):957-958
[4]陈文昭,梁宗安,黄春梅,康梅,陈慧莉,杜晓清,杨廷富,吴文芳.头孢地尼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6(03):347-348
[5]徐英春,刘勇,王辉,谢秀丽,王澎,孙继梅,李娜,张悦贤,原英,陈民钧.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对523株呼吸道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9(02):225-226
[6]张慧琳,侯杰,陈旭岩,朱学俊,李晓晶,谭伟,王爱平,肖永红,曹爱中,辛小娟,陈海,李德天,马成林,刘勇,何礼贤,王葆青.头孢地尼与头孢特伦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2(22):518-519